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首页->团中央文件库->1990年-1997年 -> 正文
 
 
 
1990年
 
冯军同志在全国乡镇团委
改革与建设观摩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观摩研讨会开了三天,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大家听取了湖南团省委、零陵团地委工作情况的介绍,学习观摩了湖南江永这个典型;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提交论文36篇。经过大家的努力,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想讲六个问题,和同志们共同讨论

一、关于会议的估价和怎样认识江永经验

  这个会是在各级党团组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9)12号文件精神,全团按照今年二月份组工会议提出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思路,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个会议也是青年农战线继88年“小城镇团的工作研讨会”之后,又一次研究农村团的基层工作的会议。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就是把全国约6万个乡镇作为对象,重点研究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探讨发挥乡镇团委主导作用、推动青农战线工作在基层全面落实的问题。会议开得很有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强化了抓乡镇的意识。经过三天的观摩研讨和交流,与会同志对抓住乡镇这一级,发挥其主导作用,取得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整体效益,实现全面活跃这一原则加深了理解,有了共识。

  第二, 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会议期间,通过集体研讨、交流论文,大家就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同时,结合各自的实际,分析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共同关心的问题,研讨有着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些问题研究得较为透彻。

  第三, 提出了思路和方法。针对找出的问题,大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不少好的见解和建议,在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的方向、目标、内容、方法等许多方面,理顺了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办法、措施。

  第四, 总结推广了典型,江永县是全团的改革试点县之一,经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实践,在乡镇团委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创建上走出了一条路子,同志们认为,江永经验对全国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为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用典型来指导和牵动面上的工作,是共青团富有成效的传统工作方法。借鉴典型经验,首先要了解典型,不仅要了解典型的一些基本做法,而且要善于把握典型经验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江永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以乡镇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团的基层民主化建设和创建乡村团组织经费基地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农村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乡镇团委的工作运转机制和保证体系,带动农村团的工作全面活跃。

  我们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江永经验。

  第一, 从实际出发,在关键处突破。任何改革与建设之举都应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项目上突破,才能行之有效。江永在团的改革和建设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了两个重点,一是把乡镇团干的选拔作为团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来抓,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乡镇团干部选拔、任用、激励办法和制度;二是根据本县可利用土地相对较多的特点,把土地开发作为乡村团的经费基地(同时也是青年科技活动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重点。

  第二, 在建立机制上做文章。共青团的各项工作要注意避免“短期行为”,避免“短期行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建立和健全具有一定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工作运转机制,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江永把乡镇专职团干选拔任用的方法及这套方法的保证体系制度化,把经费基地的建立、使用、收益各方面规范化,是明智之举,这样能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具有长远效应。

  第三, 注重创新与务实的有机结合。改革必然要创新,但改革绝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改革创新是为了求得更加具有适用性的新东西。江永乡镇团干部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具有创新性的,它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同调动团干和团员青年积极性,同推进基层民主化建设等也是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第四, 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江永县及零陵地区的党政领导能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共青团的事业,对江永团的改革与建设高度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必要的条件、这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是江永经验的内容之一,是江永做法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

二、近几年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各地、尤其是全团改革试点单位、青农战线工作联系点、小城镇团的工作模式试验点,围绕搞活基层,来强化乡镇改革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试验。尽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一些还不太成熟,没有定型,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和发展势头。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转机制。建机制,需要乡镇团委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也要形成外在的激励和制约,使两者统一,相互促进和发展,使团的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象辽宁省的石佛乡、安民镇,之所以成为省级红旗团委,正是遵循这个思路开展改革和建设的。他们通过建章立制,团干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级团委强化系统领导;通过外部争取政策,实施双层目标管理,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使团的工作达到了新的水平。出现了空前的活跃。

  (二) 灵活设置团的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团员青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农村团组织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团员青年的从业结构。为了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各地从实际出发,对基层组织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灵活机动地设置团的组织,适应了新的形势。如温州龙港镇,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青年来自四面八方,行业多。他们分区域、分系统、分城业成立团总支或团工委,理顺了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等条块组织关系。这方面的改革,在全国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

  (三) 创建团的工作基地。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到目前,基地已发育成一个综合概念。它集文化娱乐、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团干和团员培训、经费创收等为一体,具有了多种功能。这次参加会议的湖北省江陵县,就创建了一批这样的基地,很有代表性。团的工作基地建设,为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也为服务自身,找到了一种有形的物质依托。

