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2009年全团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配合学校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巩固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学校战线率先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上迈出重要步伐。
一、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按照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求,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能,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努力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1、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利用纪念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要契机,在大中学生中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采用互联网、志愿者等社会化动员方式,引导学生创新理论学习,强化比较辨别,投身社会实践,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团日、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参观考察等形式,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制定和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大纲”,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探索设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基金。面向全国主要高校选拔2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骨干,举办第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各地各高校团委应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建立全国、省(区、市)、高校及院系四级培养工作格局和骨干人才库。
3、初步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从全团工作布局出发,把握素质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着重从理想信念、良好品德、全面素质培养上找准工作切入点,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团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在大学生中开展“成才报祖国,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三者的高度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在中学生中开展“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18岁成人宣誓仪式,组织好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深化仪式教育的内涵,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树立和宣传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做好“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励基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开展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表彰活动。重视并加强优秀学生典型的发现、举荐、表彰和宣传工作,扩大优秀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重点,竭诚服务学生根本需求
围绕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履行共青团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职能,关心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1、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按照党和政府“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开展优秀大学生就业报告会、大学生就业座谈会、励志讲座等活动,引导大学生面向城乡基层社会公共服务一线、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和企业生产一线就业。抓住学生刚进校园和即将毕业两个重要时段,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设计工作。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做好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配合落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和大学生村官选拔和培训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和职业阅历。主动加强校企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举办培训班,聘请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国大学生创业园”和中国大学生创业导师的作用,积极为条件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辅导服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组织发放“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和大中华高教基金助学金。广泛拓展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源,加大资助额度,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3、加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积极发挥网络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围绕学习、就业、恋爱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继续办好第九期大中学校团干部心理咨询工作培训班。
4、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指导学生会以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的维权机制为重点,依法有序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发挥学生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学生事务的决策,拓宽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密切关注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做好组织化诉求反映工作。
三、突出系统化、科学化和专业化要求,大力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深入研究和探索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效实施途径和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制订实施指导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充实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机制。各高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计划的实施。以服务中学生成长成人为宗旨,积极探索“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方式方法,总结试点经验。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重大事件纪念契机,突出主题,广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评选一批国家级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信息,了解市场,了解农村,把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与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3、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首届“挑战杯”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完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工作格局。开展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举办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夏令营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构建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扩大参赛规模,规范评审程序,完善评审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4、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启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等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组织开展第五届优秀大学生社团表彰评比活动。
四、加强机制建设,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学校稳定 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
1、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前瞻性研判。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重点网站、手机短信、校园BBS、QQ群等途径,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建立一批学校舆情信息观测点和舆情信息员队伍。各地相应建立高校团委书记例会制度。
2、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做好涉及校内外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和完善敏感期和重大事件期间的值班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设立信息沟通专线电话,按事态轻重程度每时或每日汇报。
3、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研究确定非常时期的工作体制,围绕事件发生后的学生情绪疏导、秩序维持、矛盾调处等工作,研究确定领导分工和干部调配方案,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学校团的自身建设
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扩大学校团组织的有效覆盖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巩固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工作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1、巩固和加强普通高校团的建设。进一步夯实本、专科生团建工作基础,切实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积极推进青年教职工团的工作。坚持多种团建模式,实现多重覆盖,积极创新和发展新的建团模式,大力推进在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团中建团,积极探索依托互联网、活动项目和实验室等建团。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解决部分高校团干部配备不到位等问题,确保规范团组织设置、配备专职团干部和相关待遇等政策落实到位。
2、加强民办院校、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按照《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扶持、规范民办学校团建工作。没有建团的民办高校要尽快建立团组织,已经建团的民办高校要按照“巩固班一级,加强院系一级,提升校一级”的要求,建设和完善校团委、院系团总支(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的三级纵向组织架构。按照“建设、发展、激活”的思路,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会组织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延伸的民办学校团学工作格局。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所有民办学校、职业院校普遍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工作。各高校团组织应加强对独立学院团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组织普通高校与民办院校、高职院校进行结对帮扶,团干部相互挂职,提升民办院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水平。适时召开全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会议,交流推广经验,全面部署工作。
3、加强中学团的建设。加强中学团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做好新团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引导。依托中学生团校,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的试点工作。健全中学职业学校团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根据学校功能和学生特点,开展团的工作。加强普通中学团校、业余党校建设,做好团员发展、团员意识教育、推优入党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团的工作阵地,优化工作成效。
4、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大中学校团委书记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领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团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做好团干部挂职锻炼工作。
5、加强对学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对学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导,召开全国学联第二十四届第三次全委会。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选举要严格按照有关章程规定,坚持在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遵循“有序、稳妥、科学”的原则,实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完善学联秘书处与各学校学生会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加大对学生社团指导、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