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颁发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决定》,89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大中小学生获得表彰。
本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坚持育人初心,突出真实诚信、从严要求。各级团组织广泛遴选、严格推荐,组建资格评判委员会全面审查候选人创新成果真实性,认真做好全国、省、校三级公示。严格规范评审程序,注重公平公正公信,对学术不诚信行为“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因应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开展网络评审和“云答辩”,全面客观了解候选人真实水平。坚持“宁缺毋滥”、质量优先,真正选出具有典型性、引领性、代表性的青少年。
经过层层遴选,最终获奖者中共有小学生9人、初中生19人、高中生30人、大学生31人,男生69人、女生20人,少数民族9人。他们中有的从小以伟大科学家为榜样,将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技术持之以恒的探索;有的虽然出身贫寒,却始终保持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努力用科技的力量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有的将宝贵青春奉献在祖国西部,刻苦攻关钻研,立志保护雪域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维护国家安全添砖加瓦……他们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创新风采、担当精神和奋斗群像,将示范带动更广大青少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与科技创新、投身科创报国。
部分获奖人员风采展示
小学组胡东平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的胡东平同学,带着对科技创新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解决失能老人洗浴难问题,其发明一体化“适用于失能老人和残障病人的洗浴床机器人”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家用取件消毒机器人”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科技创新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级科创竞赛奖励。
初中组陈俊涵
上海市娄山中学的陈俊涵同学,从小善于发现生活中需要创新的地方,主动尝试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问题。针对课堂老师擦拭白板问题,其发明了“会出汗的白板擦”,针对白纸写字不够水平规整,其发明了激光平行光线定位书写光线尺。在一次次的创新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初中组赵子谦
阜康市第四中学的赵子谦同学,来自新疆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小小年纪就立下创新之志,从四年级开始就广泛参与各项科技创新大赛,“便携手机充电架”、“智能垃圾箱”、“校园指示器”等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都源于赵子谦同学心中的奇思妙想的火花,他自己也在一次次科技活动体验创作中成长。
高中组魏浩东
宝鸡市长岭中学的魏浩东同学对机器人搭建和程序设计怀有浓厚兴趣,把课余时间倾注在机器人科技创新实践上,踊跃报名学校机器人社团,积极参加机器人竞赛,不惧困难、突破自我,一次次调整、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创新,始终保持着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和专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他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中组张迎奥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张迎奥同学,作为职业院校中学生,在校3年的时间,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主动参与建设学校无人机创新工作室,更配合团队帮助乡村开展飞防辅导和飞防技术指导。从单一无人机用灭火弹投掷器,到自主开发的无人机本体,再到系留无线续航灭火无人机,对无人机的一见钟情逐步实现前沿科技到乡村的有机渗透,也逐步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
大学组刘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上同学,自儿时就对航天科技充满着向往,初中时便开始尝试发射自制火箭,后不断在火箭发射、回收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一次次蜕变中不断向梦想前进。刘上的成长过程曾多次成为社会焦点,《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周刊》等都曾对其事迹进行报道。从十年坚守的“追梦少年”到矢志为国的“火箭少年”,刘上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像他一样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少年在服务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大学组许毅
北京理工大学的许毅同学,瞄准国际机器人领域空白,在环境感知方面创新性构建微型双目视觉及仿鼠触须感知系统,创新性提出仿生跳跃足结构、能量锁定与瞬时集中释放机制及高负载比飞行系统构建方法,关键技术发表在国际会议ICCSIP2020、RCAR2020,并获RCAR2020最佳论文奖,机器鼠作品在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相关核心技术已被受理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专利。他大胆创新、永不言弃,一步一个脚印投身科创报国。
大学组李孟凯
西藏农牧学院的李孟凯同学,历时四年,跨越2000多公里,西至西藏日喀则市的吉隆县,东至林芝市察隅县,专注于西藏兰科植物研究,整理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西藏兰科植物名录,用四年时间做一件简单而不平凡的事,只为西藏更多的兰科植物被发现、保护与利用,更好地服务雪域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2020年起,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援建、示范、授牌等方式,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集成电路半导体、虚拟现实、新材料、生命科学等科技领域,在全国建设1000所左右组织运行规范、服务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显的实验室,重点支持中西部、东北、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等地区的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还未建有科技实验室的县市区中学,目前已累计建成600余所,为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益性场所资源,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为智能机器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场地,设置动手实操、多媒体教学、赛事教学等功能分区,通过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
通辽新城第一中学的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机器人的结构
无人机实验室
以兴趣驱动,以无人机套装为载体,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配备无人机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通过面对面课程教学、动手实地实验操作等不同学习实践系统互相支撑,帮助同学们进行动手实操和无人机编程调试,探索无人机飞行的无穷奥秘。
拉萨市北京中学的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解无人机的结构组成
航天科技实验室
采用“文化+教学”相结合模式,设置讲课区、展示区与教学区,帮助中学生接触、感知和体验前沿航天科技,引导学生了解航天技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开设各类航空航天科技专家专业课程,营造航天特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航天报国初心。
航天科普教师在实验室为学生讲授火箭发射流程和建造原理等航天知识
集成电路半导体实验室
结合中学生学段的认知水平,涵盖体验实验箱、历史人物事件图例、产品实物和配套学习套件,从增强对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基础的感性认知出发,逐步了解当下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科技的快速演变。科学设置实验室分区,配置“进阶式”课程,通过演示实验、科学实践、对抗赛事等活动循序渐进,为中学生打开一扇学习集成电路半导体知识的窗户。
四川广安友谊中学的学生在学习集成电路半导体知识
虚拟现实(VR)实验室
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设置实践体验区、学习体验区和漫游体验区,各功能区有机组合、科学分布,同时又可自由拆分组合,功能分区从关注学生切身体验出发,在引领学生观察式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提升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帮助同学们更好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
甘肃张掖第二中学师生利用VR设备进行“沉浸式”学习
新材料实验室
围绕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现实应用,探究“新材料”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引导中学生开展新材料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途径研究探索,更好地了解材料科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同学们可在金相制样区利用镶嵌机、磨抛机等设备制作标样
生命科学实验室
设置讲授区、分子操作区、显微观察区、实验准备区、无菌操作区和实验培养区,共同承载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演化及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学及特色类探究实验等学习任务,多栖教学、专题探究、特色活动齐驱并进,进一步拓宽学生对于生命科学探索的视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中学校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为学生授课
据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鼓励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奖励初始基金由邓小平同志生前的全部稿费设立,至今共有1279名大中小学生获奖。自2004年设立以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围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拓展资助支持领域,除评选表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外,鼓励支持“小平科技创新团队”遴选,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训练营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