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八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2003年11月5日,根据录音整理)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知识经济浪潮汹涌澎湃,迅速改变着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国内形势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宏伟蓝图。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体制保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市场取向的改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多种变量因素,使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对企业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量涉及市场、政府、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集中表现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个方面。认真研究、正确把握这两个变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企业的基本前提。

  从外生变量看,影响企业发展并不断变化着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六个层面。

  一是市场层面。市场,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舞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国内市场迅速成长的同时,国际市场也在不断地成长。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导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日益融合的条件下,市场成长却并非是使各国均能受益的普照之光。特别是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我国市场,其目的就是抢先利用我国的发展优势,分享我们的改革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的产业和企业能否分享、能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这些有利条件。放眼望去,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使我们一下子同时拥有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们的市场机会遍布全球,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识。在美国,很多小孩子认为圣诞老人的故乡在中国,因为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圣诞老人玩具多是中国制造的。可是,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能占多大比重?能利用多少市场资源?我们企业的扩张是物理、数量上的扩张,还是物化水平上、数量和质量并重、规模和效益并举的扩张?我们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是高还是低?答案并不令国人感到愉快。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轿车产量仅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的2%左右,而日本的轿车产量却占到了世界汽车市场份额的20%,中国一汽集团的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的2%。国内市场垄断、割据,跨国公司来势汹汹,特别是在预期人民币升值无望的情况下,美、日等国是否会掀起反倾销浪潮也未可知,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复杂而严峻。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废止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提出了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对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发展、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是政府层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是一条纵向、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链”,链的上端是政府,下端是企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调整、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亦即调整、规范政府和企业家的关系。尽管在当前的企业家群体中,存在着“官本位”、“企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在政界、企业界和舆论界存在着“好的企业家应该当官”的观念,有相当数量的“官员企业家”,他们屁股坐在企业,心里想着政府,一只眼睛看着市场,另一只眼睛盯着市长。但原来的政府决定企业、企业决定用户的纵向关系还是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变成了用户决定企业、企业评价甚至选择政府、政府服务企业的横向关系。前不久,国内两个城市之间发生的“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招商争夺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英飞凌科技”项目招商中失手的某市政府,及时推出了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的“173”计划,努力创造“亲商”环境,吸引企业到该市投资。当前,各级政府正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国务院决定第二批取消行政审批406项,并将82项行政审批项目移交行业协会或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意味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从微观领域退出,政府由“划浆”改为“掌舵”,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这必将进一步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企业的基本关系,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建立在规范的制度约束基础上,从而彰显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性质,从根本上发挥政府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的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大转变,既是对政府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家和企业的考验。