  (四) 筹创经费,开辟“财源”。经费短缺,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一大制约因素。这两年,各地在团的十二大关于“共青团的经费多渠道筹集,在保持现在国家行政拨款的同时,逐步扩大自筹经费的比重”的精神,在筹创经费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吉林省榆树县等地这次介绍的发挥自身优势,建基地、承包工程、兴办实体、多方聚财的有效途径以及所遵循的服务改革和建设、服务青年和团的工作的原则,就很有代表性,引起了共鸣。

  (五)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团员中央联合有关部门制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一些全团改革试点单位在运用现有法律,以及部分省市如上海的地方性专门法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尝试。这次参加会议的河北省临西县,在维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有成效。局部的试验表明,维权工作保护教育了青少年,增强了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了社会影响,是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项工作,要立法、执法相配套,积极稳妥地推进,逐步成为经常。

  (六) 团干选拔和配备。乡镇团委在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团委书记“一夫当关”,既是“传令兵”,又是“指挥员”。要把优秀、全面的青年人才选拔到乡镇团委的岗位上来,象山东威海市坚持从现有干部队伍中选调、从农村青年和优秀团支部书记中招聘、从非农业人口合同制职工中选拔乡镇团委书记,拓展了团干来源渠道,也体现了择优选拔的原则。

  (七) 转变活动方式。活动方式的转变,从各地的实践看,在改进和加强传统活动方式的同时,延伸工作手臂,创造了新的活动方式。比较突出的,一是以乡镇为核心的外围组织的建设。像江苏省常熟市的梅李镇、浙江省鄞县的邱隘镇,在团组织的扶持、领导下,建立了许多青年社团,并通过社团作用的发挥,扩展了青年工作的覆盖面。二是专业协会的建设。如河南、四川、黑龙江、江苏等地,在农村以青年乡土人才为龙头,以实体为依托,在不同的产业成立了一批政策、信息、技术及其它生产要素互相交流、组合、服务的青年专业协会。有些已比较成型。这种协会的建立,不仅为团组织实施青年星火科技工程找到了一支带头力量,也为农村基层组织创新、区域性规模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样板。

三、关于对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的认识问题

  基层团组织的改革与建设是共青团自身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约15万个基层团委中,乡镇团委有60330个,占40%,在乡镇团委领导下,还有着占全国支部总数40%的约105万个农村团支部(包括乡镇企业团支部),乡镇团委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不仅对全团基层整体化建设的成效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同时,对农村团的工作能否在基层落实,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加强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有三个重要的动态因素对乡镇团委必须改革、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一是深化农村改革。目前,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所谓双层经营体制,就是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乡一级,乡和村是农业生产第一线,而乡是一级政权组织,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业务部门比较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集中,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有许多有利条件。这样,乡镇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新的职能,客观上要求乡级组织的各个部分都要适应新的变化,自然给乡镇团委也提出了新课题。二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从农村社会稳定、管理、治安现状看,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已经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乡镇是基层的政权机构,对县和村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乡镇一级也是突出的重点,这对乡镇团组织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城镇从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其作用越来越大,以建制镇为例,1979年全国只有2000多个,到1989年发展到11103个,显示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这也决定了乡镇团组织必须增强自身实力与活力,提高工作水平,在农村团的基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 从内部环境看,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要求乡镇团委发挥主导作用。今后三月,团中央在广西召开的全团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团的整体化建设思路,就是以支部为基础,以团委为主导,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联结,全面建设团的基层。具体到农村,乡镇团委是全团总链条中边结终端的重要环节,是把总体工作要求具体化的前沿指挥部,是一个关键性的层次。这个层次的关键意义在于,乡镇团委是团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农村团支部和农村团员青年的“咽喉”要道,如果说上级团委是头,基层团组织是躯干,那么基层团委就是血脉(农村主要就是乡镇团委),它畅则全身活,它堵则全身僵,它断则全身瘫。贵州等省提出的“修好区乡断头路,工作才能到支部”,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第三、 从十年来的基层改革与建设的实践看,回顾十年来团的基层建设与改革,我们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农村团的基层组织整顿,一次是1983年“治散、治瘫”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一次是1986年“在农村整党中加强团的建设”,即“整党带团建”。以活动带整顿还有几次,如“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学习教育活动”、“团员评议活动”。整顿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种手段,有着积极意义和一定的效果。它为我们认识基层、建设基层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和经验。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客观上所提供的条件,使我们对基层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一是农村团组织必须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相应地进行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与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相适应的运转机制,才能求得巩固与发展;二是农村团的基层建设,必须抓乡抓村同步并举,并且要强化乡镇团委的主导作用,带动团支部,才能“纲举目张”,有效自转,实现全面活跃。

