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
谱写新世纪共青团工作新篇章

——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2000年12月21日)


  共青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是在我们即将迈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召开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0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十五”计划作贡献。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书记处听取了团中央书记处工作汇报,作了重要指示。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共青团工作,对今后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对于做好新世纪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团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我们每一位团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都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这就是,如何在继承20世纪中国共青团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在21世纪之初开好共青团工作的头,如何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完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新世纪三大任务而奋斗。团中央书记处经过研究,提出要以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为着力点谱写新世纪共青团工作新的篇章。下面,我代表书记处谈几点意见。

  一、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人才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建议》中关于结构调整的任务,关于发展的目标,关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无一不依赖人才资源的开发,无一不靠人才去实现。如,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懂科技、会经营的人才;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促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开发进城务工青年这个庞大的人力资源;促进工业结构调整,需要一支懂得现代管理的经营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建议》以专门一个部分论述了人才问题,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十五”目标作贡献,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努力做好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

  第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的普及,跨国公司的合并浪潮,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人才的国际化,造成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这场全球范围内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我们必须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带来了宝贵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同时采取调整移民政策、减低税收等措施,大量地从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吸引人才。跨国公司极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纷纷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大量招揽所在国人才。在人才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改变。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高层次人才不足,特别是发展新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严重短缺。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刚刚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还远没有形成。劳动力技能普遍不高,远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而且,“数字鸿沟”呈扩大趋势,会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人才方面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又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培养、吸引、使用青年人才的工作,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三,是服务青年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成才已成为当代青年的普遍追求。共青团服务和教育青年,必须着眼于广大青年的这一基本需求。同时,还应看到,青年当中蕴藏着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能。青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在我国,1962年至1975年间第二次生育高峰中出生的3.6亿人,目前正处在受教育和参与劳动的最佳时期。对于这支青年劳动大军来讲,开发人力资源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有人提出,从现在起到2005年是我国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佳时机。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面临着人力资源开发的繁重任务。把人力资源特别是青年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起来,有利于推动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是实现共青团根本任务的需要。把青年一代培育成为“四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责任,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章》明确规定,共青团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就是做培养人的工作的。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从共青团跟着党不懈奋斗的历史看,培养人始终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可以说,正是在共青团这所大学校里,一代又一代青年树立理想,砥砺品格,磨炼意志,奠定了一生奋斗的坚实基础,成长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有用之材。

  从上可以看出,抓住了培养青年人才这个关键和着力点,就能够把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把青年工作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而,也就能够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主动权,占领制高点。

  二、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青年精神支柱,促进青年一代全面发展

  把青年一代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党的要求。“四有”回答了人才培养的标准问题。这其中,既包含着政治标准,也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要求。共青团培养人必须坚持“四有”标准,努力提高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推动各级各类青年专门人才大量涌现,塑造青年知识英雄,同时,要普遍提高青年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既培养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青年劳动大军,又培养一大批知识劳动者。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中,必须把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第一,要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的思想意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其影响青年首当其冲。因此,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牢固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树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

  第二,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偏离,不迷失。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奋斗汇入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同时,要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养成一些基本的能自觉遵守的具体价值观,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要帮助青年养成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行为准则。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行为准则。要引导广大青年遵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在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守信。要引导青年懂得诚实守信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信任,在经济生活中建立信誉。要引导青年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在努力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青年把所学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的能力和良好的技能素质。

  第一,要帮助青年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最重要的素质。青年是创新的有生力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帮助青年努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既要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高精尖领域锐意创新,又要推动企业青年经营管理者进行管理创新,还要推动各行各业青年立足岗位创新。从而,把我国青年中蕴含的巨大创新热情和潜能转化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强大动力。

  第二,要帮助青年提高创业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要帮助青年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不怕困难,不畏挫折,艰苦奋斗,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要帮助青年提高创业能力,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掌握过硬本领。要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还要引导青年适应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自主创业。

  第三,要帮助青年提高劳动技能。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劳动技能素质的要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新职业不断涌现,有人预见21世纪70%的职业是新的;传统职业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的淘汰和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帮助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为更好地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还要帮助青年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帮助青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帮助青年学会获取和运用信息,学会“数字化生存”,帮助青年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等等。

  三、构建共青团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党和政府、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共青团要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化两项工程、四项行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起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第一,培育人才。推动青年在学习中成才。当今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人要始终有所作为、有所发展,不为社会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知识的常新和完善。因此,推动青年在学习中成才,最重要的是要帮助青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青年终身学习的要求,要通过大力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求知活动,推动青年不断学习。岗位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体现,是青年成才的重要环节。要引导青年职工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成才。实践是一个大课堂。青年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取智慧,更好地成长成才。今天,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成才,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引导青年在作贡献的过程中受锻炼、长才干。如,通过引导青年投身科教兴国,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引导青年投身西部大开发,帮助他们在西部广阔天地中建功成才。

