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作出以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青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历史重任。各级团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工作部署上来。要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上来。
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否则,就难以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始终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用科学理论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级团组织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帮助青年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激励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各级团组织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18岁成人仪式、“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青年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引导青年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和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对共青团的一贯要求,也是共青团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级团组织要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署,坚持和发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适应新形势,以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为重点,研究和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使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要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动员和激发广大青年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而奋斗。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团属媒体在振奋青年精神、凝聚青年力量、理顺青年情绪中的积极作用。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的思想疑虑和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带领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团组织要团结带领青年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发展思路,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中建功立业。
带领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团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坚持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根本需求,充分激发广大农村青年改变农村面貌、艰苦创业、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青年农民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本领,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大力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农产品经纪人,引导农村青年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开展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市有序流动,在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带领青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要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通过推行技能培训“学分制”等措施,引导青年职工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尤其要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贡献聪明才智。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青年到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创业发展。
带领青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增强全国发展合力的要求,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各级团组织要从科技培训、生产实践、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引导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青年艰苦创业、建设家乡。深化青年企业家西部行、东北行、中部行、老区行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动员青年踊跃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做好博士服务团、“科技之光”百名青年专家服务团等工作,引导高层次青年人才到国家重点建设一线创业发展,为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作贡献。
带领青年促进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才是推进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围绕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各级团组织要深入开展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面向不同青年群体的培训活动,帮助青年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岗位能手和高素质人才。要充分发挥青联、学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等青年组织的作用,发现青年人才,集聚青年人才,举荐青年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要大力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推行青年项目制,鼓励青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深化青年专家科技服务活动,举办高层次青年论坛,引导海外青年人才回国创业服务;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带动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广大青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带领青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各级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抵制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为建设和谐家园作贡献。引导青年积极从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生产,参与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节约资源“四个一”等活动,大力倡导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强化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良好风尚。
四、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青年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团组织要团结凝聚各族各界中华青年的力量,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实践,自觉维护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组织青年参与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法制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要引导青年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引导青年依法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实践,在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中建言献策,发挥作用。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帮助青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办事。组织青年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实践活动,在全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需要法律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
引导青年维护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各级团组织要引导青年充分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要多做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热点、焦点事件,正确面对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动员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青年同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作斗争,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台独”分裂活动,坚决抵制和反对邪教。
促进各民族青年大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族各界青年的大团结。共青团要加强民族地区青年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实施少数民族团干部培训计划的工作力度,加强不同民族青年的交流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促进不同信仰青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通过考察交流等形式,做好团结信教青年的工作,引导信教青年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宗教活动、宗教研究,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广泛凝聚港澳台和海外中华青年。全体中华儿女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奋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港澳台和海外中华青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培训考察、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大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合作,引导他们为港澳的繁荣稳定、两岸的和平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要密切与海外青年留学人员和青年侨胞的联系沟通,通过鼓励海外学人回国创业、促进海内外青年人才交流等工作,推动海外学人、青年侨胞心向祖国、服务祖国,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
五、组织青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文明健康的时代新风
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各级团组织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积极作用。
组织青少年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各级团组织要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通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把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引导青年在参加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活动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手拉手和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不断拓展领域、深化内涵,使创建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途径。
推动青年文化建设。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对青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青年参与文化发展、引领文化潮流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级团组织要以文化育人为目标,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要以富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文化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为牵动,广泛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军营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要积极发现培养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发挥青年文化名人的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创作、生产、推广青年文化精品。加强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乡镇青年科技图书站的建设和管理,依托阵地开发全国性、区域性青少年文化项目,推动青年文化的蓬勃发展。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团属文化事业和产业。
六、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引导青年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的职责,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青年成长发展的主要环节,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职能。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监督、评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政策的执行情况,促进法律政策的落实与完善。加强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维护青少年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积极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采取教育、服务、管理、优化环境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促进青年就业再就业。青年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是影响青年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共青团要按照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统一部署,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通过技能培训、中介服务、观念引导、就业援助等手段,逐步构建与国家就业工作相衔接、具有共青团特点、符合青年需求的青年就业工作体系。做好就业引导工作,引导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实现就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就业培训工作,增强青年的就业能力,提高青年的就业率。发挥共青团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组织青年劳务输出,引导青年有序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为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最需要帮助。要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助学计划”、大学生济困助学等活动,大力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采取募集钱物、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多种措施,为下岗失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失足青少年、社区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不断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要通过推进基层团建创新工程,县(市)团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联创以及团的领导机关抓基层团组织联系点活动,大力推进团建创新,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尤其要加强农村、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全面推进青年中心建设,积极探索青年中心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机制,建立“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基层工作网络,推动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整体活跃。
加强团的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带领团员青年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要大力推进基层团干部培训工程,坚持抓好团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广大团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要进一步深化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建设一支数量宏大、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要不断创新团员管理方式,逐步建立适应团员流动、易于确认身份、便于参加团的工作和生活的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履行好“全团带队”的职责。
全会号召,各级团组织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2006年1月4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