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团中央文件库->中青发 -> 正文
 
 
共青团中央文件
 
中青发[2003]33号
 
关于认真学习贺国强同志在高校毕业生到
西部基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

  在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发表了重要讲话。贺国强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并对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锻炼成才、建功立业提出了殷切希望。认真学习贺国强同志的讲话,对于全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培养青年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讲话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共青团中央
                    二○○三年十一月十日


在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3年11月5日)
贺国强

同学们,同志们:

  在全党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形势下,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今天,中组部、人事部、团中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与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代表一起座谈,充分肯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成绩,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五位高校毕业生代表的精彩发言,饱含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充满着对西部人民的深情,洋溢着青春与奉献的激情,我听了以后深受感动,也使我想起了当年我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的经历和感受。同学们当中,有的是毅然放弃城市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投身到西部基层去工作;有的是自觉扎根祖国西部,并且作出了优异成绩;有的是青年志愿者,将在西部地区开展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你们把个人的远大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作出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郑重选择,迈出了人生中坚实的一步。在此,我对你们的选择和奉献深表敬意,对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对支持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张柏林同志、周强同志、袁贵仁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成。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机制。鼓励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特别是西部的基层地区去,投身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受磨练,健康成长,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是培养青年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实践证明,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结合。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国情和社情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逐步把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将造就一大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和青年干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展鸿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第二,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需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人才使用、流动等体制方面的原因,当前西部地区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加强西部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的流动,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开发与合理配置,为西部建设输送大批急需的优秀人才,缓解西部地区人才不足的矛盾;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可以发挥高校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专长,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带去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西部建设关注、支持和参与的热情,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流动。这些都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三,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实际上,不论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从国内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之所以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供需相对脱节和就业观念滞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缓解目前存在的困难。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能够有效地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的改革与发展急需人才,高校毕业生到那里会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还要看到,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使他们在经受锻炼、经受考验的实践中,真正认识到越是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越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青年学子越能得到锻炼、健康成长。我相信,一大批青年学子在西部创业的成功实践,必将感召和吸引更多青年人的参与,从而汇聚成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热爱西部、投身西部、建设西部的新潮流。

  二、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中央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今年,报经中央批准,中组部会同人事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印发了《关于按照党管人才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对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进行了部署。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用人单位共同关心、共同努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切实抓出成效。

  一是要拓宽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实践表明,当代高校毕业生有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愿望,西部基层也迫切需要高校毕业生去工作。把两个需求结合起来,关键在于畅通和拓宽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锻炼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向西部基层流动。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联系青年的优势,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有关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要依托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有组织地为西部地区输送所需要的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向西部基层流动。同时,要及时总结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博士服务团”等方面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放开视野,拓宽思路,开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新渠道,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使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长期、深入、规范地开展下去。

  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基层工作的作用。动员组织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重要的是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要努力保护好、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爱才育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进一步为高校毕业生去西部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用人所长,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努力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使他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要大胆使用,积极培养选拔那些在西部基层工作中德才兼备、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和加强各级干部队伍。要创造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营造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在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要努力做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推动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要为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基层工作搞好服务。组织引导高校毕业生走上西部基层的工作岗位,这只是我们工作的良好开端,大量的工作还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热情关心、严格要求,是我们党对青年知识分子的一贯方针,对于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更应如此。西部地区、各用人单位要本着“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确保高校毕业生的安全和健康,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有效、持续地开展。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保障政策,满腔热情地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派遣单位要与西部有关地区加强沟通、密切协作,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共同做好服务工作。

  三、希望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基层锻炼成才、建功立业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和政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既着眼于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祖国的西部天地广阔,青年人可以大有作为。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在那里,青年人可以从丰富的实践和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和本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借此机会,我对已经或即将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远大理想是我们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支持西部地区尽快实现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西部建设离不开人才,西部地区基层更加渴求人才。响应党的号召,开发西部、建设西部、振兴西部,这是当代青年学子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希望你们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定投身祖国西部大开发的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甘于奉献,用智慧和汗水在祖国西部建功立业,创造无悔的青春。

  二是希望你们努力实践。实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毕业生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大课堂、大熔炉。悠久灿烂的西部文化、气壮山河的西部大开发、勤劳质朴的西部人民,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材。面对西部的广阔天地,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自己。要紧密结合西部基层实际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努力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在忘我的工作中体会进步的喜悦,在无私的奉献中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希望你们艰苦奋斗。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大凡有一番建树和成就的人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高校毕业生,与以往的任何一代人相比,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但也要看到,你们经受艰苦磨练的机会比较少。广袤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来说,环境和条件的确比较艰苦,客观上要求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这也为高校毕业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磨练,对高校毕业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也是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当然,面对西部比较艰苦的环境,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健康、注意安全。我相信,通过西部艰苦环境的历练,大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材。

  四是希望你们建功立业。西部基层是你们建功立业的舞台。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只有为那里的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才不会虚度光阴。高校毕业生从决定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那一刻起,就要认真谋划事业发展的蓝图,着力打下开创事业的基础,积极投身成就事业的实践。成就事业,造福当地人民,参与西部大开发伟大实践的过程,也是自身积累经验,成长成才的过程。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造壮丽的人生。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精心组织,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有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这项活动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03年11月11日印发)

 
 相关链接:
全国学联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号召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   2007/04/28
关于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王兆国同志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第二批志愿者送行仪式上的讲话的通知   2004/08/24
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培养计划”西部和民族地区挂职团干部接收工作先进单位和2004年优秀挂职团干部的决定   2005/01/19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   2007/01/09
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培养计划”2005年西部和民族地区挂职团干部接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挂职团干部的决定   2007/01/09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