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浙江舟山市委实施“两项联系制度” 大力推进渔农村团建工作
2006年,团浙江舟山市委紧密围绕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落实市委开展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坚持主体和机制、服务和育人、党建和团建“三个结合”,深入实施以百名团干部联系千名渔农村骨干青年、千名渔农村骨干青年协助党员联系万名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两项联系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密切了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有力促进了渔农村团的基层基础工作。
一、明确任务,量化标准。7月,团市委召开“两项联系制度”推进动员会,要求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参与主体。规定市、县(区)两级团委机关干部、党政机关团组织负责人,以及乡镇(街道)专职团干部必须参与,其他兼职团干部可自愿参与;将生活或工作在渔农村、思想积极上进并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团员青年列为“渔农村骨干青年”。每名团干部联系十名骨干青年,每名骨干青年协助党员联系十名群众。至11月,全市已有185名团干部、1808名骨干青年参与“两项联系制度”,共协助1656名党员联系群众15872户。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团市委专门印发了《“两项联系制度”记录本》,规定团干部与联系对象每月联系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实地看望1次;骨干青年每月协助党员走访群众不少于2次。确保联系双方能够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反映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三是明确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文化娱乐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服务,规定每年至少为所联系的青年办一件实事。
二、畅通渠道,加强交流。一是坚持多途径进行日常联系。9月份以来,已有179名团干部实地走访、看望了联系青年。此外,还通过电话、QQ、E-MAIL等方式,经常性地与联系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二是建立联系情况汇报交流平台。骨干青年每半年向结对团干部汇报一次协助党员联系群众的开展情况;市、县(区)团委每半年召集所辖团干部召开一次渔农村基层团情分析会,对“两项联系制度”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召开5次团情分析会。三是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对在团情分析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由市、县(区)团委向同级党委、政府及时汇报,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骨干青年通过与结对党员一起参加乡镇(街道)社情民意通报会,及时反馈在联系群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三、建章立制,确保落实。以机制建设作为“两项联系制度”的重要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建立书面告知制。团干部与骨干青年在确定结对关系后,分别将填有自己身份、联系方式的“舟山共青团‘两项联系制度’联系卡”送达各自的结对对象,以便于日常联系活动的开展。二是建立联系登记制。团市委统一印制了《舟山共青团实施“两项联系制度”团干部记录本》、《舟山共青团实施“两项联系制度”渔农村骨干青年记录本》,用于记录每次联系交流的方式、内容以及反映的问题,以便于上级团组织考核、督查。三是建立限期回复制。对于联系对象所反映的具体问题,要求团干部和骨干青年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超出职责范围的,要在一个月内协助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四是建立抽检通报制。年终时由上级团组织对团干部联系骨干青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将抽检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通报。抽检比例要求不少于团干部总数的30%,抽检测评每名团干部联系的骨干青年不少于3人。对抽检中收到“不满意”评价的,将由该团干部联系的全部青年对其进行联评。联评不满意率达到30%的,由上级团组织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超过50%的,进行团内通报批评,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向党委组织部门通报。五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团市委及团县(区)委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题督查,对团干部参与“两项联系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六是建立示范激励制度。团市委确定了13个“两项联系制度”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对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和骨干青年,进行表彰奖励。
四、突出服务,力求实效。着力在提高服务实效上下功夫,确保“两项联系制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一是深入了解服务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调查,了解基层青年和群众的所思、所虑、所求,切实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在坚持以服务渔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成长成才为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服务青年文化需求、新渔农村村容村貌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三是丰富服务载体。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组织青工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参加学历进修、举行渔农村骨干青年联谊、城乡团组织结对等形式,积极为基层青年和群众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干部为骨干青年及所在渔农村提供各类生产生活信息1000余条,争取资金扶助50多万元,提供各类就业培训300余人次。渔农村骨干青年在协助党员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各类困难和问题786条,其中协助党员及相关部门办结75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上报711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