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职社工在青年中心中发挥骨干作用
一年多来,上海长宁区全区10个街道以专职社工为骨干,相继建立起了10个青年中心。这些中心吸引了5000多名会员,36个社团,创建活动和服务项目60多个。其中1000多名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中心的帮助走上了就学、就业之路。
一、社工支持
目前,上海长宁区10个青年中心引进和配备了10名专职社工,这些社工主要从事青年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或担任某个部室的负责人。他们主要来源于区教育局近年派驻在社区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大多拥有青少年教育管理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背景,也具有较熟悉社区工作的优势。
华阳社区专职社工吴敏同时也是青年中心的团体康乐部长,她从培育社区青少年社团入手,指导建立了一支“七不啄木鸟小队”。身为学生的志愿者们常常在公园等公共场所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道德评议,在上海十分有名,并荣获了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的称号。
虹桥社区专职社工李俊是青年中心主任,他既是社区寒、暑托班学生的后勤保障部长,又是青年中心各类项目的开发家。从2003年以来,李俊与青年中心理事一起建组织、搞项目、抓管理,使青年中心的“财政”始终处于赢利状态,赢得了社区和青年的赞赏。
华阳社区专业社工徐斌是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毕业的大学生,因为3年的青年中心志愿者经历,让他在毕业时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再一次选择了青年中心。刚到青年中心时,街道只能给徐斌600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津贴,但他乐此不疲地工作,总结了一套针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方法,他组织的社区青少年电子竞技大赛,推出的针对青少年成长的菜单式活动,将一批青少年牢牢地凝聚在中心周围。
二、阵地依托
社区青年的发展离不开阵地的依托。政府在这方面给予了强力支持。在长宁区,2年多前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建设就被纳入区政府的实事工程,为此区财政下拨了120万元建设专项经费,各街道、镇财政又提供了配套资金近1000万元,对长宁区最终拥有10个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青年中心,起了决定性作用。
华阳社区青年中心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区形象鲜明。该青年中心由街道出资265万元建成,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4平方米,分上下3层,设计新颖,功能齐全,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教室、网络教室、新华书苑、志愿者联络站、青少年维权岗,已成为社区中的一道靓丽景观。
坐落于上海一个涉外地区的新华社区青年中心也是这样,有利的硬件设施,使它在活动成员招募上进展快速,目前它已拥有注册青少年会员112名,青年会员256名,覆盖了631名成员的团体会员26个,还有7个青年社团。
三、盘活项目
青年中心要持久发展,必须在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在服务成本上采取无偿服务和优质低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因此盘活项目,盘活资金成为青年中心十分重要的生存任务。
吸收青年中心的加盟单位,就是上海青年中心常用的方式。长宁区各青年中心积极吸收餐饮、化妆、教育、保健等公司和机构加入青年中心,以加盟单位形式为广大会员提供便利和服务。例如,天山社区青年中心吸收“两新”企业上海豪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中心首家加盟单位,就开展再就业工程、教育科技文化宣传活动、医疗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等项目签约合作,公司为此承诺在其售出的每一件产品中拿出一元钱资助给青年中心开展活动,至今已积累了一定资金。虹桥社区青年中心主要通过与社会合作办学和承接政府补贴项目,来实现本身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四、青年为本
青年的需求,是青年中心运作的动力。从长宁区各青年中心的活动内容看,一是开设培训项目十分普遍,从低端的高中学历培训、外来嫂家政培训,到高端的高尔夫球培训,应有尽有;二是提供中介服务重在质量,这些服务包括婚介服务、个人金融管理及生活便利方面的中介服务;三是文体活动热闹健康,新华社区的学画中国京剧脸谱活动,吸引了454名中外青年来参与活动;四是帮助青年就业不遗余力,新泾青年中心多次与易初莲花超市举行招聘会,至今近百人得到超市录用。
虹桥社区青年中心调查表明,由于青年中心的工作贴近青年需求,现在该社区青少年对青年中心的知晓率,已经超过72%,51.9%的青少年经常去青年中心参与活动。
2年多前,团长宁区委针对社区青年中心试点建设制订2003—2005年3年行动计划时,就曾提出了“青年中心运行机制要实现对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功能化,跳出传统的活动、运动模式,转入常态模式”的要求。现在,离这个要求的实现还有不到1年时间。青年中心,已然成为全上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责任编辑:王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