  三是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政策的先导功能和保障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三中全会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制保障。在产权方面,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使非公有制企业在行业准入、资源获取、市场拓展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保护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利益。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大批机制灵活、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参与大规模国有资产处置的条件和能力。在政策的保障下,公开合法规范的产权交易,将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或民营企业掉入陷井的风险,从而保障了国有、非国有资本的权益,促进了产权的有序流动。最近,北京10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公布了面向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寻求并购重组计划,目前已有180多家有并购意向的企业进行了登记。在金融方面,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房地产、钢铁、机械、煤炭、纺织行业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34%、150%、74%、52%和626%;而投资的增长来源于信贷的支撑,贷款增加了2.47万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量高出1/3,远远超过了全年调控目标;投资与贷款的增长又引发了货币供应速度的提升,广义货币M2的余额达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狭义货币M1的余额达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高达1:62.5(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在1:1左右),将风险集中到了银行。大家知道,我国的储蓄率很高,约为GDP的40%,银行以此做为自己的信贷资源贷给企业,劳动力创造新财富后再存入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使以大量贷款为支撑的增长成为一种寅吃卯粮的“借来的增长”。尤其严重的是,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信用环境不理想、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信贷的过猛增长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为此,中央银行已运用若干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工具对市场施加压力,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至7%,释放出收缩信贷的信号。信贷政策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的资金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税收方面,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自明年1月1日起,部分机电产品、服装和棉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要下调4个百分点,将直接导致相关企业税务成本的提高和利润下降。在就业方面,三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标志着我国将继续坚持“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工业化技术路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在税收等方面提供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从而在为国有企业减轻人员负担的同时,也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科技层面。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经空前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从产业成长方面看,电子货币、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服务极大地加速了全球性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活动,成为产业成长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在过去的10年里,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中的份额和出口比例翻了一番,达到20%—25%。同时,科技渗透到第一、二、三产业,出现了产业大融合的趋势。美国《财富》杂志从1994年起在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排名时,就取消了工业企业与服务企业的分类。从企业生产方面看,科技进步使经济运行的周期逐渐淡化,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保持对市场信号的灵敏度、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消费方面看,消费需求的领域和内涵不断扩大,消费成了“主动创造性”行为,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从流通方面看,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商品流通领域的新的革命,企业的经营方式、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分配方面看,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探索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形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科技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显示权力的特征,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一整套科技法律体系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五是法律层面。尽快完善与市场经济运行、市场经济秩序和制度实施等密切相关的法律体系,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初期走向中期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保障经济运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等要求相比,我国的法律建设还相对滞后,修改《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制定《反欺诈交易法》、《反垄断法》、《民商法》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证券法》的修改已成为焦点问题。《证券法》是1998年底出台的,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余音犹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尚不够丰满,对年轻的证券市场的定位和走势不甚明晰。因此,现行《证券法》过多强调扎紧篱笆、防范风险,原则性条文较多,限制性和禁止性条款比比皆是,可操作性和可塑性有待加强。尤其是入世以后,现行《证券法》中的一些内容与国际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难以衔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党和政府在法律建设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有关市场退出方面的法律—《破产法》已数易其稿,即将出台;在制度实施方面,司法管辖权、宪法司法化、诉讼成本过高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三中全会审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是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尽管最终修改的内容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对财产权保护等条款的修订,必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积极性。此外,我国还全面清理了2300件法规,废止法规830件,修订法规325件。同时,由于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稳定的法律预期。

  六是文化层面。文化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各国文化不同,有的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创新,有的却不然。美国文化特别是硅谷文化,鼓励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我们不妨称之为“牛仔文化”。而日本文化只能称作是“守序文化”,等级森严,长幼有序,不利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庸,有优秀成分,但往往不偏不倚,被有些人发展成了“折中文化”或“骑墙文化”,也不利于创新,再加上平均主义的“红眼病文化”,更不利于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过去百年,我国企业家没有茁壮成长,除了经济体制、企业体制等原因外,文化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礼记王制篇》中说:“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历延千年,根深蒂固。此外,社会对企业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见,长期形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使得一些人对身穿西装、开着轿车的企业家们充满了排斥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传统的“中庸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竞争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文化环境正发生着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变化。

  从内生变量看,决定企业内质并不断变化着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层面。

  一是要素配置层面。要素配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环节。当前,企业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要求企业把握正确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比例,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各种要素进行最优配置,以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为企业实现要素配置最优化提供了便捷的路径。当今风行世界各国企业的德隆模式,就是以整合全球性产业、品牌资源和营销网络,实现企业要素最优配置为特征的典型要素配置模式。海尔集团在企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方面取得了成功,先后在美国、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立分厂、营销网点和服务网点,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实现了内外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流程再造层面。流程再造,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企业流程包括决策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运营流程等。各种流程由若干环节构成,集合组成了企业的“血脉网络”,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流程再造,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企业流程的具体环节进行改进,摒弃企业价值链上不提供价值的环节,从而实现成本和效率的整体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沃尔玛公司的成功就是建立在科学现代的流程再造基础上,其运用先进高效的卫星网络配送系统,形成了生产——配送——供应——销售的高速在线流程,短短几个小时便能完成从“填订单”到“产品入户”的整个过程,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三是能力集成层面。能力集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能力集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运营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战略组合,使各种能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合内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在资源经济时代,企业一般只注重运营能力的开发。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旺盛的创新能力、高超的决策能力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决策能力是关键,运营能力是保证,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能力集成已越来越被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所重视。

