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气势磅礴,语重心长,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饱含着党对共青团组织的亲切关怀,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深邃思考与远见卓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指南。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内涵十分深刻,始终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指针,是指导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根本指针,共青团工作和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青年工作的新局面。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讲,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就是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推动基层团建创新。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运行机制,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符合青年特点的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在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基层团的建设。1999年,团中央部署了基层团建创新试点工作,迄今已确定三批共100家全国团建创新试点单位。各级团组织也层层确定了本级创新试点单位。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创新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在团组织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团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要求相比,基层团建创新工作还相对滞后,亟待进一步加强。下面我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与同志们交流。 一、大力推进团建创新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1.推进团建创新是共青团组织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团组织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团建创新的原动力。从经济体制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成为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基础性配置方式,要求团组织必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团组织运行机制。团组织过去或多或少依靠行政的力量开展工作,而当行政权力对个人的约束力日渐削弱时,传统的工作方式就必须改变,创新出以吸引成员自觉参与为主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社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社会在社会成员构成、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关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之初,共青团组织也必然受这种变化的影响和冲击,这就要求团组织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赢得新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破,社会的组织层级减少,同时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和合作也日益增强。社会组织能否成功更加依赖于是否善于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横向合作。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团组织也必然要增强自身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提高横向协作水平。目前,在基层有了一些探索,如青年工作联席会、产业建团等就是有益的尝试。 2.推进团建创新是团建跟上党建步伐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党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共青团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这种特殊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二是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带领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三是作为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担负着做好团结和凝聚青年工作,为党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责任;四是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引导青年跟党走和向党及时反映青年呼声的任务。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很好地履行三大职能,圆满完成党赋予共青团的任务,就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团的建设,积极推进团建创新。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也是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党建的创新发展,必然对团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快团建创新步伐。 3.推进团建创新是适应青年变化和需求,把服务青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视野更加开阔,需求更加多样,对服务质量和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主要讲两条。第一,青年原有的构成结构显著分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分化也影响到团组织,使团员青年构成日渐复杂。在共青团传统的组织方式中,各个支部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十分相似。这种组织方式与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致的,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团员青年构成分化的要求。由此可见,根据成员的特点和需求创新组织方式或通过发展各种外围组织来延长手臂显然十分必要。第二,青年流动性不断增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社会成员的需求由一个主要的社会组织——单位来满足。现在个人受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制约日渐减少,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会成员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来提供,加入多个社会组织成为合理选择。 这些变化使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活动内容有些已不能适应青年的变化和需求,广大团员青年迫切希望团组织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丰富活动内容,改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以新观念、新视角去看待这些变化,大力创新,探索建立更为直接有效联系团员的方式和纽带,允许团的组织关系和团的活动适当分离,形成一套适应团员流动性增强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组织网络、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团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团的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团的事业更加朝气蓬勃。 二、团建创新的基本要求和重点 现阶段,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既坚持共青团性质、职能和组织原则,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设置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团组织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共青团在新时期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团建创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必须坚持以《党章》和《团章》为基本依据;(3)必须有利于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团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在此基础上,各级团组织对团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发挥作用方式、工作推进方式、资源获取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大胆创新。 当前,基层团建创新的重点是解决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问题。要结合各条战线的特点,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破。 就农村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层组织松散瘫痪面比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农村传统的团组织设置和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农村团员青年就业、生活的发展变化。仅就农村青年的就业来看,与过去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1)行业多。广泛就业于农、工、商等各行各业。(2)地域广。从全国看,每年有8千多万农民工在流动,其中90%左右是青年。(3)流动大。不仅跨地域流动,而且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动。