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保护母亲河行动简报 -> 正文
第 4 期

 

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5年06月19日
 

团浙江省委运用“互联网+”思维
深化推进治水行动成效显著

编者按:近日,浙江团省委就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美丽中国、助力治水”行动的有关情况呈报了工作专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作出批示:“浙江团省委运用‘互联网+’思维,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五水共治’,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希望把这一思路运用到服务青少年、维护权益等领域,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黏性。”现特将浙江有关做法整理编发简报,供各地学习借鉴。

  年初以来,团浙江省委以省委省政府深化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为契机,在巩固近年来“青春助力治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创新推出共青团治水微公益模式为牵动,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互联网思维与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深度融合,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创新求突破,打响“助力治水”新品牌

  “众筹”是当前互联网领域的热词,也是对互联网思维核心观念的实际运用。今年,浙江团省委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小鱼治水”公益基金,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开放特征,坚持创新引领,众筹式、专业性、社会化推进“微公益”治水项目,汇聚众智、集合众力打响“青春助力治水”新品牌。

  一是创新资金募集方式。以线上募集为主,顺应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特点,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推出“小鱼治水”公益基金,面向1.8亿支付宝用户募集治水爱心善款,用于在全省流域开展增殖放流、生态洁水等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这一资金募集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募捐时空限制,提升了环保公益活动的参与感。与此同时,线下发动青少年参与“一元捐”等爱心捐赠,以活动造声势,扩大“青春助力治水”项目社会知晓度和参与面。“小鱼治水”公益基金上线仅两个月就已募得公益基金3.7万份,共计24万元,平均每人捐款6.48元,真正体现了“微公益”。

  二是创新项目运行方式。围绕解决“钱谁来管”的问题,坚持规范化运作,委托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全程参与,负责基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工作,真正用足用好每一分钱。围绕解决“钱用在哪里”的问题,争取阿里巴巴技术支持,依托支付宝绑定的个人身份信息,将资金按照捐赠人属地来源,定向返还各地市团委。围绕解决“钱谁来用”的问题,坚持“专业的事请专业的人来做”,发挥社会组织管理规范、运作专业、影响力大的优势,由设区市团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绿色浙江”等11家青年社会组织具体负责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是创新参与动员方式。借鉴互联网思维,着力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动员体系。探索运用人人触手可及的“微公益”方式,以市场机制、情感力量、道德力量、文化力量等非组织要素为动力,发挥“青春浙江”、“青农浙江”等微信公众号的示范作用,依托健全的共青团微信体系,通过各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主动设置网络议题,用新媒体手段为线下活动助威造势,把线上人气导流到线下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公益导向,极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二、以传承谋深化,掀起“助力治水”新热潮

“互联网+”时代强调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传承。今年以来,浙江团省委运用互联网思维对“青字号”传统品牌进行重新审视、全面梳理、深化提升,赋予“老”品牌“新”内涵,激发既有工作新活力,掀起“青春助力治水”新热潮。

  一是“面上动员和点上示范相结合”深化护水参与机制。围绕党政要求深化实施“河长制”,部署以“小鱼治水”、“哨兵护水”、“志愿净水”为主要内容的共青团“清三河”、“护三水”行动。一方面,着眼面上动员,层层实施“共青团护水段长制”,形成“总团-总队-支队-小队”的四级“段长”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各级“段长”以新媒体为主要联络方式,牵头负责开展洁水清源、河道整治、水质监测等工作;另一方面,着眼点上示范,突出“护水哨兵”监督岗、青少年环境观察员等在治水中的监督表率作用,鼓励青少年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河道乱丢乱排等现象进行举报监督,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的主人翁意识。据统计,目前全省市、县两级共有17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对1795条主要河段进行认领,总长达8418公里,设立“助力治水”段长2700名,累计开展段长日活动817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385场,共有51.7万余名青少年参与了治水护水、植绿护绿、主题宣传等活动。

  二是“线上参与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拓展植绿护水方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青少年植绿护水工作的新模式。一方面,开展“网络植树认捐认种”活动,通过“10元钱认种1棵树”的方式,发动市民通过网络、邮局、银行等方式参与碳汇林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组织青少年开展线下植绿体验活动,发挥共青林、青年林育人功能,普及绿色低碳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今年以来,全省组织发动青少年参与植树护绿达5.3万人次,种植各类树苗29.5万株、面积3967亩。

  三是“源头导引与末端控制相结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青年创业创新创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立足产业源头抓转型,实施农村青年电商2231培养工程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资金、政策、培训等六大帮扶体系,引导青年投身电商和高效生态农业等创业领域,从根本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和破坏;另一方面,围绕生产末端抓减排,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为动力,号召以青年为主体的生产型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三、以体系聚合力,构建“助力治水”新格局

  就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而言,“互联网+”时代不仅要求注重互联网技术运用,更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提升工作,从根本上实现工作转型升级,构建起全民参与环保工作新格局。

  一是汇聚“小伙伴”力量。顺应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枢纽作用,放下身段,杜绝“家长式”“命令式”的管理心态,以更平等主动的姿态帮助青年社会组织整合资源、争取支持,用平视的姿态、平和的心态、平实的言行,赢得信任与尊重,把青年社会组织凝聚成治水“伙伴”。在运作好省级环保社团联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地市建立环保联合组织。今年,温州团市委整合52家青少年治水社团力量,成立了本市青少年环保社团联盟,吸纳青年5000余人。目前,联盟中的“绿眼睛”等青年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在治水方面的购买服务项目达42个,购买金额386.9万元。

  二是完善“大数据”机制。依托互联网优势,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项目化运作机制,提升团工作的整体响应速度和效率。在项目实施前,坚持需求导向,邀请青年“用鼠标投票”,在政策设计和活动策划中减少“拍脑袋”决策。在项目实施中,坚持问题导向,利用“大众点评”式的网上监督体系,发挥互联网数据分析的实时化、智能化、直观化优势,根据即时反应解决运行问题、完善运行方案。在项目实施后,坚持激励导向,依托“志愿浙江”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将青少年参与治水等志愿服务予以量化记分,健全点赞激励机制,推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长效开展。

  三是打响“全民环保”攻坚战。围绕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策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主题活动。突出“趣味性”,坚持用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开展“一棵树”、“一张纸”、“一条鱼”等人人想参与、人人易参与的小活动,凝聚普通“草根”,培养忠诚“粉丝”。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14.4万余名志愿者(其中5.1万余名红领巾志愿者)参与“小鱼治水”活动,累计投放鲢鱼、鳙鱼、鲫鱼、白鱼、黄尾密鲴等各类鱼苗6949.6万尾。突出“互动性”,依托新媒体平台和“水未来”实验室等实体阵地,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收集青年治水“金点子”。突出“生动性”,大力宣传生态环保典型人物事迹,凝聚治水共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忻皓推动“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发展壮大、省青年绿色环保协会副会长刘明峰出资包干整治“黑臭河”的先进事迹,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关链接:
[保护母亲河简报 第3期]贵州共青团多措并举倾力助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保护母亲河简报 第2期]构建“一带一路”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乡村美丽广西
[保护母亲河简报 第1期]团山东省委开展青春绿色行动见成效
[保护母亲河简报 第3期]保护母亲河 美丽中国梦——2013年保护母亲河行动掀起春季热潮
[保护母亲河简报 第2期]广西开展“七个一”保护母亲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