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同志在第二期西部贫困地区
团县(市)委书记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2000年11月13日)


  事先请有关同志了解了大家希望我讲些什么,大家提了不少问题。我就结合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跟大家谈一个话题,那就是共青团工作的困难与出路。

  现在团的工作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如基层团组织松散、瘫痪面比较大,整建起来也比较困难;又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建团工作难度很大;再如团的工作经费短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团的经费更加紧张。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困难,是我们现在所有做共青团工作的同志不能回避的问题。对此我谈几点意见。

  一、存在困难是正常的

  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矛盾运动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困难。困难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困难。在发达地区如深圳,可能团的经费并不困难,但那里流动人口特别多,是常住人口的许多倍,外来务工青年的管理就是它的困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社会转型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的任务很重,难度也很大。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面临很多困难,许多困难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国营企业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压缩人员,压缩人员就有下岗的问题,工人一下岗就减少了收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城市居民希望农产品价格低一点,大家可以减少支出,但农产品价格一低,农民的收入就降低。你们都来自县一级,可能很清楚,农民长时间收入增长缓慢,市场调动不起来,购买力比较弱,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的情绪就不好,情绪不好就容易出乱子。所以说有困难是正常的,团的工作有困难也是正常的。如果把我们团的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党的建设、党的事业所遇到的困难相比较,和我们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相比较,那简直就不值一提了。这就是说困难是正常的,不要有畏难情绪。

  二、现在面临的困难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是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共青团工作要服务大局,而大局在不断变化,甚至是急剧的变化。这二十多年就是一个大改革、大开放、大变化的时期。有的学者称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在进行大的“转型”,而且这种“转型”今后将会更加深刻。共青团是生活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家提的问题有机构改革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特点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开展团的工作的问题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怎样适应变化的新情况的问题。比如说国有企业团的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整个计划体制的一部分,企业内团干部配备、团的活动经费都是由文件规定的。现在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些地方团的专职干部在减少,团的经费在效益好的企业中问题不大,在亏损或不太景气的企业中问题很大,包括在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经费也出现了困难。可见这是一个改革开放中产生的问题。一般来讲共青团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可避免的会相对地滞后,就是大的形势先变,之后对我们共青团工作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要先看清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工作就向前推进了一步。有的同志在这个时候显得手足无措,希望在改革之前,团中央或上级能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种希望是有道理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一项改革措施推出之后,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把问题把握清楚,此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所以有一定的滞后。大家要意识到这种滞后也是正常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的同志常说“某项改革、某项措施对团的‘冲击’很大”,我不同意用“冲击”这个词儿。因为共青团的职责就是要服务于大局,任何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只要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共青团就应该支持,就应该成为推进力量,然后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摆正位置。

  三、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普遍存在的困难

  部分团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存在的松散瘫痪,瘫了整、整了瘫的问题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也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现在看不可能彻底消灭瘫痪、松散问题,而是怎样尽量减小松散瘫痪面的问题。又比如团的经费问题,现在团的经费困难,五十年代也难。企业说经费难,农村也说经费难,团县委说经费难,团中央也说经费难。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费难与不难是一个供和求的关系。从需求方面来说,是很容易膨胀的,而财政给的钱也好,单位给的钱也好,都是很难给足的。团中央的财政经费也只能保证日常工作需要,大量活动经费还是靠拉赞助。这就像个人过日子一样,无非就是水平不一样,是“温饱”水平还是“小康”水平。“温饱”水平主要缺吃好的钱,缺穿好的钱;“小康”水平缺的是出国旅游、买房、买车的钱,所以任何时候都会缺钱。有些地方工资发不出来,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保证正常办公,电话不能三百六十五天都通,出差发不出出差费,就属于绝对困难。但是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团县委是不存在的。大部分地方是缺搞活动的钱,搞事业的钱,是属于“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看到问题存在的必然性,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要因为有这些问题而影响我们的信心,影响我们的决心,影响我们的士气。

  四、克服困难有利于团干部的成长

  团干部都比较年轻,与同级别的干部相比可能职务不低,但权力不大,即所谓“有职无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事办好,就需要把社会上的各个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整合的过程就是锻炼领导能力、活动能力的过程。应该把困难当做一种难得的机遇,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有热情,有一股不怕输的劲头,把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把工作推进一步,这样能力就提高了。等到大家从共青团转到其它岗位上去,就会把工作干得更好。许多团干部把在团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看成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得的条件和机遇,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在做共青团工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信念、品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锻炼好,就能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管干多长时间都要珍惜这段阅历,珍惜所处的环境,包括所遇到的困难。

  五、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出路就在于创新,在于扎实工作

  孔老夫子曾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句话对年轻干部特别是团干部很有意义。就是说团干部不应该过分关心自己的职位高低,为名位所困扰,要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训练。如果一心盯着“位”,就会影响学习、工作的劲头,影响判断是非的能力,影响为人处世的原则,最后造成难以“立”。如果反过来把劲用在“所以立”上,思想上就会轻松,学习工作的干劲就会足,就会少怨气、多正气,德、能才能迅速进步,就能在社会上自然得到恰当的“位”。就像种庄稼一样,怕“旺苗”,一旦出现“旺苗”,肯定减产。无论种什么庄稼都要有一个“控苗”阶段,就是让苗长得慢一点,把根扎得深一些,打好基础,这样将来庄稼才有后劲,产量才会高。就团干部的成长而言也是这个道理。国家发给我们工资,并且参照公务员管理,都说明是有位置的。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怎么能担心没有位置呢?那我们应该担心什么呢?应该担心共青团这个组织怎样才能有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应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立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立”的问题解决好了,“位”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克服困难,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我们要想适应变化的形势,就必须要有一些新办法。比如团中央组织部正在酝酿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以此来迎接建团八十周年,就需要有新的办法。现在考虑今后团的活动要挂团旗带团徽唱代团歌,还可以每年搞三次“团日”活动,等等,就是新的办法。解决大家提出的好多问题都需要创新。办法在哪里,就在大家手里,团中央也要积极想办法,但更多的是总结大家的办法,在面上推广。二是要扎扎实实,切忌浮躁。“浮”就是不扎实,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有;“燥”就是对转业,对职务高低有点急躁。这种情绪往往导致我们把造舆论的事情做得比较好,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而我们要把共青团工作推向前进,增强团的活力,内在的东西是特别的重要的。我们二十一万专职团干部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做事情,共青团的事业就会更加发展壮大起来。

  有的同志说,“现在的团干部不如以前受重视”,我觉得这个看法有问题或者说不全面。党中央一直都是很重视共青团的。现在有种怪现象就是一些人看到和自己年龄、资历差不多的人升职时,心里就着急。党重视共青团干部,不等于每一个共青团干部都会得到提升,也不是说每一个当上团县委书记的人都能很快当乡党委书记或进县级领导班子。只能说,组织上给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你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如何是提升与否的关键。自己得不到提拔就觉得不受重视了,这样看是不对的。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重视“所以立”。

  学习班时间很短,大家学到的知识还是有限的。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能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好学、善学。回去以后,少点应酬,多读点书,多些思考。这样多年积累,必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