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我代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就新形势下如何深化社区共青团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把握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趋势 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自199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推出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以来,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本着“党政所急、群众所需、青年所能”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在实践中推出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对于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回溯“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创建活动提出了“六个有”,即有健全的社区团的工作机构,有社区青年文明号,有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有社区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站(点),有社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明确了区、街团组织为主要力量,动员、组织广大青少年面向社区,参与社区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活动,奠定了共青团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工作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是以2000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暨社区团建现场推进会为标志,社区共青团工作在全国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11491”的基本格局,即一套现代社区理念,一个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四套组织,九个项目,一套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同年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团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使创建工作步入全面整体推进的新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去年在长春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为标志,共青团中央系统提出了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从组织架构、职能定位、项目体系、阵地网络、工作机制五个方面明确了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目前,各级团组织在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把“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引向深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已命名全国“青年文明社区”947个,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102个,各地正在逐步形成“青年服务社区,社区培育青年”的互动局面。 回顾过去,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各地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组织体系不够完善、活动项目对青少年吸引力不够、青少年活动阵地比较匮乏、团组织整合资源能力还不强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社区共青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和不断变化的青年,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高对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把握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 1.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就要把握社区建设的新发展。我国的社区建设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不断发展的。1986年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1991年5月,为适应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1998年开始在全国选择26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尝试探索试点;2000年11月中办、国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确定了具体方向和思路,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新阶段。目前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局面,社区服务得到发展,社区管理趋向有序,社区意识不断增强,社区参与日益浓厚,社区面貌明显改观。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社区建设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数字社区”的发展。信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带来深刻变化,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社区”的出现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载体,社区的管理、社区的服务、社区事务的参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以及社区的文化娱乐等都有了新的便捷的渠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今年6月底全国上网用户达4580万人,是1997年的74倍,值得注意的是,上网人数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社区青年已成为数字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组织必须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数字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先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基层民主建设推动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新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区实现自理、自转和自治的前提。基层民主建设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居民享有社区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只有这样,社区成员才能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和社区建设的主体,才能为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区居民自治,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加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协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扩大民主基础,巩固政权基础。团组织要积极适应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发展,探索吸引、组织、凝聚青年的新的有效形式,扩大社区青年的民主参与,推动社区青年事务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努力调动社区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就要把握社区党建的新要求。社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搞好社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切实抓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社区团组织必须服从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努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3.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就要把握社区青年的新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青年群体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统计,2001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员共21274万,其中国有单位仅8102万人,其余62%的人员就业于非国有单位,这些人员大多数为青年,另外,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待业青年以及闲散青年等群体的大量出现,也使得社区青年群体的结构呈现多样性。社区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同一社区中生活着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角色、不同行为习惯的青年群体,不同青年群体的差异性同时也带来了需求上的差异,这些新变化都要求我们的工作范围、工作视角要有较大的调整,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积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及时调整我们工作的重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政的中心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青年的成长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共青团的工作水平。 二、夯实基础,着力建设,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取得新发展 多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在社区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巩固社区工作成果、不断推动社区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给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团组织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新形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夯实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基础、阵地基础,巩固群众基础,立足长远发展的需要,着眼深化,着力建设,不断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概括地说,当前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为统揽,以竭诚服务于青少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区团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为着力点,以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为依托,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1.着眼覆盖抓组织建设。社区团建是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必须牢牢抓住这个龙头不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组织的覆盖面作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团的组织网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单位型社会的结构,使得更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也给团的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变化,加强和改进团建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通过加强街道团组织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团组织的覆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社区团组织建设的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部分团员还没有纳入团的组织管理,游离于团组织框架之外,造成团的组织工作存在“真空地带”。街道和社区团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团组织建设,同时进一步探索楼道团支部、宿舍团支部等新的建团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团组织网络,消除组织建设上的“空白点”,不断扩大组织建设的覆盖面。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普遍建立街道少工委,探索以居委会、楼院等为单位建立少先队基层组织的新模式。 二是积极发展社区各类青年社团组织,构建社区青年组织网络。我们要根据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成立外语、计算机、读书等学习小组;根据青少年文化生活需求,成立球类、棋类、音乐、舞蹈等兴趣小组;根据青少年的“体验”学习需求,成立志愿服务小组等,大力发展以青少年需求和兴趣为导向,以社区团组织为核心的外围组织。通过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团等外围青年组织的建设,延长团的工作手臂,构建“小机构,多载体”的组织格局。 2.着眼需求抓服务项目。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其中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两个重要轮子,这也是当前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两个着力点。社区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着眼于社区群众的现实需求,多做服务于青年,服务于百姓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体系,通过真诚服务,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要服务于社区青年的就业需求。当前全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2001年底,全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人口为681万,如果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和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失业和下岗人数相当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10%,其中青年占了较大比例,如上海2001年登记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占50%以上。因此各级团组织要把服务青年就业作为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实抓好。服务青年就业首先要积极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社区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党政部门,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建立社区青年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促进青年就业,大力开发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等人力资源。同时要积极推动社区就业,伴随居民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服务的不断完善,社区也将成为劳动就业的重要载体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社区就业岗位,特别要配合党政部门,通过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为社区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要服务于社区青年的学习需求。学习是青年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青年的成长成才,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都离不开学习培训这一重要基础。服务社区青年的学习需求,必须依托“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其中重点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当前我国在就业岗位上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尤其是技工断档的问题非常突出,中国在加入WTO后,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而技工队伍又严重缺乏,从而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特别是在高级技工和青年技工的需求上。