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风潮愈演愈烈的今天,土地这一延续了数千年国脉的问题再次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多地少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升级……一个个充满挑战的问题连珠炮似的砸在五千年的华夏土地上,化作惊雷滚滚。
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土地又应该何去何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问耕”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奔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枣庄市,开展了为期12天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改革调研,深度挖掘农民心中的“土地梦”。
幸福,写满农民的笑脸
“你幸福吗?”这是近年来全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问耕”社会实践队本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决心,走进基层,从第一线了解农村土地改革的现状,体验农民的生活。
在全国第一家土地合作社--徐庄土地合作社,实践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们边唠家常边聊起了土地改革以来的新变化。“土地改革是好事,以前每年每亩地只能收入1000多块钱,现在能拿3000多了!”徐庄镇的村民刘大伯指着满地的幼苗,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
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枣庄,像刘大伯这样依靠集约化生产而获益的村民并不少。合作社这种生产模式,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收益效率,村民提到,在徐庄土地合作社,农民加入合作社之后,除了每年固定的600公斤粮食,还有不低于60%的经济分红。机械作业,科学灌溉,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分红休闲,农民得到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有精神享受,唱大戏,跳秧歌,刘老伯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乐滋滋的。
通过几天的基层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切身的好处,青壮年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留守妇女和老人也可以去合作社、工厂赚取生活费用了,不少农民搬进了社区,土地得到了“资本松绑”,食品安全在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信心,坚定政府的脚步
走过山,走过水,终点在前面,实践队员恩还在旅途,探寻着那传承千年的“土地梦”。
从基层一路走来,“问耕”实践队到访了山亭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各镇经管站、桑村镇民生蔬菜合作社、徐庄土地合作社、城头镇龙潭家庭农场等相关部门,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的背景、运转模式及各部门就改革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提出的发展经验。
如今,桑村镇已成立土地合作社15家,注册家庭农场3家,入社农户达到19665人。改革给桑村镇送去了希望的春风。当谈到现在的土地制度时,桑村镇经管站马站长告诉队员们:“我们正在把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变成规模经营,以便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