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分类指导 注重培育特色 江苏全力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按照团中央的工作部署,近年来江苏团省委结合实际,凝心聚力,积极行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培育特色,大力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止2006年7月,全省累计成立农村青年中心276个,并运行良好。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工作中,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定期、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寻求相关的政策项目支持。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团省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青年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文明办、团组织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三级联创”的总体格局之中,把青年中心的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考核“文明城区”、“文明镇(村)”的一项内容。在评比考核“五四红旗团委”时,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青年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
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在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组织优势的基础上,团省委用统筹的思路,以社会化的手段,通过承办政府项目、发展加盟单位、开展项目合作、建立对口联系等形式,帮助农村青年中心强化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联合农业、科技部门为青年中心会员提供新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服务;整合教育、文化部门帮助解决青年中心的阵地问题;联系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共同发行青年卡、创业卡等。团省委还在农村青年中心广泛开展了城乡结对“1+1”、大专院校和县级团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农村青年中心广泛获取资源,为农村青年中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加强制度建设。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团省委建立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分类指导的推进机制。在全省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分片成立区域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并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规范的目标责任制度,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帮助联系点协调、解决青年中心创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建立信息上报制度,要求各地定期上报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情况。
实施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团省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做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整体推进。在苏南,根据青年需求多样化的实际,注重发展青年社团;在苏中,根据城市化加快的实际,注重城乡互动和活跃乡村文化;在苏北,注重开展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和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同一地区,也要求根据不同乡镇的区域差别和产业分布,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农村青年的需求状况,在开展青年中心建设的内容、方法、活动形式、经营运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差,团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团省委采取直接挂钩的办法和市县两级团组织指派工作指导员,帮助开展工作。
体现差异管理。对自建的青年中心,团省委力争按“七个一”、“五个好”的要求,规范化建设,使其短期启动运转。对没条件单独建设的,就积极依托和利用职中、协会、企业等已有场地设施,争取财政投入、社会化运作等筹资方法,不仅解决了经费问题,而且以筹建的多方联动,延伸为运转中的多方联动,促进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构建青年中心的长效运行机制,团省委指导各地在争取资助、赞助和收取会费的同时采取微利服务,以低偿养无偿。在经济实力雄厚的非公经济,则采取完全挂靠的形式,由企业负责建阵地,团委负责建组织,团企互动抓服务。已建成、挂牌、运转的试点青年中心,逐步向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发展,使农村青年中心真正成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信息和教育等服务的青年组织,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培育特色,完善服务
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大胆创新,积极推进,探索出了很多特色鲜明的经验和做法。
项目联动型。团组织把农村青年中心作为实施社会化运作项目的操作平台,由农村青年中心承接实施一些区域联动型的项目,逐步形成了工作特色和品牌优势。这样,既解决了青年中心的服务项目问题,又使得青年中心融入到更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促进了青年中心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
青年社团型。在一些青年社团比较活跃的地区,积极吸纳青年社团为团体会员,并把它们的秘书处设在青年中心。同时,根据青年的爱好,大力发展更多的青年社团,使青年中心成为凝聚区域青年社团组织的中心,成为各类青年的活动交流中心。
阵地主导型。以常熟市为例,在一些阵地基础比较完善的地区,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依托原有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乡镇文广中心、成教中心等政府投资建设、功能完备的阵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增强服务青少年的功能。
工作嫁接型。以徐州市丰县为例,依托培训基地、产业协会建立青年中心,扩大培训基地或者产业协会的工作覆盖面,依靠现有条件服务和满足当地青年在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合作开发型。运用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在建设资源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在服务项目上与乡镇管理机构合作挖掘,采取股份制或冠名的形式,积极吸引有关部门企业、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建设。
城乡互动型。江苏农村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许多县级市发展较快,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团省委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城乡互动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在工作指导上,城乡青年中心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在项目开发上,既考虑社区青年的需求,也努力满足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需求;在资源利用上,充分发挥城市青年中心阵地完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优势,积极为农村青年提供各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