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占60%,高级仅5%,而发达国家高级技工的比例是40%;在年龄结构上,我国产业工人平均年龄达42.1岁,50岁以上的占一半,出现了明显的老化现象。我们要积极争取劳动部门的支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训与拓展知识相结合,与提高素质相结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做好青年培训工作。 三是服务于社区青年的维权需求。社区是青少年的聚居地,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也多发生在基层,在社区里反映出来。因此青少年维权工作必须立足社区,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大力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向社区延伸,建设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和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做好维权案例的处理,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四是服务于社区青年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发挥文化工作教育、娱乐、美育的功能,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对于居民群众形成社区的认同感,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团员青年是最有活力的群体,是社区文化的主力军,社区文化也是团组织凝聚团员青年的有效手段。我们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深化“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为载体,以“大家唱”、“大家演”等为主要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社区活跃,增强社区意识,形成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区精神和社区文化。 3.着眼大局抓重点群体。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区功能逐步加强,社区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社区中生活着众多的特殊群体,这些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扎扎实实做好这些重点群体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要求,是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是服务特殊困难群体。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常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视为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目前中国老龄人口为1.3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占亚洲老龄人口的1/2,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老龄化问题与西方国家老龄化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出现的,而欧洲是在工业化完成后的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才出现的,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仅为800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太快,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这种状况反映出中国既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经济实力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要求的社会福利的增长,也没有时间来从容地消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养老社会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靠政府加大财政的支出,从1985年至1999年的12年间,中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近12倍,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因此更加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解决养老问题。同时,我国还生活着6000万残疾人和军烈属、下岗职工家庭等生活困难群体,截止今年7月,全国符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人员共计1930.8万,绝大部分是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其中特困职工981万人,占50.8%,失业人员299.3万人,占15.5%,这些群体都需要社会的关怀。共青团组织要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开展结对帮困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 二是扶助弱势青年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化,大量下岗职工进入社区,同时城市新增的劳动力无法就业也成为社区中的闲散群体。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党政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实现就业;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我们要注意到进城务工青年的大量出现,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进城务工青年约有1亿,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民离开土地到城里打工还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有时合法权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做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大力加强“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建设,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关爱特殊青年群体。重点是加强闲散青少年工作,特别要关注父母离异、家长犯罪、父母吸毒等问题家庭青少年的成长,关心失学青少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罪错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和挽救工作,要采取有效形式掌握这些特殊青年的状况,开展“一助一”和“多助一”等活动,积极探索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机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重新犯罪。 4.着眼整合抓工作机制。一要探索资源整合。社区的地域性、区域性、聚合性等特点,决定了社区中蕴藏着各种资源,同时社区多样化群体结构带来的多元化需求也要求有各种资源做支撑,团组织就更加需要发挥组织优势来整合团内资源,把团的不同工作领域向社区聚焦,往社区延伸,形成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合力;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探索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协力共建社区的良好局面。 二要探索教育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社区教育就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隔离的状况,能够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教育网络。通过社区,可以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拓宽学校教育的渠道,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三要探索评价机制的整合。社区团的工作活跃根本上取决于置身于社区的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社区内在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才能激发社区青年的参与热情,更好地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多社区青年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都是有两种角色,即“单位人”和“社会人”,把单位本身的激励机制与社区中的评价机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既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程度。 三、增强责任,扎实奋进,努力开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团8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年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阔视野,始终艰苦奋斗。这既是对青年的要求,更是对团干部的要求。各级团干部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为青年树立学习的榜样。社区共青团工作任务繁重,富有挑战,只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才能全面开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1.要增强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青年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只有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当中,才能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社区建设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已成为当前城市共青团组织的战略选择。社区党建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社区青少年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这是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社区共青团干部工作在社区的第一线,肩负着做好社区工作特别是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任,必须要有做好社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只有以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才能不辜负党对我们的期望,群众对我们的期望,青少年对我们的期望。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那种急功近利、热衷于形式主义的思想,那种表面应付、敷衍了事的思想,对工作的落实和对团干部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害的。 2.要锐意创新。创新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源泉,是一个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江总书记指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社区团的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团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社区共青团工作和传统的单位、学校、街道等基层团的工作在性质、对象、内容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着许多新的特点,这就给城市团组织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在观念上、方法上、内容上、机制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基层团组织的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社区的属性和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创新必须注重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把继承中创新作为一项重要要求,创新的本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原有观念、方式、方法等已无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去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并非一定要“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团的事业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一代代团干部持续地不懈地努力,把以前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基础继承下来,把多年来形成的好的工作品牌、工作项目巩固发展下去,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在继承中求得发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观念,也是一个很高的素质要求。 3.要力求实效。团的一切工作都要力求实效,团组织只有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多为青年办好事,多为百姓办实事,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团的性质、团的职责要求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青年,把服务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内在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要精益求精,充分发挥自身实际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量力而行地精心组织项目;要心系群众,实事求是,切实加强反馈,及时了解活动效果,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活动水平,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落实项目,踏踏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 4.要持之以恒。古人说:“贵有恒”、“最无益,一曝十寒”。面对社区共青团这项开创性的事业,广大社区团干部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着眼长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求我们既注重长远规划,又注重近期目标,要把工作分层次、分阶段地合理安排,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也不断向总体目标的实现迈进。持之以恒也要求我们永远保持必胜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困难,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成绩,不回避矛盾,不慨叹挫折,不怨天尤人,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锲而不舍,踏踏实实干事,干一件事就努力干成一件,干好一件,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城区”这个主要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城区规模适中,有着灵活的政策优势和必要的经济实力,是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今明两年首先抓好大城市尤其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区创建活动,之后逐步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考全国标准制定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城(区)创建标准,并组织开展创建活动。要通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推进态势,进一步促进“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不断深化。 同志们,社区共青团工作是城市团组织的中心工作,是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是展示团员青年风采的广阔舞台,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团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发奋努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推动城市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推动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