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同志在全国建设
系统深入实施“千校百万”外来务工
青年培训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0年6月30日)


  由团中央、建设部、公安部、中央综治办等8部委联合开展的“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建立了大批培训机构。既有团组织依托青少年宫和团校独立创办的培训学校,又有团组织与其他部门联合创办的培训基地,还有有关部门在现有的企业职工学校、中等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建的培训站点。实现了全国每年创办培训学校1000所,培训进城务工青年100万人的目标。二是帮助引导用工单位制订培训制度,用工单位的培训工作得到一定加强,开展这项工作的面正在逐步扩大。三是通过开展杰出(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外来务工青年“良师益友”和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组织青年“把文明带回家”,优化了进城务工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从总体上说,“千校百万”培训计划的实施提高了进城务工青年的自身素质,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了部分青年返乡创业,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部党组把外来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作为提高行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摆在重要位置。今年初,建设部联合团中央、公安部、中央综治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建设系统深入实施“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的通知》,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全国确定了47家培训工作示范单位,率先在全国探索了按行业实施培训计划的路子。各地建设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在培训工作中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例如,利用民工团校、职工夜校、民工学校、工地培训点,为进城务工青年就近就便参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师资队伍;上海市建委把抓领导培训作为首要环节,对企业法人、书记、经理先行培训,还把培训纳入行业考评体系,推动了培训计划深入实施。

  建设系统的做法对其它几个进城务工青年较多的系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也为全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是建设部、公安部、中央综治办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团中央,也代表在这项活动中受益的广大务工青年向关心、支持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的中央各部委、各单位、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几年,“千校百万”培训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总体规模和水平看,离现实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客观地讲,这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起步才几年,培训对象又处于流动状态,工作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长期工作。这次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上海市及有关方面的经验,就是我们为推动这项工作而作出的又一努力。我相信,这次会议不仅能大大推进建设系统“千校百万”培训计划的实施,而且会对培训计划在全国的实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刚才,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上海市韩正副市长也作了重要讲话,稍后,中央综治办陈冀平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团干部以及全国各级团组织要认真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推动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的深入实施。下面,我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千校百万”培训计划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加强培训对于提高广大进城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这些方面,大家已经形成共识。除此之外,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对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开发自然资源的成本越来越高,局限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加快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不能只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开发,还要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可以变我国人口多的劣势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一项基本战略,其中劳动力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决定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

  社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是对每个人员、每种素质进行最大限度的促进、改进和提高,并创造一定的机会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与发展的过程。劳动者素质越高,就业途径就越多,就业结构就越合理,配置效益就越好。反之,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持续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中72%是20─35岁的青年,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如果我们能把他们在城市打工的时期变成一个学习时期,使他们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观念得到提高,那么,进城务工青年将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而且还会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每年仅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就可以带回资金200多亿元,相当于四川全省财政收入的总和。另据宜宾市提供的资料, 1998年,由于该市返乡的劳务人员中有1000多人先后担任村、组干部,近万人创办领办了4000多个种、养、加工等经营项目,投资2亿多元开办水泥厂、造纸厂等企业,解决了5500多人的就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年初,我们对陕西商洛地区进行调研,感觉近几年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修路、搞水利工程、改良耕地,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赶上全国的发展速度,实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是一个难度更大的问题。现在,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正是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进而走向富裕的一个有利时机。“千校百万”培训工作就是要利用这个时机,对贫困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

  第二,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自最初实施,就突出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传授必备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明服务、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以及城市生活的常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这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务工青年来讲,这种培训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一种适应性培训,对于企业和城市来讲,则是容纳务工青年的一种包容性培训。我们要把培训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一方面要做好这种基础性培训,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务工青年迫切需要的培训。而且由于职业技能培训深受务工青年欢迎,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融入基础性培训,效果可能会更好。

  要使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并富有生命力、收到实效,关键是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讲,希望培训内容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对于务工青年来讲,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有利于就业和增加收入。只有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用工单位才会积极办学,务工青年才会积极求学。也只有这样,“千校百万”培训计划才有生命力,才能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个结合点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职业技能。企业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和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有利。而务工青年抓住就业、发展机会的能力与其职业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调查,有57.4%的青年到城里打工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因此,职业技能培训能调动培训双方的积极性。

  在继续做好基础性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进城务工青年是相对稳定、但最终大部分还是会返乡的一个群体。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99年初对进京务工人员的调查,90年以前开始外出务工的占30%,90年—95年开始的占14.6%,96年开始的占9%,97年开始的占11%,98年和99年占36.4%。可见其中连续打工5年以上的占将近50%。由此可以看出,进城务工青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在建设系统,务工青年稳定和集中的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这种稳定的状态为培训工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另外,由于务工青年80%以上最终要返乡,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工作还会对务工青年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第三,用工单位培训和社区培训并举,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千校百万”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培训了几百万人次,但离应该培训的人数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6500万务工青年的需要。怎么样才能扩大培训覆盖面呢?除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外,在培训方式上应坚持用工单位培训和社区培训并举。 

  所谓用工单位培训主要是指各行业系统的用工单位对自己所招用的进城务工青年进行培训;社区培训则是城市各级团组织利用社会资源,以事业化的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进行培训。用工单位培训和社区培训各有所长。用工单位培训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培训对象相对集中,便于组织;社区培训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考核、发证相衔接,便于满足青年的多种需求。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互为补充。

  目前,我国有6500万进城务工青年。其就业从地理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铁路沿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纺织、煤炭等行业,其中,建筑行业占将近四分之一。进城务工青年虽然数量大,但相对集中于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因此,从全国看,用工单位培训要抓重点行业,社区培训要抓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是要总结建设系统的经验,在重点行业加以推广,推动用工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各地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当地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

  第四,共青团组织在培训工作中要积极实践,狠抓落实

  “千校百万”培训计划是由8部委联合实施的一项长期工作。培训对象和主要的受益者是青年。因此,各级团组织应该积极发挥作用。 

  一是要把培训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结合点。从服务大局的角度看,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服务青年的角度看,培训是满足青年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大中城市尤其是进城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街道、乡镇团组织、企业团组织、重点行业团组织,要切实把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培训工作与团组织开展的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文明社区”、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等重点项目结合起来。

  二是要加强基层团组织特别是用工单位团组织建设,在用工单位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团组织的健全与活跃,是做好团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实施“千校百万”培训计划必然要求团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有的地方基层团组织建设状况不尽人意,有的虽然建立了团组织,但工作不够活跃,或没有把外来务工青年纳入自己服务的范围;有的至今还未建立团组织,这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尤为突出。要做好用工单位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健全团的组织。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切实巩固和加强,并把外来务工团员青年作为自己的重点服务对象。这样,我们才能依托团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

  三是要以办事业的方式积极推进培训计划的实施。目前,进城务工青年培训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如果我们抓住时机,方法得当,就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城市的各级团组织首先要把团内的阵地利用起来,充分利用全国70多个团校、1200多个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营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本着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的工作模式。对各级团校和青少年宫来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各级团校,一手抓团干部培训、一手抓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必然选择。做好做不好服务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事关前途命运。

  四是要发挥协调联络作用,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协调联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力争与有关政策相衔接,逐步把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纳入社会化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之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同志们,“千校百万”培训计划的深入实施,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我们希望各有关部门继续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这项事业,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引导帮助广大进城务工青年在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