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顺利实现在村委会选举中全面调整配强村团支部书记
2005年,黑龙江省把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工作重点,抓住全省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全面调整配强村团支部书记,大力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在已完成换届的8506个行政村中,青年委员配备率达到了93%,并实现了由青年委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村团支部书记的配置率、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改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进一步走上机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农村团的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沟通协调,实施政策支撑。面对过去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团省委在深入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把调整配备村团支部书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开展农村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着力加以推进。抓住全省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机会,与省有关党政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到政策支持,由省民政厅和团省委联合下发文件,把调整配强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纳入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同步进行。省委办公厅也在指导换届选举的文件中明确,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设置青年委员职位,规定了候选人条件和提名资格,待其当选后再由团组织依照组织程序任命为村团支部书记。实践证明,这样既从政策上解决了村团支部机构设置和团支部书记地位、工资待遇等问题,又保证了村团支部书记人选能够优中选优,得到群众广泛认同。
二、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为将工作落到实处,团省委进行了重点部署:一是纳入各级党政行为,实现村委会换届选举与团支部书记调整配备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各市地、县转发了团省委和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并制定下发了具体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性文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实现了与村委会换届工作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是专题指导,专项督导,强力推进。团省委及时下发指导性文件,深入乡村开展专项督导,以县为单位建立向上周报制度,随时掌握基层工作情况。三是狠抓薄弱环节,消除空白点,确保实现100%建团率。及时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制约工作落实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不简单搞一刀切。
三、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全面活跃农村团的工作。目前全省调整配备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团支部组织建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和目的。为全面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团省委提出在继续抓好人员选拔和组织配置的同时,努力在活跃工作上下功夫,狠抓几个结合,即与抓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与开展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推进其他团的重点工作相结合,以此巩固组织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组织建设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团的工作的整体活跃。一是抓培训,提高村团干部素质。团省委要求各级团组织层层开展培训,提高村级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2005年年底前把新任村团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二是抓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化。团省委要求基层团组织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后,以县为单位,按照“四好”、“五有”标准,统一模式,统一标识,采取制度上墙等方式,迅速着手进行村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团省委统一下发了《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和《基层团委工作手册》、《基层团支部工作手册》、《黑龙江省农村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手册》,指导基层开展支部建设工作。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省委的要求,迅速行动,积极进行了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三是抓重点工作,促进农村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在抓好组织配置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团的重点工作的深化落实,开展好农村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做好“两节”期间农村团的重点工作,组织向困难群众捐钱捐物等各种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协助党政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广泛开展“建设新农村,青年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集中开展农村团支部书记选拔配备和农村团支部建设工作,一些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团的工作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一大批由新当选青年委员担任的村团支部书记成为了村党委班子的后备人选,也得到了重点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