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首页->团中央文件库->1990年-1997年 -> 正文
 
 
 
1992年
 
共青团中央关于颁布《共青团文化建设
十年规划》的通知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九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部队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共青团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的基础建设之一,是团结教育青年,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青年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的文化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以及团的十二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规划要点》,团中央制定了《共青团文化建设十年规划》,现予以下发。

  《共青团文化建设十年规划》对团的文化工作总体目标和布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基本任务和实施原则以及保证措施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推动全团文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三五年或若干年的文化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共青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团结教育青年,激励青年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共青团文化建设十年规划 

  共青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团结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一起构成共青团的基本建设。共青团文化建设所特有的思想教育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传播知识的功能、启迪智慧的功能和娱乐身心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在满足青年需求、提高青年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方面,在促进文化繁荣、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九十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共青团肩负着带领团员青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完成党和国家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功立业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各级团组织必须使团的文化建设有效地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国家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服务于青年的健康成长。

一、总体目标和布局 

  1. 九十年代,共青团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青年文化需求相适应的青年文化工作体系;创造有利于改革和建设,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形成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导向,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要途径,以网络化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为重要依托,以专兼职青年文化干部和青年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为骨干队伍,以繁荣青年文化生活、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共青团文化工作基本格局。

  2. 共青团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沿海和内陆经济发达地区要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来规划共青团文化建设。注意研究青年文化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探索九十年代青年文化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探索文化与经济互为促进的规律,正确引导青年潮流文化,引导青年的文化消费,正确处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吸收国外有益文化的关系,积极开展国内外青年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青年文化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为全团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经济不发达地区要把共青团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振兴经济、脱贫致富上。重点抓好青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带领青年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在本地经济发展中发挥青年文化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文明与进步的信息,挖掘当地民俗乡土文化的潜力和优势,发挥文化促进经济的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共青团文化建设要在着重抓好科学文化普及、提高青年素质、带领青年为发展经济建功立业的同时,大力挖掘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繁荣祖国的民族文化贡献力量,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突出民族特色,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企业共青团文化建设要促进人才的成长,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以企业精神、经济指标、产品声誉、企业形象等为激励目标,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技术专业和现代管理知识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创建青年文明岗位、文体娱乐等活动,增强企业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青年职工科学技术水平,优化青年职工成才环境,开拓和储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村共青团文化建设要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着眼于开发青年农民智力,提高青年农民素质。要在青年中倡导科技兴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青年科技致富,为振兴家乡、建设家乡献策出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带领青年移风易俗,扫黄除害,与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大力开展扫除文盲的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推广富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学校共青团文化建设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把大中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条件和环境。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要通过开展艺术节、文学创作、文艺演出、文化交流、各种比赛和文化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寓于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富于美感的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艺术与知识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思想的陶冶,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

  ——部队共青团文化建设要适应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青年军人的素质。要组织青年干部战士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同时也为地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力量。要满足基层特别是处于艰苦环境中的青年战士的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必需的文体活动用品,活跃军营生活。要繁荣部队文化,鼓励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青年军人成长的文化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贡献力量。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3. 共青团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为青年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青团工作服务的方向,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按照党对青年工作的要求,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团的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防止“和平演变”的高度,切实加强团的文化建设。

  4. 团的文化工作要始终坚持“服务、引导、建设、提高”的方针。服务即:诚心诚意地为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共青团的其它工作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即:旗帜鲜明地站在青年文化潮流前列,引导青年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辨别文明进步与愚昧腐朽,对青年的文化思潮和文化行为,有益的要热情扶持,无害的要宽容允许,有害的要坚决反对,保证青年文化潮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轨道上健康发展;建设即:脚踏实地地为青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多做好事,多做实事,积极创造和发展青年文化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大力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青年文化工作理论建设和青年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提高即:千方百计地提高青年文化工作水平,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基本任务和实施原则

  5. 丰富和繁荣青年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为青年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创造条件。引导青年树立自觉的求知意识,提高青年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比武、专业竞赛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青年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鼓励改革和创造,鼓励岗位成才和自学成才,鼓励青年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本领。

  ——建立有利于青年文化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各级团组织要自觉树立人才观念,切实做好青年文化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举荐工作。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大力开展青年业余文化技能开发活动,层层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建立各种技能的资格评定和证书制度,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为社会提供文化科技人才资源。

  ——正确引导青年的文化消费。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在服饰、饮食、消遣、娱乐、社交、旅游及生活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合理有益的文化消费,既要摒弃把合理有益的文化消费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旧观念,又要反对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生活水平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在引导青年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的同时,不断拓宽青年文化生活领域,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带领青年积极参与扫黄除害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教育青年自觉抵制淫秽出版物、吸食贩卖毒品、卖淫嫖娼、赌博、封建迷信等腐朽没落文化和丑恶社会现象的侵蚀、毒害,主动参与查禁打击六害的行动。要激励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热情关心和参与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创作和生产高质量的精神及物质文化产品,选择和确立健康美好的文化活动内容及样式,繁荣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6. 加强青年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进一步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青年文化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由团中央首倡的青年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歌曲评选及演唱活动等,已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要认真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九十年代,团中央将继续适时举办“中国青年文化科技博览会(即中国青年文化节)”、“中国青年读书节”、“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活动。原则上每年举办一项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性青年文化体育科技活动。

  ——省市县团委要统筹安排、系统抓好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青年文化活动。每年“五四”、“七一”、“十一”和元旦春节期间的青年文化活动和具有示范性、多层次、大容量、社会化特点的青年文化艺术节,要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而形成有主题、有重点、有起伏、有实效的青年文化活动序列。

