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农村工作典型发言材料之六
青春绿色行动 共建美丽山东 不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 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
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七大精神,汇聚建设生态文明的青春正能量,团山东省委将青春绿色行动作为全省团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部署推动,形成了整体声势。
一、组建绿色队伍,延伸工作手臂
组建成立山东省青少年绿色联盟,吸纳各地及高校184个社团加入,推动11个市和56个县成立绿盟,构建了目标一致、内外协调、优势互补、工作活跃的绿色队伍体系;促进绿盟规范化、有序化建设,经省民政厅同意注册,筹备成立“山东省青年生态环保促进会”。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生态文明与青年责任”主题论坛,实现了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与绿盟社团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建立绿盟QQ群、微博、网站等公共平台,召开“青春与绿色同行”社团群英会,促进了社团特色活动和工作项目的互通交流。加强社团培育,采取培训社团骨干、资助活动项目、举办环保创意征集等举措,提升了绿盟社团的工作活力和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创新动员方式,扩大社会参与
一是探索社会化动员方式开展植树造林。在“保护母亲河”春季植树行动中,改变单纯依靠组织化动员的工作习惯,通过协调联系植树场地、发布植树活动公告等方式吸纳社会各界参与,通过义卖报纸捐植读者林、共建青年企业家林和社会认捐、家庭认养等多种形式丰富植树内容,年内共发动112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植树造林。二是探索公益性合作方式开展重点绿色活动。抓住重要时机和节点,采取团组织引导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实施、联合举办统一活动等方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工作局面。例如将环保公益理念植入户外活动,坚持团组织引导与户外社团实施相结合,开展了“低碳减霾、绿动齐鲁”全省统一行动,共吸引90余家社团、5000余人参与绿色出行、随手清洁和环保宣传,引起良好社会反响。三是探索多元化宣传方式普及绿色理念。贴近青年特点和社会热点,开发“指尖上的绿色”手机APP公益软件,通过用户下载实现保护母亲河微捐;体现青年时尚元素,开展“青春汇·绿色梦”快闪文化演出,增强了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的吸引力;针对35岁以下手机用户,设计应对雾霾天气的绿色过年短信,对1800万青年群体进行精准覆盖;举办微电影、微动漫创作大赛和随手拍活动,制作推广《任性自封“环保好青年”》微信杂志,开通广播电台与环保活动的现场连线节目,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四是探索社区化推广方式倡导绿色生活。结合社区生活特点和百姓需求,倡导节电、节水、节能的绿色居家生活,开展旧物捐赠与互换、旧书报兑绿、废弃饮料瓶换盆栽活动,进行绿色低碳出行社会宣传,形成了点多面广、方便复制的工作路径。
三、推动绿色创建,打造有形阵地
一是打造绿色实践基地,2014年争取省财政资金400万元命名创建12处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通过省级经费专项拨付县级团委,在全省打造多处青少年常态化开展植绿护绿的有形阵地;10年来共争取省财政资金2060万元命名创建了10批148处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面积达到10.35万亩。二是打造教育体验营地,争取国家林业局支持建设全省青少年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控展示教育基地,依托团省委所属两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常态化组织开展环境教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和户外营地等活动,2014年累计服务青少年绿色体验教育50万人(次)。三是打造环保宣传阵地,在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开展的全省乡村文明行动中,推动创建青少年生态环保宣传一条街;利用城市社区、街道,开展青少年共绘绿色环保主题墙活动,实现了生态理念宣传的形象化、具体化。
四、丰富绿色内涵,拓展工作格局
一是扩充延伸绿色实践内容,联合省环保厅开展污水直排、烟(粉)尘污染随手拍,联合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涵养水源放鱼活动,联合省林业厅开展“爱鸟护绿周”,联合省住建厅开展“美丽村镇、青春先行”社会调查,联合省水利厅创建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等,努力把政府资源引入青春绿色行动。二是围绕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设计工作内容,结合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性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协调资金、技术、项目重点扶持绿色生态农业生产项目,试点开展“青年农民绿色农业示范合作社”评选活动,利用菜博会和门户网站集中展示绿色优质农产品。三是把绿色行动融入团的整体工作格局,推动节能降耗宣传进企业,开展创建“青年绿色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争当“青年绿色安全生产标兵”活动;发挥服务行业青年文明号的示范作用,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绿色物流、绿色餐饮、绿色旅游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开展环保志愿者专项行动,在服务创城和乡村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青春绿色行动的实施,使我们深刻感到了社会公众和青年对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和参与热情,日益成为团组织服务党政大局、引领带动青年、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既促进了农村战线各个工作板块的融合联动,又促进了团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在深受其益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对生态环保社团的引领、对社会舆论热点的引导、对青春绿色行动理念的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扎实做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