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委 共青团中央
关于在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
带头人”活动的意见
(一九八八年七月七日)
各省(区、市)科委、共青团各省(区、市)委:
党的十三大和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以改革总揽全局,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青年,特别是一亿二千万初高中毕业生,是推进农村改革、繁荣农村经济、决定中国农村未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对农村青年进行“星火计划”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已具备一定的商品生产技能的青年进行较高层次的、比较系统的培训,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带头人和一批农村规模经济的带头人,对于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并在实践中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科委和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一、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与人才的呼唤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急迫。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任务。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以科技为支柱的有商品生产意识的青年带头人,进而带动更广大的农村青年学技成才,为造就适应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新一代农民做出贡献;发挥优秀青年的聪明才智,把先进的科技成果扩散到农村,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做出贡献。同时,运用典型在农村传播新的商品经济观念,造成一种运用科技发展商品生产光荣的新的社会风尚。各省、市、区,要大力宣传这项活动的意义,动员和支持广大农村青年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
二、此项活动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到1989年底为第一阶段。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乡镇企业青年厂长(经理)和有一定基础的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活动以培训为主要实施方法。培训工作拟先在部分省、市、区地(市)以上单位(见附表)进行,然后视情况逐年扩大。每年拟培训一万人。培训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系统的农村商品生产实用技术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选项:国家确定的“星火计划”示范项目和农业新技术;各省、市、区确定的重点推广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国家科委、团中央选定的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经营管理系统培训教材。具体项目,各地根据实际自行选定。培训形式,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基地和地(市)以上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以农林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办培训班;组织科技讲师团深入地(市)办班。各地也可以创造其它培训方法和生活方法,丰富活动的形式。
三、要加强对参加活动的青年、特别是受训青年的联系和服务,保证活动的实效。对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农村青年,各地要大力进行宣传,为他们的学习和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协调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政策,使这些青年在贷款和购买急需的生产资料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待。要注意发挥青年的作用,鼓励并扶持他们承担星火项目和其它推广项目。各地县科委和县团委对农村中的优秀青年,要建档立卡,建立联系人制度,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生产、示范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活动经费,除科委支持外,还要争取财政及有关方面的支持。国家科委提供的活动组织经费和培训费,由团中央统筹支配。组织经费主要用于指导活动和表彰先进;培训经费将投放到参加活动有关省、市、区团委,作为培训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周转使用。各省、区、市也应予以支持。同时,各地还可采取酌收培训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
五、从1989年起,国家科委和共青团中央将在全国范围内对活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农村青年,每年评选表彰一千名,授予“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1989年国庆期间,邀请首批受表彰的农村青年代表100人在北京举行发奖仪式。其中成绩特别突出者,将派往国外进行短期考察和研修。地方的表彰拟在省、区、市级进行。各地要以市、县为单位,将所有获奖青年纳入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系列,经有关方面考核合格者,按《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试行通则》规定,评定技术职称。对符合“星火青年奖”和“星火培训奖”条件的青年和培训活动组织单位,将报请评审委员会予以奖励。
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由国家科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领导,团中央青农部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国家科委星火办配合。各级科委、团组织要提高对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密切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系统的优势,把这一活动当作经常性重点工作切实抓在手上。同时,也要主动争取各级农业、科协等部门的支持和协作。团中央和国家科委将不定期抽查活动情况,通报各地。
望各地参照本意见抓紧研究布置,于1988年9月底前,以省、区、市为单位,将具体落实情况报团中央青农部和国家科委星火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