  四是文化建设层面。文化建设,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驱动环节。有关企业文化的概念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二百多种。但有一个共识,就是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很多企业凭借企业家的胆略和敏锐,抓住某个机遇迅速成为“明星企业”,但由于没有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等问题,很快成为“流星”企业。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善于建设企业文化,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交互作用,使企业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家是现代企业的灵魂。美国著名企业家戴维·西尔弗在《企业家》一书中说“企业家创造了经济。企业家们使经济活跃起来,他们发动了这场竞赛,带来了球拍和手套”,形象地表明了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面前,都站着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对企业家来说,变化就是最好的机会,发现变化,了解变化,善于把握变化带来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机遇,就能开创出与众不同的事业。作为企业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企业家具有思维敏捷、思想解放、较少保守、勇于创新等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青年企业家要充分认清内外变量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积极进取的作为,努力做优做强企业,以带领企业站在时代潮头不断实现新发展的作为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青年企业家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观。要树立强化创新促发展的意识,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通过加大创新的力度来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树立深化改革促发展的意识,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产权关系、深化内部改革等途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树立扩大开放促发展的意识,注重培养世界眼光,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要树立依靠群众促发展的意识,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青年企业家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集约型经营,加强职工队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培育企业成长能力。环境和机遇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可能性。把可能变为现实,最终的决定力量是企业的成长能力。青年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精心培育企业的成长能力。要培育企业的学习能力。按照精简、扁平化、富有弹性和张力、善于自我创造和自主管理的要求,建设学习型组织,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要培育企业的决策能力。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适时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分工重新调整、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找准企业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益性和科学性,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要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以创新促成长,以技术保持领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企业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培育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变革运营方式、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人才、品牌、资本、技术等智力、物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无边界流动。要培育企业的文化驾驭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科学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与伦理的有机结合,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扎扎实实的生长点。

  要加强自身修养。企业家的自身修养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青年企业家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加强自身修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搞好企业作为毕生的追求,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人生理想,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正确处理好立德与立功、利益与道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勤于学习,强化终身学习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自己成为通晓经济、熟悉科技、精通管理的专门人才。要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等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带头弘扬扶贫济困等时代新风,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努力成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自满,不懈怠,努力用奋斗成就事业,用奉献充实人生。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是共青团领导下的全国性的青年企业家群众组织,肩负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团结凝聚青年企业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新世纪新阶段的青企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各级青企协组织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扬服务的旗帜,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到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企业家有新作为,自身建设有新发展。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创出了响亮的活动品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拥有了高素质的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形成了过硬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工作资源,是一批庞大的优质工作存量资产。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青企协组织要主动适应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环境、工作力量等方面的新变化,树立“盘活存量,调整增量”的工作新理念,在工作中努力培育增长点,转变增长方式,完善增长机制,通过对优质工作存量资产的盘活和工作增量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工作总量的与时俱进。要正确把握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服务需求这一当前青企协工作中的基本矛盾,树立服务是青企协组织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以青年企业家的需求为导向,把竭诚为青年企业家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青年企业家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要改进工作方式。适应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以品牌化、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化、国际化的方式为青年企业家提供高层次、多元化的工作产品,在组织动员青年企业家参与活动的方式上为青年企业家提供更多的选择。走品牌化路子,就是要在工作中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提高青企协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会员参与度。走市场化路子,就是要以青年企业家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青企协工作产品的创新含量、经济含量和群众含量,提高青企协工作产品在青年企业家中的市场占有率。走社会化路子,就是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形成新的社会动员机制。走项目化路子,就是要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量化目标,整合资源,培育人才,推进工作。走国际化路子,就是要开拓国际视野,培育世界眼光,利用国际资源,提高青企协工作的开放度。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推进协会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科学化建设,就是要做到组织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推进制度化建设,就是要抓好制度创新、制度衔接和制度落实等关键环节,为协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将成本、质量、效益、标准等观念和评价机制引入协会工作,主动与国际接轨,提高协会工作的品质。

  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企业家崭新的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