  ——提高基层团组织文化活动自行运转能力。基层团组织要有效利用八小时之外和工课余时间,抓好青年业余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健康有益、自娱自乐、小型多样、灵活分散、业余经常的基层青年文化活动稳定的格局。乡(镇)团委利用年节和农闲时间,组织举办以展示青年风貌、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为主旨的“农村青年文化大集”,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每年举办一次。

  ——组织开展青年文化活动要坚持健康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统一,讲求活动实效;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自娱性、鉴赏性、演示性和竞技性,适合青年特点;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满足大多数青年精神文化需求,又促进各方面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体系。

  7. 提高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以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为龙头,以市县青少年宫(活动中心)为中心,以乡镇青年文化中心为骨干,以基层青年之家、文化大院、文化户为基础,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网络化体系。

  ——各地团组织要本着全面规划、量力而行、积极挖潜、稳步发展的原则,积极争取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争把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列入本地九十年代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基)地有23个,全国有青少年宫近千所,农村青年之家40万个。到本世纪末,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力争使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达到30所,即平均每个省建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活动营(基)地;每个城市都要有青少年宫;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地方要建县级青少年宫;要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乡镇青年文化中心;农村青年之家要把重点放在巩固、充实和发挥作用上,在日益增多的村级综合性文化大院中,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在尚不具备条件建设文化大院和青年之家的地区,鼓励兴建青年文化户。

  ——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时效和实用,可以统筹规划,边建设边发展。建设投资要广开门路,除争取中央、地方财政支持和社会集资之外,团组织可以通过建经费田(林、畜)或承包工程自创一些经费投入场所建设,也可以与有关部门、企业、集体、个人包括利用侨胞投资和外资联合共建。

  ——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要实行科学管理,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完成由过去的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在国家政策和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拓宽有偿服务渠道,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实用的青少年文化场所管理体制。

  ——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使用,要坚持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四位一体”的方针,为青少年服务,为团的工作服务。

  ——青少年宫、乡镇青年文化中心、青年之家分别实行等级标准评定及达标验收制度。

  8. 完善共青团文化工作组织机制,建设一支专职与业余相结合的青年文化工作队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团中央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文体部。省、市级团委也要相应建立文体部。县级以上团委要按规定配齐专职文体干部,定岗定位,并保持相对稳定。

  ——建立基层文艺队、体育队、科技队及各种青年业余文化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县级以上团委,要抓好青年文化社团的指导。根据青年需要和实际可能,经过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建立必要的青年文化社团并负责指导他们的活动。

  ——在鼓励专业作者为青年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的同时,与文化部门或团体共同抓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队伍的建设,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文化干部培训。全国每年举办一期文化干部培训班。各省也要制订本地文化干部培训规划。组织文化干部培训班。各省也要制订本地文化干部培训规划。组织文化干部培训,要注意利用各级团校的条件,注意与文化部门合作,务必保证培训质量。

  ——积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青年文化干部选拔、培养、使用、输送等一系列政策,切实为他们解决诸如政治进步、职称评定、住房等工作和生活中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9. 加强团的文化工作的理论研究,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青年文化理论指导青年文化实践。认真分析和研究九十年代青年的文化特征、文化潮流、文化需求、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的发展演变;认真分析和研究九十年代青年文化活动的新动态、新内容和新形式;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节日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对青年成长的作用;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继承与发展,东西方文化对青年的影响,以及中外青年文化比较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青年文化理论研究队伍,适时组织青年文化理论研讨会,组织青年文化理论研究论文征集和评比。使青年文化理论研究与九十年代社会文化发展同步,与九十年代青年成长同步。

四、实现目标的保证措施

  10. 形成全团抓文化工作的局面。全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团的重要基础建设、培养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和活跃团的工作的必要手段,切实给予重视。团的领导机关在部署全局性工作时,要保证给予团的文化工作以应有的位置和份量。县级以上团委每年都应有一至两项抓在手上的文化工作。基层团组织的文化工作要纳入整体化建设,坚持常年,力求活跃、扎实、有效。团的宣传文化部门要尽职尽责地研究、筹划和指导实施团的文化工作;团的研究室、办公室(厅)、组织部等部门和团属报刊、图书音像出版社、团校、基金会、发行公司等单位,要积极地把文化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团的青工、青农、学校等部门要着力研究和指导本战线团的文化工作任务的实施;团的统战部、国际联络部、青年旅行社等部门或单位,要把海内外及国际间青年文化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1. 把青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团组织要把青年文化建设作为有益于改革开放大局,有益于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益于青年健康成长,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实事来抓,主动争取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充分考虑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青年的实际情况,制定青年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细则,将其纳入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宏观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使青年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12. 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协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文化工作的合力。各级团组织要始终保持与工会、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和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联系,携手搞好青年文化建设。要主动与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争取他们对青年文化建设给予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要职极与报刊、电台、电视台及图书音像出版单位联系,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青年文化工作的了解,扩大青年文化工作的社会影响,争取与报刊、电台、电视台共同开辟青年专题节(栏)目,做到有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形成制度。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除害工作,净化文化市场,努力造成全社会关心青年一代成长的文化环境。

  13. 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共青团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团组织要继续贯彻执行已经颁布的有关共青团文化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团中央将在1992年颁布《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和《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管理工作条例》,与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建设和发展乡镇青年文化中心的决定》。近年内,团的领导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陆续研究制定包括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经费划拨、团办文化产业的盈利分配办法、共青团参与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监督、社会文化场所对青少年活动优惠开放、青少年宫和活动营地(中心)工作人员职称及生活待遇等在内的一系列必要的政策法规,为共青团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14. 建立青年文化工作评估和奖励制度。团中央将着手研究青年文化工作评估问题,制定评估标准和办法,抓好各地青年文化建设规划、实施和效果检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使在青年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得到应有的奖励和荣誉。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