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龙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七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2000年12月13日)
回首公元元年,正是西汉末年,当时土地集中,豪强兼并,贫富悬殊,奴婢买卖成风,中下层社会陷入极端困境,贫民群起暴动。 回首公元1000年,正是北宋初期,内部政治腐败,外有辽夏压迫,国家开支愈来愈大,人民生活愈来愈难,即使是丰年也不得“终岁之饱”,一旦歉收只好流离失所。 回首100年前,正是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八国联军肆虐北京、侵略者横行华夏之时,泱泱大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不得完整,主权无法独立,人民生活乃至生命得不到保障。 在历史的长河中,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纪,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世纪。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折,10多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人们无衣食之苦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我们将要带着改革开放的辉煌进入21世纪。我们对21世纪充满信心。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勾画出我国新世纪的蓝图:到2005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今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到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周年即2049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目标引领中华儿女昂首迈向21世纪。21世纪必将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 理想的实现有赖于脚踏实地的奋斗,民族的振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代青年企业家生逢其时,使命在肩,大有可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者。离开了企业就谈不上经济增长,离开了企业更谈不上经济繁荣。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就是国家形象,企业就是综合国力。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竞争严酷的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交织在一起,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有这样一句话:国运昌,棋运亦昌。从现实情况看,企业昌,经济亦昌。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家是社会中一个具有特殊作用的群体。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通过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对分散杂乱的劳动、资源、资金、技术进行组合,可以使土地产生价值,资源得以配置,技术得以使用,资金得以增值,劳动者的力量和智慧得以发挥。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企业家紧密相连。大企业、大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综观西方近代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企业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企业家不断涌现的历史。人们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了解和定位,往往是从企业和企业家开始的。不少人从波音、通用、IBM、微软知道了美国,从松下电器、索尼音响、丰田汽车知道了日本,从奔驰、大众、西门子知道了德国。美国学者戴维·西尔弗曾把美国当代经济发展说成是企业家的杰作,把企业家称为美国经济创造者,称其为美国的“新英雄”。生动的事例说明,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他们的成功支撑起一个民族的兴盛,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先进文化。正是由于福特、本田次一郎、丰田佐治的出现,人类才逐渐结束了“马车时代”;正是由于盛田昭夫、藤泽武夫、松下幸之助的创造,才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世界景观,明了天下大事;正是由于英特尔公司摩尔和伊诺斯等人研发微处理器,比尔·盖茨发动软件革命,才开创了个人电脑新时代。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企业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回首蓬勃发展的20世纪,展望充满希望的21世纪,当代青年企业家理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树立世界的眼光,深刻分析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所处的条件,总结借鉴国内外企业带给我们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求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求得新的作为。我认为,面向新的世纪,青年企业家有必要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关注三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切实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由经营管理者向企业家转变。企业家固然要从事经营管理,但一般的经营管理者并不是企业家。计划经济时期,工厂是生产单位,是政府的附属物。厂长是政府计划的执行者。从一定意义讲,没有真正的企业,也就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日本研究企业的专家在80年代曾经说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真正的企业家。当时我们还不理解。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学者的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个时候,顶多只有管家式的经营管理者,他所能做的也顶多是节能降耗,优化工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资源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美国通用公司追求的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其目标简化、集中。相反地,我们还有不少企业目标不明确,主线不突出,往往是该干的事没干好,不该干的事却去干了。现在到了该还企业和企业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企业是什么?企业是经济组织,基本目标是在市场上取得经济效益。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成为“家”特别是成为企业家是很不容易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具有开拓精神,能够引领企业去开辟新的天地。企业家与一般经营管理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创新是企业家身份的标志,是企业家的基本特征。经济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企业家的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企业家去创新。