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9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08年11月04日
 

宁波大学多举措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86年10月,由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设有19个学院,专业涵盖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000多名,研究生1500余名,外国留学生270余名。多年来,在学校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宁波大学团委在推动共青团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模式。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1.校领导重视,共青团工作环境良好。宁波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共青团工作,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促进、带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整体意识,形成整体合力,使团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同步发展。学校明确由校党委副书记分管主抓共青团工作,每学期初,党委分管领导对新学期共青团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团的工作。

  2.抓机制建设,共青团组织设置规范。学校团组织设置规范,校内共青团组织已形成了校-院-班三级工作体系。团委为学校正处级单位,学校对基层分团委书记和辅导员在职务认定和岗位聘任上实施倾斜政策。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截止2007年底,全校共有团员26203人,团支部677个,分团委20个,专职团干31名,学校共青团组织网络已覆盖全体青年。宁大共青团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团员推优制度》、《学生干部考评制度》、《规范化团总支条例》、《团员违纪处罚条例》、《宁波大学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优秀团支部书记评比办法》、《宁波大学团学工作网站管理条例》等,形成了共青团工作的长效机制。

  3.抓多重覆盖,创新团的组织模式。团委积极探索团的组织创新,2003年,在学生社区建团,以“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工作内容,建立了4个楼群团总支,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生活指导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心理健康互助中心等社区服务组织,以多层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来吸引青年学生的参与。自2006年以来,在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中设立临时党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基层组织在团的各项重点工作中的有效作用。

  二、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团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

  近几年,校团委逐步建立起以支部建设夯实基础,以学院团建争创特色,以社区团建强化服务,以社团建设谋求发展的工作理念,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在创新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1.规范支部建设,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校团委在持续抓支部常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团支部团日活动的重视和指导,并于2005年9月下发了《关于在全校规范性开展团日活动的意见》,设计主题团日活动的活动规程,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考核评审,评选该年度十佳主题团日活动,并逐步将其培育成我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常规和特色的品牌。推出主题团日活动“指导性主题菜单”与自主化开展相结合的做法,以十佳团日活动评比和观摩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团支部活动、服务、建设一体化进程。该项工作开展三年来,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团支部活动的重要抓手在基层全面铺开,共计百余支部申报了校级十佳团日活动,基层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2.加大推优入党力度,推优程序进一步规范。为更好地推荐、输送优秀团员青年加入党的组织,学校共青团一直来把“推优”工作作为共青团的一项主要工作。校团委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推优”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推优”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民主的、公开的推优制度。2000年至2007年,共计推荐优秀团员32100多名,经推优入党12979名。  

  3.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成效。充分运用团刊、网站、简报、橱窗等团属宣传阵地,营造浓郁的理论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征文、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加以检验和运用,帮助青年在生动的学习、实践中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充分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理论研究型社团,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我校学生参与理论研究型社团热情高涨,共有2400余名学生参与了校院两级理论研究型社团。通过编印《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分团委工作手册》、《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团支部工作手册》,对基层团工作进行引导和指导。

  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系统推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使命。2008年初,学校团委系统规划并全面启动了宁波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青年人才学院、业余团校、理论研究型社团“三位一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积极推出区域互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项目。发挥“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视界”讲坛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在培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推进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模式。

  5.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校院两级共青团网络体系。2002年,宁波大学校院两级共青团系统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开通运行的共青团工作网站有21个,包括宁大青年网(54.nbu.edu.cn)、科院人网、当代青年网、信息人网、绣山楼网、青葱生命网、博动网、未来经英网和建工在线等,各级各类团学网站的创建,创新了工作载体,沟通了信息渠道,取得了实效,网站建设的经验也在全省青年研究会上进行交流。

  三、力求创新,不懈探索,加强和改进团的组织建设举措频出

  为进一步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推出了“1+X”学导制、学生党员带团员、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基层学生会直选和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

  1.“1+X”学导制——创新团的育人体系。自2005年在全校范围启动“1+X”学导制和学生党员带团员工作以来,累计9860名新生从学导制受益,近950名优秀学生担任学导,660多名学生党员与7300余名共青团员结对。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基层操作,培塑工作典型,加强研讨交流,注重积累基层操作经验。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1+X”学导制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朋辈引导,成长互动”的理念成为共识,项目成效得到充分体现,现已成为各学院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学导制为基础,形成了大一实施“学导制”、大二以上实施“党带团”、大三大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直选实现全民参政议政的育人格局。

  2.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构建“校地共建”的有效载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是在宁波大学党委和宁波市镇海区委组织部的共同领导和指导下,由宁波大学团委和镇海团区委合作开展的旨在探索一条校地共建新途径的有力举措。学校累计选派3批共78名优秀大学生到镇海进行一到两年的挂职锻炼,在各区级机关、街道担任中层助理和社区主任助理。其中研究生40人,本科生38人,学生党员63名,在校期间均为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是从每年数千名报名学生中精心选拔的高素质优秀学生。经过近三年的积累,该项目的成效得到显著体现,其独特性、创新性和长效性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凸现,被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誉为“开创国内大学生挂职之先河”,为《浙江日报》、《宁波通讯》、《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体广泛关注。

  3.“学生事务申诉处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学生维权体系。校团委运用有效举措加强学生维权工作,学生会组织积极通过民主参与、主动沟通,维护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正当权益。2004年10月,团委、学生会、学生处参与构建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维权体系,正式成立了学生事务申诉处理委员会和学生事务调解中心。在处理各类申诉问题的实践中,宁波大学实施依法治校,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成立至今,学校学生事务申诉委员会共接到并受理各类申诉34起。《中国教育报》于2005年8月29日专题报道了我校“学生事务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探索及实践。

  四、注重依托,延伸手臂,夯实共青团组织基础

  1.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校团委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加强对团干部的学习、培训、进修力度。开展以“我的共青团事业观”为主题的专职团干系列培训,选派团干部到团省委和国内知名高校挂职锻炼,组织团干部参加全省高校团干部、分团委书记培训班,组织团干部赴知名高校考察调研共青团工作等,扩大了工作视野,促进了本职工作。

  开展了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支持各分团委和校级学生组织开展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课题研究,两年内,共计41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已创建了一支有活力、有干劲、能思考、会拼搏,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业绩突出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校团委还承担了团省委交办的团中央重点课题《新时期青年舆情分析系统开发建设与应用》的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几年努力,青年舆情信息研究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2.加强对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指导。学校团委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其群众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在增强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贡献力。目前,已发展成为校院两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体系为总体架构的,以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为龙头、19个学院学生分会为分支和主要力量,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战斗力。

  3.加大对社团的改革力度。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现有学生社团167个,参与人数逾万名(不包括青年志愿者)。以“社团巡礼”为龙头的社团活动品牌至今已成功开展了十一届。以2005年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推进学生社团的民主化建设进程;在社团自身建设中,按照“六个一”标准体系(即一个团支部、一个挂靠单位、一支专业队伍、一个品牌活动、一个指导教师、一个章程),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土壤的属性,即举办社团巡礼、十佳歌手大赛等文化活动,为各社团和社团人展现个性、锻炼成才搭建了广阔舞台。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8期]江苏创新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申报机制
[学校工作简报 第7期]陕西团省委举办首届“西安论坛” 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和工作
[学校工作简报 第6期]学校部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大学生思想引领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学校工作简报 第5期]学校部开展多层面调研认真研究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和学校战线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
[学校工作简报 第4期]首批189支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深入灾区参与灾后重建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