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8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4年05月13日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打造“研究型”组织

  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团委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青年群众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广大青年“动”起来、“深”下去,催化出一批高质量、高产出的青年问题和青年工作研究团队,推动形成研究型团组织。据统计,过去两年,华政团委出版了3本研究型书籍,有18项课题获得国家级和市级立项,其中,上海青年工作研究课题和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课题的立项数量,均连续两年在全市高校中名列前茅。

  一、建组织、建体系、建机制,引导青年“动”起来、“深”下去

  1.建立3个研究组织:青年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型社团和专家队伍

  ——设立青年理论研究中心统领研究工作。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做好青年研究工作,该校团委打破原有工作格局,改变“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将原直属部门调研部和直属社团大学生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研究会合并为青年理论研究中心,并与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资源平台相对接,每月出1期《调研内参》和1期《团学工作参考》。同时,在二级学院团委设立调研部,负责组织学院层面的青年研究工作。此外,青年理论研究中心通过逐步完善研究工作制度、推出研究工作条线评优考核办法、举办调研骨干培训班、研究工作交流会等举措,保障各项研究活动有序开展。

  ——组建研究型社团开展研究活动。为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参与研究活动,华政校团委组建了调研社和大学生理论研究会,由青年理论研究中心统筹管理,凝聚了一批热爱青年研究工作的积极分子,针对校内学生动态开展每月1次的常规调研、每学期至少3次的深度调研,针对国内外时事热点开展紧急调研。同时,两个社团均成立了团支部,负责社团内部团建工作,激发社员的研究热情,在大学生群体中成为参与青年研究的“领军”者。目前,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已发展为该校甚至上海市高校中的“标杆性”理论研究型社团,2013年12月被团上海市委、市教委评为“上海高校明星社团”。

  ——集纳一批专家参与青年工作研究。发挥高校智力密集的优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内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平台对接,挖掘并凝聚一批青年问题研究专家,组织他们带领学生团队申报市级及以上青年研究课题,撰写青年研究论文并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形成了华政青年工作研究的“高原高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青年教师参与青年工作研究。

  2.建立3级研究体系:团中央、团市委和校级课题体系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此类课题以党对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工作的要求为基点,着眼青少年成长发展新变化和共青团工作实践新需要,为推动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持。该校团委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积极申报,每年申报数量为3-5个。

  ——上海团市委青年工作研究课题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研究课题。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着眼于谋划上海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的长远发展,研究青年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努力提出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研究课题以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共青团协助管理和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的新路径。该校团委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积极申报,两类课题每年申报数量合计为30个左右,其中由团干部牵头主持的占50%左右。

  ——学校共青团调研课题大赛。华政校团委每年举行一次校级共青团调研课题大赛,加强大学生研究能力,着眼本校团学工作现状和青年特点,探索团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为华政共青团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每届大赛课题立项数量为30个左右,每个项目均由专业教师或学生工作者担任指导老师,参与学生近200人次。为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热情,该校团委设立了专项奖优经费。

  3.建立2套工作机制:协同机制和“全过程”指导机制

  ——与四职能部门形成协同机制,共同做好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申报组织工作。立足青年研究与学科互动发展,该校团委整合校科研处、科学研究院、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部)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资源,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青年研究融入教师专业科研的“大棋盘”。搭建跨部门的宣传口径,广泛动员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进行申报,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经费资源。同时,团委做足、做细各项服务工作,如根据往年的申报情况向积极性较高的老师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 

  ——搭建学生课题的“全过程”指导机制。建立指导老师专家库,为学生研究团队配齐配强指导老师,形成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选题、立项申报、调查研究、撰写报告等“全过程”式的指导机制,提高学生参与青年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二、建构“青年智库”,服务党政决策、助力共青团工作发展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近两年来,华政共青团通过建设研究型团组织,各级各类青年研究课题立项数量在上海市高校中位于前列,研究成果形成了“青年智库”效应,为党政决策、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出版3本研究型书籍。一是《聚焦·发展·创新 华东政法大学共青团工作研究成果》(收集了40篇我校学生工作者、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二是《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三是《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指南》,由法律出版社于2012年6月出版。

  2.获多个课题立项。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申请立项的课题数逐年增加,参与申请的青年教师和大学生越来越多。2012年,2项获得团中央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6项课题获得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课题立项资助,2项课题获得市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资助;2013年,各有4项课题分别获得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课题和青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资助。

  3.服务党政决策。由团中央、团市委和校级3级研究课题体系以及团属研究组织孵化出来的研究成果每年近60项,形成了“青年智库”效应,不仅服务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通过共青团系统服务社会,发出青年研究中“华政学派”的声音。一是研究成果服务上海市青年工作决策。该校苗伟明副教授主持并完成的2013年重大课题《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生存发展状态研究》获多位上海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华政校团委兼职副书记童潇副教授2012年的研究成果——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四大模式、共青团宣传引导青少年的四大模式,获得团上海市委相关领导好评,部分内容被吸纳进团上海市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二是研究成果服务学校青年工作决策。以青年理论研究中的《调研内参》和调研社的《学生动态》为载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为相关部门做好教育教学、校园稳定等工作提供青年数据。如《调研内参》(2014第3期)关于本科生阅读情况的调研数据,被校领导引用在讲话稿里,号召广大学生清醒认识目前的不乐观现状,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4.助力华政共青团工作发展。以青年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型理论社团以及校级调研课题大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催化该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发展。如青年理论研究中心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手机依赖情况、网络游戏的参与情况等调研成果,被校团委部分吸纳,实施针对性强的项目进行正面引导;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关于高校共青团组织架构的研究成果,为校团委2014年进行部门设置改革和职能布局改革提供了支撑;2013年的校级调研课题大赛中,关于团属新媒体阵地建设、团支部组织建设、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部分被校团委各相关部门吸纳,改进具体工作、优化项目设计。

 
 相关链接:
华东政法大学领导慰问世游赛志愿者
华东政大参加第泳联世锦赛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积极开展“牵手行动”
华东政法大学新老团干交流会暨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结对仪式隆重举行
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校园巡讲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