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光春要求做好“五个创新” 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
11月11日,河南省委召开青年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河南青年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领域、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组织体系、创新领导方式,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工作思路。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青年工作是最有挑战性、最有创新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青年、最大范围地凝聚青年、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思路,关键要打牢“一个基础”,明确“三项任务”,推进“三个转变”。“一个基础”,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使广大青年真正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项任务”,就是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使广大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中原崛起培养主力军,使广大青年成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经济强省建设的攻坚者、文化强省建设的推动者、和谐中原的促进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全民创业的领跑者;为千万家庭培养顶梁柱,使广大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撑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蓝天。这“三项任务”,是我们在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深入剖析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科学分析河南青年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新形势下河南青年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前进的方向。打牢“一个基础”、完成“三项任务”,必须以新思维推动新实践、以新观念开创新局面,努力在工作指向、工作力量、工作方式等方面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在工作指向上,从“我们让青年做什么”向“青年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转变。长期以来,从党的中心任务和共青团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积极地领导和开展党的青年工作,使我们党团结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聚集了力量。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选择更加多样、群体结构更加多元、青年需求更加广泛,这就要求我们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把青年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标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发挥青年的首创精神,竭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环境,竭诚为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搭建舞台。二是在工作力量上,从团组织“独唱”向各部门“大合唱”转变。青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团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党委工作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广泛参与已成为青年工作的一种趋势。我们要跳出就团论团、就部门论部门、就战线论战线的老框框,摆脱团组织“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资源统筹联动机制。三是在工作方式上,从以行政手段“一手抓”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社会手段“多手抓”转变。要坚决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坚决转变单纯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工作手段,以项目化管理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整合资源,以社会化参与的机制形成合力,不断赋予青年工作新的内涵,使广大青年乐于接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二、创新服务领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为青年提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客观需要。一是服务对象要更加广泛。近年来,我们把服务重点放在高学历、高层次的青年群体和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这“两头”,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工作的开展。但必须看到,千千万万的普通青年是青年的主体和青年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广泛覆盖全体青年、通过普通人带动普通人形成裂变效应,是当前做好青年工作的必然选择。要在继续注重抓好“两头”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中间”,努力走出一条让“中间”群体真正成为“中坚”力量的青年工作开放运行之路。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城市隐形失业青年等的管理和服务,转“盯地”为“盯人”,实现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二是服务手段要更加丰富。当前,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与当代青年的生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分不开,许多青年利用新兴媒体捕捉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愉悦身心,被称为“网络一代”、“新新人类”。我们要学会用他们的语言来与他们对话、用他们的方式来与他们交往。要在发挥好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助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网络组织,切实搞好网上服务,善于运用QQ、飞信、手机报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广大青年关注的问题、热议的话题,及时加以服务引导,使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我们与青年交流的新通道,成为开展青年工作的新阵地。三是服务内容要更加多样。当代青年既注重物质需要更注重精神需求,既有群体性的愿望更有个性化的渴望。要坚持以青年为本,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务实的办法,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与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本领相结合,把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维护青年权益与优化青年成长环境、鼓励青年干事创业相结合,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
三、创新活动载体。广泛举办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有趣味性、参与性的活动,是开展青年工作行之有效的好载体、好办法、好抓手。我们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河南特色的青年活动品牌,使青年工作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工作建载体。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为青年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青年工作才有广阔空间和旺盛生命力。要牢固树立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新崛起服务的思想,坚持活动围绕中心搞、内容围绕中心定、形式围绕中心走,开展形式生动活泼、青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党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创造活动,使广大青年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大显身手,不断发挥想象丰富、理念先进的优势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传播和谐理念、倡树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其次,要围绕青年需求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展青年活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在思考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找准青年的兴奋点,通过开展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种活动,最广泛地吸引青年参与。要增强活动的竞技性,满足青年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增强活动的时尚性,满足青年更加追求自主独立、崇尚个性的要求;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满足青年强烈求知、乐中益智的要求。特别是要针对广大青年急切求成、积极求富的特点,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等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其三,要围绕社会关切建载体。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特别是“80后”、“90后”,是家庭的宠儿,几乎承载着父母的全部希望,同时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希望他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牢牢抓住社会的关注点,把握当代青年在群体结构、价值观念、具体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新特点、新变化,找准青年活动的切入点,使青年工作的“追逐线”始终紧跟社会的“需求线”,引导广大青年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承担起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任,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方面充分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不辜负社会的殷切期望。
四、创新组织体系。在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大量青年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靠过去的组织体系已经无法覆盖到全体青年,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青年组织体系。要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联学联组织为骨干、以各类青年社团为外围,建立覆盖广泛、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青年工作组织体系。具体说,一要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共青团能否履行好根本职责,能否最广泛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关键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从选好领导班子、健全工作制度、锻炼团员队伍、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城市社区、广大农村等领域的基层团建工作,特别要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流动人群中的团建工作。通过强镇强乡带村建团、产业建团、公寓建团、写字楼建团、市场建团、行业建团、依托驻地团组织属地化管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逐步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青团基层组织网络。二要切实加强青联学联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青联活动层次,充分发挥青联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青联委员的代表性、社会性、专业性优势,更广泛地团结各族各界青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联体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引导青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自身素质。三要不断完善青年社团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培育一批与河南青年实际相适应、相配套的青年社团,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青年、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积极作用。青年基于共同的健康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自组织,活动内容广泛,方式灵活多样,对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要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发展的趋势,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教育引导、沟通联系,使之成为凝聚和影响广大青年的重要力量。
五、创新领导方式。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创新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为青年健康成长、青年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健全党的青年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议事制度,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届党委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青年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青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党建带团建制度,按照党团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同步建设的要求,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党团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落实,形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与青年的联系沟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青年之中,主动参与青年活动,加深了解、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要探索人才培养选拔机制。通过选派青年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驻村帮扶、支援边疆,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等形式拓宽培养渠道,让青年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加大选拔、交流力度,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要求,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年富力强、善于做青年工作的同志选拔到青年工作岗位上;放手使用青年人才,把优秀青年干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形成大批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机制。要完善青年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特点,为青年工作指路子、引方向。各级政府要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加强对青年事业的整体规划,为青年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县以上政府要成立青少年事务协调机构,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青少年事务。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要为青年事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学校、企业、社区都要制定措施、抓好落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支持青年、服务青年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