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学联: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是党中央对共青团、学联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对培养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各地团学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并将相关工作情况及时报团中央学校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学联 2006年8月29日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
高校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兼职学生干部、各级学联和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健康成长,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既要覆盖到全体学生干部,同时也要突出对学生干部中的骨干进行重点培养。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二)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既要对学生干部加强思想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多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
(三)坚持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学联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
(四)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既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干部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同时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使用、培养、举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干部进行全过程培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干部。同时,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高校学生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地各高校要围绕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保证每个学生干部在每学年参加两次以上政治理论学习,读两本以上理论书籍,撰写两篇以上理论文章。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团刊、团报、广播站、红色网站等媒体,开辟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学习专刊或专栏,积极鼓励学生干部发表理论文章,促进理论研究和交流,促使其健康发展。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构建全国、省(区、市)、高校三级培训的工作格局,分工负责,分层实施。在培训内容上,既要突出科学理论的学习,又要注重工作方法和领导能力以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在培训方式上,既要充分利用现有团校、业余党校等有效形式,又要拓宽视野,充分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工作的开放性、专业性、科学性。在培训层次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又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学生干部骨干的培训力度。团中央、全国学联将以“全国高校学生干部菁英学校”为载体,每年对重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轮训不少于200人次;省(区、市)团委、学联组织每年对本省(区、市)高校学生干部进行轮训不少于200人次,全国总计不少于6000人次;各高校团学组织每年对本校学生干部进行轮训不少于400人次,全国总计不少于50万人次。
(三)深入开展实践锻炼。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广泛深入地参与实践锻炼。一是组织学生干部在假期组队参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团中央、全国学联每年暑期组建1支规模不少于50人的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总队;各省(区、市)团委、学联组建2支左右规模不少于30人的学生干部重点服务团队,全国不少于60支;各高校组建3支左右规模不少于20人的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支队,全国不少于3000支。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参加日常志愿服务。学生干部每学年应当参加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服务。三是为高校学生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创造条件。各省(区、市)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努力在5年内在全国村镇社区建立学生干部挂职锻炼基地500个以上,实现10000名以上学生干部挂职锻炼的目标。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眼长远,不断建立和完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相衔接、与高校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相适应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坚持“自愿、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依照团的章程、学联和学生会章程及相关制度,采取民主选举、组织推荐、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保证学生干部的高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方式,强化学生干部的表率意识、模范意识、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团中央、全国学联将制定《高校学生干部守则》,各地各校共青团、学联组织要对学生干部遵守《守则》的情况予以认真考核。制定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干部的表现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对主要学生干部的评价要以鉴定的形式计入本人档案。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成绩显著、综合素质全面、群众基础较好的学生干部要予以奖励,团中央、全国学联将设立“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奖章”,每年颁发一次,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干部。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的支持,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干部骨干,在推优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并探索将学生干部从事社会工作的成绩进行考核,计入学分。对参加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干部,要颁发培训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向党政机关、人事部门和社会各界推荐优秀学生干部。
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切实为学生干部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团中央、全国学联每年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各地各高校应结合实际,设立学生干部培养的专项经费。
(五)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本着拓宽视野、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原则,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对外交流。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中外青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各级学联组织和各国学生组织的友好交往,组织高校学生干部与国外优秀青年学生群体进行交流。在每年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中,学生干部应占一定比例。二是利用“挑战杯”、“海峡两岸大学生歌手大赛”等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台地区青年学生和学生领袖的交流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为优秀青年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参与重要的外事接待工作。
(六)加快构建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方式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团中央、全国学联负责建设和维护“全国高校青年学生工作网”,努力把学生工作网建设成为巨大的人才资源库,成为推动高校共青团、学联工作发展的新平台。各地各校共青团、学联组织要充分整合资源,构建高校学生干部人才资源库和信息交流平台,为促进学生干部培养、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载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大意义,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把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省(区、市)团委要把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作为对高校共青团、学联组织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注重创新。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要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学生干部成长的要求,不断加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创新力度。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的总体目标,从选拔方式、培养方式、使用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多个环节,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效。
(三)强化督查。各省(区、市)团委、学联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督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不足,研究解决对策。要积极推广各地各高校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省(区、市)团委、学联组织可参照本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学生干部培养规划。
(2006年8月30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