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和谐,快乐成长
——亿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收看首届“少儿春晚”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主办,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娃娃贺岁——2007年少年儿童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少儿春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作为建国57年以来首台专门奉献给广大少年儿童的春节联欢晚会,本届“少儿春晚”秉承“文化育人、小鬼当家”的理念,坚持“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学习前辈革命精神,携手快乐健康成长”的宗旨,围绕红色理想、和谐发展的主题,以孩子策划、孩子主持、孩子编演为目标,搭建了少年儿童向祖辈父辈表现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的舞台,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智慧才华、精神风貌和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为全国亿万少年儿童奉献上一顿精神大餐,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晚会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突出了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鲜明主旨。晚会是我国在辞旧迎新的农历新年期间,首次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大型晚会,其独特的观众群体定位决定了晚会内容的独创性。晚会通过革命前辈与孩子同台献艺,回顾红色之旅,共忆成长心路历程,表现两代人迥异的童年生活,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全国少年儿童春节联欢晚会的教育、导向、感召作用,成为促进全国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加油站,达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目的。很多少年儿童在晚会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年仅11岁从小身患软骨症的小演员付昊更是以一曲美妙的葫芦丝演奏表现出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给广大少年儿童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江苏徐州的周舟小朋友说,那个小付昊与我同岁,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今后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晚会坚持面向少年儿童的定位,成为少年儿童体验锻炼的自主舞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少年儿童的节日。首届“少儿春晚”坚持面向全国亿万少年儿童的定位,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为全国亿万少年儿童奉献了一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艺术盛会,丰富了亿万少年儿童的假日文化生活,圆了全国亿万少年儿童的“少儿春晚”梦,填补了春节荧屏的一个空白。在晚会的筹备过程中,全国31个省市的三千多所中小学的近万名少年儿童通过5万余人次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表达了他们希望参加首届全国“少儿春晚”的热情。经多方筛选,共有980多人参加了当天的演出。北京小朋友朱萱在来信中说,今年春节我特别高兴,我们的“少儿春晚”梦终于实现了,再也不用挤在大人堆里看成人的节目了。江苏徐州的栾希小朋友来信表达了希望“少儿春晚”能够继续举办的愿望,他说,我要感谢组织晚会的叔叔阿姨们,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吃上”这样一顿精神大餐。
晚会坚持亲子共赏的思路,构筑了亿万家庭亲子交流的平台。首届“少儿春晚”不仅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也把众多家长拉到了孩子身旁,与孩子一起分享“少儿春晚”这道新年“大餐”。据统计,首届“少儿春晚”的观众群里除了少儿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成年人。他们平时忙于工作生意,疏于亲子交流,亲情观念日渐淡漠,家庭氛围日趋淡化,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届“少儿春晚”坚持亲子共赏的思路,为亿万家庭亲子间的交流构筑了平台,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内蒙古巴林左旗一位名叫王洋的小朋友说,这台晚会爸爸妈妈和我一起从头看到尾。当看到情景剧《手拉手》时,我们全家都哭了。一直在外做生意的爸爸对妈妈说,以后我们宁可少挣点钱,也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我真的特别感谢“少儿春晚”!福建厦门的张子墨小朋友看了这个节目则表达了自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理解:只有家庭和谐了,才有社会的和谐。
晚会坚持公益助困的出发点,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殷切关怀。和谐社会,全民共建;和谐社会,全民共享。首届“少儿春晚”在向全国亿万少年儿童奉献精彩节目的同时,还设置了关心艾滋病遗孤、资助失学儿童、关怀残疾儿童三个公益捐助活动,为弱势群体奉献全社会的爱心。富有爱心的企业家和有关人士现场为孩子们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挚爱心,关爱弱势群体,共促社会和谐。江苏小朋友邓轶来信说,这台晚会是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而办的,说明了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还有的小朋友来信说,生活在这个国度里我们真幸福,我们一定心存感恩,好好学习,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