企业家凭创新抓住往往容易被别人忽视的市场利润机会,避开一般经营管理者所容易犯的市场错误,从而避免利润损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市场经济的“原动者”,把创新看作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企业家必须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见之明的人。企业家能够果断地将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应用于经济生活,并敢于尝试他人没有动用过的新方法。企业家的任务在于用不同以往、不同别人的全新方法,把生产诸要素组织、综合起来经营。而且,一名企业家也只有在他将这些生产要素按照新的方法组织、综合起来的特定时期,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西方经济学把企业家的才能称作继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要素。当代西方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成功企业家不论其个人动机如何棗金钱也罢,权力也罢,好奇或想出名也罢棗都设法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满足新的不同追求。企业家往往突破经济循环惯性轨道,破坏旧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企业家的创新,最重要的是管理创新。创新既然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不仅指科技,也指管理、营销等。人们关注美国的“新经济”,而“新经济”关键在一个“新”字。我们知道,美国经济到目前已经保持了100多个月的连续增长,打破历史上经济增长期的记录。按照西方经济理论,只要有市场,市场自身所固有的缺陷性就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就会有长周期、短周期、小周期。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这次美国反常了,它的“新经济”从技术形态讲是信息技术,从经济形态讲叫两高一低,即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率。按传统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成反比的,对于美国来说,最佳失业率应是百分之六七,要是低于它,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失业率低了就说明对劳动力需求比较旺盛,劳动力需求旺盛必然带来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带来物价指数上升,导致通货膨胀。要想制止通货膨胀,失业率就不能过低,两者不可兼得。现在情况不一样,美国失业率仅百分之三点几,物价幅度很正常,这是新经济在起作用。新经济本质上是创新型经济。这种创新型经济既包含技术创新,也包含观念创新,还包含制度、行为、组织等运行模式的创新。人们已经熟悉的“游戏”规则不断被打破而代之以新的规则,这才是美国新经济的真正“引擎”,才是推动美国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对美国新经济作了很多分析,认为美国产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这是对的,但并不仅仅如此。实际上,美国自80年代以来,一是进行了一场产业技术革命,二是进行了一次企业管理革命。我们知道, 80年代美国经济曾陷入严重衰退时期,赤字居高不下,创美国战后历史最高记录,失业率上升,企业发展困难,市场被日本和其它国家夺走了很多。那时,不少美国汽车、电视市场都被日本占领了。美国人自己都惊呼,美国真的就衰退了吗?后来,美国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人财物管理,到七八十年代的战略管理,再到目前的创新管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创新,每一次创新都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对企业家精神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企业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企业家要牢牢把握创新的机遇,用创新去面对一切,真正实现从普通的原始意义上的经营管理者向真正的当代意义上的企业家转变。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要诗意地活在这片大地上。他所说的诗意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意。不外乎诗意是一种浪漫化的创意,而创意是一种理性化的诗意。所以企业家要创意地做好企业。青年企业家可以一时没有生意,但不可一时没有创意,包括对资源的创意,对市场的创意,对增值的创意等等。 第二,由自我滚动积累型向社会资本组合型转变。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封建社会,人们常说:百万之家,十世之功。企业资金来源在小农经济时代主要是自我滚动积累,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社会资本组合。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形成了一种“无债一身轻”的保守文化,至今仍给我们带来影响,使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仍习惯于自我滚动积累,影响企业规模的形成和壮大。与此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在100多年前就善于组合社会资本。被誉为“石油沙皇”、“托拉斯之父”的洛克菲勒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利用社会资本来把企业做大做强,到1870年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已经拥有当地所有的炼油厂,后来公司资本由100万美元发展到数十亿美元,一度几乎拥有全美的石油工业。1999年世界500强中,美国上榜企业高达179家,营业额高达46806亿美元,占500强营业总额的36.9%。500强中利润超过60亿美元的有14家企业,美国就占了13家。日本上榜企业107家,营业额29308亿美元,占500强营业总额的23.1%。我国只有9家上榜企业,而且营业额总共只有2千亿美元左右。我国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4万多户,但前300户的生产集中度仅为20%。120多家汽车企业的产量只相当于国外一个中等汽车公司的产量。52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仅与世界500强前两名相当。企业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是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要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论伯仲,比高低,就必须进一步解决企业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实践中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措施尽快形成较为合理的经济规模。应该看到,国外企业绝大多数是资本性公司,即使原来的家族公司也几乎都逐步变成了上市公司。 社会资本组合的最高形式就是资本市场,其中,股票市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应该说,在金融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枢纽,其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商品流通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外壳部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则是其核心所在。我国资本市场起步不久,但发展很快,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已具一定规模。截止到2000年11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063家,股票市值达到4.6万亿人民币,占GDP的近60%。发达国家有的占到100%,一般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企业家要始终关注、研究资本市场。目前,我国企业资金来源的70%以上是靠银行间接融资,银行承担着金融风险。