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介绍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 赵 博 (2013年4月16日)
清华大学自1998年至今已组建15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省的贫困县、乡输送199名支教志愿者。下面我就我校支教团工作开展的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严格坚持选拔标准,强化支教培训
我校高度重视支教团的选拔工作,成立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团委统筹协调,负责志愿者的招募与选拔工作。选拔流程包括:组织考察、体检、初审、面试、群众意见调研、公示等环节。制定并实施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考核办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质量保证。并根据支教地特点,分三个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1。在提高志愿者教学技能方面。组织赴北京区县小学的周末支教,《授课方式及技巧》培训,办公软件培训等。利用清华附中的优势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旁听名师授课、参与课程和试题设计的实践培训。
2。在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方面。组织日常志愿活动,加强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自2012年起,每年安排志愿者赴支教地考察学习,实地了解服务地的支教环境,向老师及支教团学长取经。
3。在塑造志愿者理想信念方面。组织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并邀请往届志愿者分享实际经历,引导志愿者探讨扶贫支教的理念和精神,坚定志愿者理想信念。
二、全面落实全过程支持,扩大服务实效
在教学方面,学校为志愿者搭建教学理念、方法技巧的交流平台。志愿者则因地制宜,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制定高考复习计划,使支教地同学考入了理想的大学;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开发手工艺产品,为同学创造就业择业环境。
在完成支教工作的同时,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同样给予了有力的支持。经支教团的沟通联系,清华大学图书馆帮助青海湟中一中建立起了图书室。甘肃和青海支队连续多年努力争取校友资源为专项奖助学金募捐,已资助上百名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支教团志愿者返校后始终关心关注当地的发展,用其他的方式继续为支教地服务。第8届志愿者返回学校后组织“春归大地?爱心传递”募捐活动,为服务地贫困中学生募捐资金万余元,募集衣物书籍3000余件,并在2008年4月,选拔品学兼优的青藏学生赴北京体验清华、感受奥运。该支教团被评为2008年“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第10届支教团被评为2010年“青海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第12届志愿者李博洋由西藏自治区推荐当选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第14届支教团的调研项目成功入选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圆梦行动”。支教文学作品《酿了又酿的青稞酒》和《西藏支教日记》,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三、重视支教同学个人发展,深化育人理念
学校非常关注每个支教志愿者在返校后的学习和成长。近60%的同学回到学校后,担任“双肩挑”辅导员的工作。许多志愿者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西部投身公共部门或重点行业工作,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韦翯(hè)钰同学到广西南宁工作,任霄泽同学则扎根西藏山南地区继续践行着奉献雪域高原的誓言。
通过支教,莘莘学子不仅用辛勤的付出向支教地的孩子们播撒了爱心、知识和希望,更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意志品格,培养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由衷相信,一批批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在每一服务地、每一所学校,都将继承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为广大西部地区奉献爱心,贡献力量,让青春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