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切实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
江苏省在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中,立足实际,完善机制,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力度,扩大城市青年中心覆盖面,切实增强城市青年中心活力,不断推动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
南京市:编织团建网络,巩固基层组织
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街道团工委立足地区实际,针对本社区在编团员数量渐少、分布较散、流动性大,所辖区大型单位多的特点,把工作重点放到创新社区共青团工作平台、整合社区资源上,以青年中心为联系点和纽带,联合社区内有关单位,将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辐射到辖区内所有团员青年,从而实现了共建共享共发展。
努力编织网络。街道团工委在深入驻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联系了驻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的20多个团组织,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了后宰门地区青少年工作协调议事委员会,并将这些单位以青年中心团体会员的形式加入社区青年中心,形成了后宰门地区的社区青少年工作网络,覆盖青少年超过6000人。
切实维护网络。利用社区青年中心这一平台,街道团工委以开展活动为纽带,组织不同单位的男女青年举办联谊舞会,组织各单位参加篮球联赛,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各个团组织以及团员青年们凝聚到一起。
充分利用网络。通过搭建社区青年中心平台,整合资源,协调了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团体会员,学校提供电脑室给部队开展培训,企业借用学校、部队的场地开展活动,部队为地区学校进行军训,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参观提供便利等等。区域共青团活动的范围和形式立即得到了扩展,街道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也更加丰富多彩,青年中心和团工委开展社区活动的规模也达到了上千人。
无锡市: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组织网络
探索自主管理机制。鼓励青年中心根据社区青少年需求确立服务目标,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在服务青少年项目、内容、方式、机制、载体等方面做到自我更新、自我运转。北大街街道结合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从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社区青年文化、组织青少年参与文明道德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调动青年志愿者近千人成立了医疗保健服务队、助残助困帮老服务队等,自2003年至今已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多人次。五爱家园社区团支部利用社区青年中心的平台推出了“为青春喝彩”——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吸引了300多名社区青少年参与。
完善评估监督机制。把社区、中心、社团纳入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估范围,把青年中心建设作为“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条件,在评优申报时实行“一票否决制”,畅通社会监督和意见反馈渠道,提高了团组织推进青年中心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进社会整合机制。充分发挥青年中心自身的组织优势,为青年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实现阵地、信息、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北大街街道共建单位今年已为8名社区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惠山街道棉花巷社区与社区内梦之岛商场联合举办青年街舞比赛,与辖区派出所联合举办青少年法制讲座,提高社区青少年法律意识;南尖社区与辖区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建立了社区专业维修服务队、社区专业知识咨询服务队和社区文艺宣传服务队等五支社区青年志愿者专业服务队,实现了服务的多方覆盖。
健全中心发展机制。按照青年中心章程,把在辖区内青年中有影响、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青年服务的青年骨干组织起来,构建以会员为主体、理事会为架构的青年中心组织体系。水秀社区青年中心理事会由所在地范围内各单位的20名优秀青年组建而成,负责青年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理事会秘书长兼任青年中心主任和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利用兴趣爱好以社团形式凝聚团体会员,多渠道发展个人会员,健全会员发展机制,主动与辖区院校联系,在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吸纳学生会员。
苏州市: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社区青年
苏州团市委始终把城市青年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落实。目前,苏州已建成青年中心17个,8个青年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整合资源,进一步夯实青年中心的建设基础。苏州团市委积极挖掘社会资源,经过多次洽谈,与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分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苏州移动公司投入70万元,并根据青年中心的需求,依据“优质低偿”的原则配套青年中心的全部便民服务业务,包括移动宽带上网、IP电话以及其它配套的移动服务和移动信息化业务,在苏州城区扶持建设了七个青年中心。作为相应的回报,苏州团市委在青年中心运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移动公司动感地带业务在社区的宣传和推广,达成了双赢局面。同时,苏州团市委注重挖掘青年中心所在辖区内高校以及其他单位的资源,为青年中心积累更多的人气。位于老城区的胥虹阳光乐园青年中心针对社区内很多居民在暑期无法照顾孩子的困扰,结合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举办了寒暑托班,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也解决了社区内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
服务青年,进一步提升青年中心承担政府事务管理的能力。青年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所在街道的理解和支持。苏州团市委在项目设置时注重强化青年中心的服务功能,力争承担更多的政府事务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街道的工作压力,受到了很多街道的欢迎。苏州团市委继承和发展团的品牌工作项目的优势,把青少年法律援助、青年文明号社区服务、青少年社区矫治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青年志愿者等工作向青年中心并轨,在组织管理、载体建设、功能项目、服务实效等方面进行整合,在街道的综合治理、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中区的苏苑阳光乐园青年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婚姻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咨询贴近青年实际需求的较有特色的活动,并且努力打造绿色、健康的主题活动,如绿色网吧、文明阅览室、历史图片展览等活动,在有形的阵地里,满足了更多青少年的实际需求。
泰州市:注重项目建设开展丰富活动
泰州市青年中心工作分常规项目和主题活动两大类,建立了重点活动预案制度,合理有效地进行活动安排。一是教育培训服务,如黄桥青年中心通过黄桥镇通过对烧饼协会、纺织协会等社团的整合,联合泰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黄桥横巷职中等大中专院校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二是信息网络服务,如泰兴青年中心充分发挥网吧加盟单位的作用,进行信息查询、资料收集等服务,提供农科新技术、就业岗位信息。三是就业创业服务,如泰东、宣堡等青年中心以青年职介中心为主体,培养业务技能,发布用工信息,举办创业培训,积极服务就业、创业。四是文体娱乐服务,如泰兴青年中心设有书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摄影俱乐部及戏剧联谊会和花鸟协会等社团,并定期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五是志愿维权服务,如横垛青年中心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农村青年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