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企业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同时由于股东、债权人、市场的压力,企业能更积极主动地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千方百计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与运行效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年资金周转17次。可见,公开的组合社会资本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青年企业家要切实转变仅仅依靠自我滚动积累寻求发展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本。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工业革命,第二是资本组织形式的创新并且制度化,第三是掠夺殖民地的资源。 第三,由本土型向世界型转变。企业家总是产生于一个国家,起步于一个地区,难免具有本土观念,但企业家的特征又要求他不能局限于本土,而必须具有全球眼光。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早在汉代尤其是唐宋时期就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广泛与外国进行经济政治往来,到了明代中期对外贸易已很发达了。可惜后来实行封疆禁海,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封闭起来,与世疏远,与世隔绝,不了解世界大势,就落后于世界潮流。相反地,西欧国家近代以来不断探险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最后成为经济军事强国。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得益于其全球意识、全球贸易。我国20多年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放就发展,封闭便落后,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开放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才能利用别国资源,进入别国市场。死守本土那“一亩三分地”,只是土财主,不是企业家。世界500强无不是面向世界的。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国外分公司大约25万家,而到了去年跨国公司总数已达6.3万家,国外分公司达70万家,全球企业并购总金额猛增到3.31万亿美元。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今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企业家由本土型加速向世界型转变。任何企业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由有限范围内和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使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际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感受最深的是企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运行的经济实质上是企业家经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是企业家,对国际市场挑战作出应战的也主要是企业家。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成员不断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化。这样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将降低,我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许,一家企业在家门口面临的就是世界最强的对手。应该说,现行的世界贸易规则是以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制定的,从总体上说是对发达国家较为有利。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机制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特别是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大多具有在国际市场进行竞争的丰富经验。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有没有准备,我国企业家都将迎接挑战。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已没有什么“世外桃源”,也没有什么本土可以固守,有的只是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企业家要正确认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机遇和挑战,把企业放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进行审视,以开放的国际眼光找准企业定位,灵活有效地与各国企业进行合作,分享别国的资源和市场,有效地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新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以全球为本土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开拓重构的跨越式的发展。 总之,实践已经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置于世界循环发展大格局中,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绝对会落后,绝对会挨打。同样,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有积极的而不是拒绝的心态,以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行为去拥抱世界、学习世界,顺应世界企业发展规律。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过分强调民族性、特殊性甚至推向极端都是不合事宜、不识时务。我们今天能够做的,只能是立足于民族的特性,融合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形成符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民族特性,这个特性是新的而不是旧的,是符合潮流的而不是背离潮流的。民族特性这个概念,始终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把民族特性看得太僵化,往往陷入以此拒绝排斥新事物的误区,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实在太多了。我们绝对不能有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 同志们,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已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根本性的变化,已由过去单纯的、军事上的相互征服和争夺转变为经济科技实力上的大比拼。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间的竞争,国家间的差距实质上是企业间的差距。面对新的世纪,我们青年企业家任重而道远。历史赋予我们一份厚重责任,时代赋予我们一份艰巨使命,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企业家负重前行。让我们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紧迫感,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努力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光辉灿烂的壮丽篇章。 新世纪曙光就在眼前。让我们以企业家应有的素质,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责任,豪迈地走向21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