  通过项目运行使培养青年人才工作社会化。以项目运行推进工作,是近年来共青团工作方式在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实现的一个重要转变。通过项目运行,使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方式由一般的发动向具体操作转变,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项目运行的特点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都有具体标准,可以量化评价,可以具体操作。项目运行对于培养人才的意义在于,使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工作项目逐渐成为一项事业,实现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使培养人才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团干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组织者,通过运作项目得到锻炼,可以成长为出色的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都是以项目运行的方式推进的。这种做法,既整合了社会资源,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又收到了包括育人效益在内的综合效应。

  拓宽培养青年人才的渠道。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正在兴起的远程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在这些方面,共青团组织要发挥独特的作用,使我们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成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团校、青少年宫、青少年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强化这些阵地的育人功能,丰富育人内容,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的青年人才培养基地。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应青年通过网络主动、自由、便捷地学知识的新趋势,通过创办网校等方式,在国际互联网上构建培养青年人才的新阵地。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通过境外研修、短期学习、联合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青年人才。

  第二,聚集人才。共青团具有广泛联系人才的优势,这是我们做好聚集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聚集人才,实质上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也是人才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共青团做聚集人才的工作,就是把青年人才更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中心任务作贡献。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聚集人才,形成人才的聚合效应。

  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系统来聚集人才。共青团有着从中央到地方和行业,并一直延伸到基层的完备的组织系统。全团都要树立联系人才的意识。各级团组织、各条战线团组织,都可以在各自活动范围内把方方面面的青年人才联系起来。

  要充分利用青年组织体系来聚集人才。我们有着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无论是青联、学联,还是青企协、乡企协、青科协,都在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广泛联系着青年人才。要加强团属青年社团建设,使其在联系青年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这一纽带把更多的青年人才凝聚到共青团周围。同时,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有益的工作项目,广泛地团结和凝聚青年人才。

  要积极吸引海外青年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大多学有所长,有着强烈的报国愿望,有着在开创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求,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共青团要通过组织为国服务团、创办高技术创业园、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参与祖国建设服务,努力做到用事业吸引人才,用创业凝聚人才。

  第三,举荐人才。向党和政府举荐人才,是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体现。《团章》明确规定,共青团要“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

  要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青年作生产和工作骨干的工作。这方面,基层团组织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如,在企业,团组织推荐专业技能突出的青年职工走上生产班组的岗位。在农村,团组织推荐青年星火带头人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和科技副村长,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人才举荐模式。要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探索更为多样、更加有效的举荐人才的方式,使更多的青年人才通过团组织的推荐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及时得到发现和使用。

  要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对于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搞好优秀团员的选拔和教育,把团员队伍中的优秀青年和青年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党的队伍中去。

  要进一步做好推荐高层次青年人才的工作。要着眼于党政需要,着眼于企事业需要,面向全社会甄选人才。通过评比表彰、典型宣传等方式举荐青年人才,特别是举荐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使他们脱颖而出,走上更重要的岗位。要按照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为党输送青年领导人才的工作。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建立青年人才中介机构和青年人才信息库等措施,促进青年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青年人才的优化配置,打破人才地区、单位、部门所有的体制,使青年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有多种方式。教育和学习是培养,在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是培养,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就共青团而言,就是要为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具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牵线搭桥。在人才的使用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这就是,一方面,不少地区、行业和单位缺少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急需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人无用武之地,一些专业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浪费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针对人才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的问题,要抓住人才与项目对接这一环节,在人才与市场之间、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针对东部地区人才集中、吸引力大与西部地区人才占有量小、又急需人才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在东部与西部之间架起人才流动的桥梁。

  二是直接提供舞台。活动也是舞台。要深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为青年人才参与科教兴国更好地搭建舞台。要深化中国青年西部创业行动,“西部行”系列活动,为青年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更好地搭建舞台。要组织好大学生“三下乡”、“挑战杯”、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活动,为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发挥作用搭建舞台。要深化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青年服务社会搭建舞台。要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更好地推动不同行业中职业素养优良、成绩突出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人才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外因,就是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尤为重要。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青年人才状况。特别是基层团组织,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成为领导的人才信息库。要促进有关青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实施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形成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要运用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基金,扶持青年人才。要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充分认识和重视青年的现实作用,充分认识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共同关心青年成才,热情帮助青年成才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宣传青年成才典型,在青年中乃至全社会营造处处需要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舆论环境。在鼓励成才、鼓励拔尖的环境中,真正的青年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进而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广泛涌现。