  第四、 从农村团的工作实效看,这几年,我们始终强调两个东西,一是抓活动,二是抓基层,二者相辅想成,不可分割。只抓活动不抓基层,活动就没有生命力;同样,单纯抓基层,没能牵动全局活动,基层也很难保持活力。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初步想法

  第一、 建立运行机制。团的工作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它同时又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建立科学合理的、通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必须要考虑到团组织的工作特点和与外界的联系。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农村乡镇以下团的工作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上下联系脱节、内外联系不紧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和不断完善与农村新形势相适应的农村团的基层运转机制,建立和逐步健全农村团的基层工作的保证体系。江永县这么做的,山东曲阜的“党团互保”制度,也是旨从点上突破,建立稳定发展的机制;四川新津从落实活动阵地和活动经费入手,由上级党、团组织下发文件,规定党政应给团组织提供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数目,也是立足于建立运行机制。

  第二、 加强基础工作。概括起来讲,基础工作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形化建设,重点是“两地一校”(经费基地、活动阵地、培训学校);二是队伍建设,团干、团员两支队伍都要抓;三是制度建设,完善团的组织、管理、工作、奖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础工作构成了团的自身建设的骨架,也是团在农村各项活动的载体的依托,应放在突出的位置。基础工作内容多,联系紧,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应当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到突破口。

  第三、 充实和调整活动方式。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变化。团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要适应新的变化,不断有所改进。对有效的方式方法就继承,但对某些传统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近年来实践证明可行的方式方法加以完善、提高;所谓调整,就是根据新情况,做出新选择。这方面的改革尝试从1981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强调分散、小型、就地,以适应土地承包以后青年生产经营分散的新情况。商品生产使青年的活动空间扩展了,同爱好、同项目的青年趋同性增强了,集镇的聚合作用突出了。这也是新情况,团的活动方式方法也必须适应,主要是在巩固完善以支部为基本活动单位的同时,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乡镇团委为龙头的活动方法,加强支部间的“联合行动”。这几年,各地团组织想了不少办法,探索新的、有效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如沿海乡镇企业和小集镇发达地带的“以镇带村、乡村一体化活动”;牧区的“大团日”活动;还有黑龙江尚志市建立青年专长社团、专业协会,调动农村各方面青年能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广东新会县开展多种联合、联谊活动等等,都是有益的探索。

  第四、 强化政策建设。政策是工作的行动准则,也是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区团的基层组织在政策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子,制订了一些科技的、基地的、绿化的、干部的、经费的、奖励的政策,对团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辽宁今年树立了两个农村基层红旗团委,工作很全面,其中政策建设颇为突出,如《关于鼓励农村青年致富成才实施细则》、《关于基层团支部报酬与工作成果挂钩的具体规定》、《关于加强青年林权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对当地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促进和保证作用。目前政策建设要在团干部队伍建设上作点文章,乡镇团委书记是专职团干队伍的终端,他们既是领导者,又是各项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工作落实的传递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工作辛苦,条件艰苦,除了团的工作外,乡镇团委书记还要经常配合或被抽借做别的工作。因此,上级团组织应主动同乡镇党政协商,制订一些政策,如把团的工作目标纳入党政整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的政策,为团组织提供一定物质条件、工人活动条件的政策等,为乡镇团干的工作争取一些必要的政策保证。

五、 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应当看到,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尽管有很多可贵的实践,但在许多问题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也必须遵循在党委领导下和总体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适应配套的原则;遵循有利于坚持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团的系统组织的原则;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的原则。这里我想讲几对关系,供大家把握参考:

  第一、 改革与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的运转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存优汰劣、吐故纳新;建设的重点是在继承巩固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改革内容本身要有建设性。改革不能只“破”不“立”,改革要有建设性的内容,推动基层的稳定与发展;二是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边改边建,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如乡镇团干实行聘任制后,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团干积极性的调动和作用的发挥;三是改革要注意总结吸收历年来基层建设中的合理因素,体现继承与创新结合。无论是改革还是建设,都要从长远考虑,立足于长远建设,做好打牢基础的工作。

  第二、 基层建设与开展活动的关系。开展活动是共青团体现职能的基本手段,团组织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为社会作贡献,为青年服务,并在实践中引导青年。活动是我们同社会、同青年的联结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活动就没有团的存在和影响。基层团组织是开展活动的组织保证,组织普遍健全、运转正常,团的活动才能扩大覆盖面,百花齐放。这是团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要注意二者的结合,以开展活动促进基层建设,以基层建设保证活动的开展。