农村青年群体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新形势下,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年仍然是社会各群体中分化最大、变化最大的群体,农村团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基层团建创新,要抓住选配团支部书记这一重要环节,结合村团支部班子配备,整顿好松散瘫痪团支部。团支部书记选配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支部的活力强弱。有的地方从人员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校、企业中选拔团支部书记,村校、村企结合,共同发展,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在选配方式上,从地方的实践看,民主选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配办法,通过竞选产生的团支部书记不论在责任感、事业心,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一般都较强,在青年中拥有较高的威信,能使支部工作活跃起来。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应当将扩大团内民主,按期换届,实行民主选举作为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保持支部持久活力,整顿松散瘫痪农村团支部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强乡带村的思路,重点加强乡镇团委和小城镇团的建设,通过强乡来带村,有效激活各类农村团支部,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从而带动农村基层团的工作整体活跃。 在城市,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努力,团的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工作对象方面讲,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比如对精英群体覆盖不够,弱势群体服务不够,基本群体工作创新不够。所谓精英群体覆盖不够,是指青年中相当一部分相对优势群体,如年轻白领等,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常常并不关心和参与,不少流散于团工作之外。所谓弱势群体服务不够,是指庞大的外来务工青年、下岗或失业的城市青年、辍学的学生、部分残疾青年等,他们是青年群体中相对弱势部分,我们的工作有时还不能覆盖到他们。所谓基本群体工作创新不够,是指处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中的一部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热情较过去有所减弱,团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青工、学校、社区战线的基层团组织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快团建创新。在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从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实际出发,合理设置企业内团的组织和工作机构。要着眼于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更好地履行团组织的基本职能,在企业党组织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将团组织纳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要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党委青年工作部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形式,拓展新形势下企业团组织的覆盖面。在非公有制企业,要按照去年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在“建”上下功夫,提高团组织对非公企业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在大中学校,要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系两级团组织建设,健全团支部,同时积极探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高校团支部(总支)的设置方式。一些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初步尝试,如适应学分制的要求,打破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团支部的传统方式,依托学生宿舍区、学生社团和学生创业实体等建立团组织。 在社区,要把加强街道团工委建设作为基础环节,着力配齐配强街道专职团干部,大力在居民区、工业区、商业街、集贸市场等功能社区中建立团组织,努力形成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组织网络,促进社区内各单位团的工作的共同活跃。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社区团组织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要积极推进社区团组织建设,创新团组织管理方式。有些地区出现的将团员编入单位、居住地双支部的做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推进团建创新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不是对过去工作的全盘否定。一般认为创新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在原来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包括对原来认识中正确部分的继承、错误部分的纠正和过时部分的摒弃;二是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三是用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去指导新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更深刻地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在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并指导着当前的实践。各地在团建创新试点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它们是致力于不断创新的结晶,也是从事创新实践的起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同时,还要回过头来看看过去我们工作的失误之处,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这对我们进行创新活动也有很大帮助。团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对那些不适合时代要求的部分进行创新,对过去几年形成的宝贵经验、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坚持、巩固、完善,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分好坏一切推倒重来。 2.正确处理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的关系。团建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有首创精神。基层团组织担负着最基础、最具体的工作,与青年面对面打交道,了解的情况信息更加具体和丰富,在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主动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大胆探索。要悉心倾听团员青年的意见,把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动员和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到创新的实践中来。同时,我们要注重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要进一步重视团建创新中的理论探索,注意把具体成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从深层次上探讨团建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特征,大胆借鉴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在科学分析和推断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将面临的重大历史挑战和机遇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前瞻性研究。 3.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改革。墨守成规、患得患失、怕这怕那是不行的。团建要创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要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旧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由于我们长时间生活在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中,计划经济对我们的影响很深,烙印很重,所以,我们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就会习惯地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用老思维思考新思路。这样,就必然会严重制约我们的思想,妨碍了工作的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习惯性的传统观念,改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精神状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大胆探索,敢于突破,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同时,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创新,首先要吃透实情。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找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从中确定创新的目标、思考创新的办法。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开展工作之前要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使我们的工作方针、工作任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当代青年需求的实际相符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方案,进而投入实践,一定不要草率从事。 同志们,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团建创新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实现新的发展,为团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