  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做。共青团有着自己特点。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是共青团育人的基本途径。在实践中育人是共青团的传统。对青年来讲,实践既是一个成长道路的问题,也是一个成才途径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内涵也在发展。五、六十年代,共青团创造了青年突击队这种在实践中育人的方式。“建功育人”,“建楼育人”,“岗位成才”,“树木树人”,都是实践育人的具体做法。今天,实践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实践中育人的方式更加多样。我们要坚持实践育人的传统,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出更多的方式,推动青年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2.全面发展是共青团育人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共青团在培养人的工作中,既要注重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注重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既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又要着眼于青年自身的追求,实现组织目标与青年需求的有机统一。

  3.开放互联是共青团育人的工作格局。所谓开放,就是共青团育人的工作是面向全体青年的,是面向社会方方面面的。所谓互联,就是共青团组织既紧密联系着党,又广泛联系着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同时,又是信息交汇点,能够把党政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青年需求,汇集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之中。这就决定了,共青团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既是党政有关部门工作的有益补充,又与各行业、各部门的工作交叉融合。

  四、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团的建设

  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也应当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的大学校。面对新的形势,共青团要担负起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的责任,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促发展”,“全团抓基层、全团抓团建”,努力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团员队伍建设。

  第一,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就为党的事业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而言,一方面,要把有理想有志向的先进青年吸纳到团的组织中来。另一方面,又要把各行各业、各级各类青年人才团结凝聚在团组织周围。

  坚持共青团的先进性,用理想凝聚团员青年。共青团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讲与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坚持先进性,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青年运动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始终坚持用党的奋斗目标凝聚和激励青年,使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先进性,共青团组织就能够从理想的层次上把青年吸引过来,凝聚起来,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适应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的需要,要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要通过抓好已有的基层团组织建设,使共青团在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等传统领域中的组织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新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社区和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等新领域的建团工作步伐,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团的工作培养青年人才,服务青年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青年人才。

  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促发展。实践表明,在服务青年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青年服务,就要抓住培育“四有”新人这个根本,把服务青年的大目标落实到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以此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二,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做好培养青年人才的工作至关重要。团的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扎实,具备青年领导人才和青年管理人才的素质,做党的合格干部,做“育才型”干部,在德、才两个方面成为青年的表率,成为青年人才的表率。

  要勤奋学习,开阔视野。在学习的问题上,团的干部应当走在团员青年的前头。要着眼于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开阔的政治视野,善于把握大局,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同时,又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广泛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知识以及其他知识,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就能够拥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地,良好的文化素养,成为一个有学识的干部。

  要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团的干部要抵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抗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能够成长和成熟起来,就必须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摆正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团的岗位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任何时候,都要常怀感激之情、常葆进取之心,始终保持一种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保持一种甘于清苦、甘于奉献,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高尚境界。这样,就能够拥有一种感染人、凝聚人、团结人的人格力量。

  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团的干部大多是年轻人,有着在团的岗位上干一番事业的抱负,有着多出成绩、快出成绩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容易搞短期行为,出现形式主义。要在团的岗位上有作为,不负党的培养,不负青年的期望,就必须拥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就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新业绩,以作为求发展。

  要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共青团工作岗位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岗位。在团的干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熟悉党政工作大局,不熟悉青年工作规律,不了解青年实际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帮助团干部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进入角色。要按照党委部署,在全国农村基层团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

  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把那些既有理想,有学识,有热情,又能够扎实做事,有志于共青团事业的优秀青年吸纳到团的干部队伍中来。具体地讲,就是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高进,严管,优出,建立起正常有序的团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

  第三,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共青团是一个有着6850多万成员的组织。大量的青年人才或潜在的青年人才就在其中。可以说,这是未来各级各类青年人才的不竭宝库。我们要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蓬勃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建设好这支队伍。要积极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团员的先进性。教育团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自己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应当比一般青年有更高的要求。牢固树立模范带头意识,在青年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作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切实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把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和青年人才吸收到团组织中来,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将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作为共青团工作着力点,贯穿于共青团全部工作和团组织建设之中,就可以把共青团工作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统一起来,把共青团组织的目标与广大青年成长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

  同志们,在即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第一缕曙光的时刻,我们为党领导的中国共青团近80年的奋斗历程而自豪。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共青团一定能够在新世纪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的业绩。新的世纪必将是青年人才辈出、竞展风流的时代,必将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时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