  第三、 抓基层与抓基础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抓基层是狭义的,重点是指团的基层组织和制度建设,这里的抓基础重点是指团的基层的“有形化”建设,即团的组织活动的有形依托。很明显,在乡镇团委改革与建设中两者都必须下力气抓。当前要特别注意不能离开基础抓基层,这样才能使比较薄弱的基层得到支撑,巩固起来。

  第四、 抓乡与抓村的关系。抓乡与抓村的关系,也就是基层团委主导作用和基层支部“细胞”作用的关系。村团支部是全团的最基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抓好这个基础,农村团的工作才有稳固的根基;乡镇是最基层的团委,是村支部直接的领导和指导层,是“工作到支部”的“瓶颈”,现实情况表明,乡镇已成为基层工作上规模、上水平的关键层次。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我们要着眼于村,着力于乡镇,或说:以团支部为着眼点,以乡镇团委为着力点,重点抓好乡镇团委的改革与建设,发挥其主导作用,带动村支部的巩固与活跃。

六、关于提高工作指导水平的问题

  就当前青农战线来说,无论从贯彻落实团中央提出的“一条主线,三项任务”和“三抓”的工作方针,还是从这次会议上讨论的推进乡镇团委改革和建设来看,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提高各级青农部门的省工作指导水平提一点想法。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个思想认识问题。任何一项工作,有了一个好的思想和内容,能不能在基层落实,与工作指导有关。另外,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和开端,要上到一个新的层次,也必须要提高指导水平。就目前看,青农工作的思想理得比较顺,专项和重点工作的设计和起步也很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增强指导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比提出一项活动更难。我和青农部的同志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共同感到,进入九十年代,提高工作指导水平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应当在这方面下点功夫,这方面近几年我们有了一引起积极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工作指导上总的思路是:以活动为主要抓手,以理论为指导,以制定政策为保证,以推广典型为示范,以重点工作为牵引,以基层为落脚点。具体说,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或者说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指导。即活动指导、理论指导、政策指导、典型指导、规划指导。

  活动指导——在五个指导上,相比较而言,活动指导是我们的强项。这个方面我们研究得比较多,各地也有一套设计、配合、实施等方面的经验。组织开展活动是青农战线的主要抓手,这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特色。作为团的领导机关的职能部门,在活动的指导上,一要在活动设计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意覆盖面;二要掌握工作周期,有节奏感和稳定性,适时推进,循序渐进;三要抓好典型,注意示范性,用典型的适度超前和深化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四要突出各行各业特点。

  理论指导——这些年,这方面的指导有进步,但仍然显得不稳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青农战线是干实事的,但也应注意理论的研究,用以指导工作。在这方面,我们一些工作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还没有上升到理论概括上来。应该说,对这一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跨越。在这方面,我们一要加强学习,二要有浓厚兴趣,三要调查研究,四要经常务虚,善于把感性认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性概括上来。应该说,对这一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跨越。在这方面,从我们一要加强学习,二要有浓厚兴趣,三要调查研究,四要经常务虚,善于把感性认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探求青农工作的规律。

  政策指导——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各个方面都更加重视有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政策是工作的保证和导向。共青团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自然的联系,青年又是社会人群中的特殊阶层,因此,用政策来保证工作的开展,保护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青年工作有总的政策,又有具体政策,有纵向政策,又有横向政策。这些年来,青农战线感受到了政策的重要性,也注意了有关政策的制定。希望各地团的领导机关的青农部门,要总结一下历史上特别是近些年争取和制定政策的经验,同时,要注意总结和推广下面制定的有关政策,要善于抓住时机,形成新的政策规定,并要抓好政策的落实工作。

  典型指导——这是我们的一个强项。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领导艺术。近些年来,团中央和各省、市、区青农部抓了典型,既有工作启动型的,也有工作深化型的,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单方面的。这些典型,对全国的青农工作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在典型指导上,一是要注意分类指导,特别要在各级各类典型的选择和运用上花气力;二是点上的经验要推得开,在面上收到成效。

  规划指导——规划指导的目的是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决策的科学性,使工作向系统化、经常化发展。在青农战线总的工作思路、重点内容明确的前提下,搞好规划指导,有助于统一思想,稳定工作,不改频道,坚持不懈。用德福同志的话讲,就是看准了的事就要抓住不放。目前,规划指导的重点是制定专项工作的中期规划。团中央将联合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八五”期间的“农村青年科技工程规划”和“青年绿化工程规划”,各地也应相应组织安排。

  这五个方面的指导,青农战线的同志已在探索和实践中,有的地方做得比较好,让我们上上下下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