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学校战线的工作 学校战线要按照党中央书记处“要把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的指示要求,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以“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强化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突出抓好理论武装、校园文化、服务能力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学校共青团要始终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构筑当代青年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要着眼“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深化“五抓”(抓活动、抓实践、抓骨干、抓社团、抓网络),特别要发挥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网络阵地的作用,增加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突出实践教育的环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青年学生历史责任开展主题教育和主题团日活动,在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2.建设校园文化 学校团组织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和网络阵地,坚持思想观念、宣传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性,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性,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性。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民办高校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科技活动,要着眼提高。深化“挑战杯”竞赛活动,突出创新、创业的主题。探索单科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 文化活动,要培育品牌。巩固“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等已有活动品牌,筹划校园DV大赛、Flash大赛、大中专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项目,培育引导新的校园文化热点,用品牌活动牵动校园,加强正面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要支持发展。要加强社团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使学生社团成为团学组织的有益帮手和助手,成为培养学生骨干、锻炼提高素质能力的学校。在对高校社团进行调研基础上,将于适当时机与教育部共同召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会议。 3.提高服务能力 学校团工作要坚持教育与服务并重,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把握心理健康服务和就业创业服务两个重点。大中学校都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抓好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阵地建设;其次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团干部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要吸纳专家、学者、医生,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兼职队伍。支持心理健康专业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提高学生骨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减少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工作。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发放和电子版的推广普及,加强就业创业的引导,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着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等重点工作品牌。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加强就业辅导,建设见习就业基地,在促进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4.加强组织建设 学校团的组织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基础,是保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组织建设的着力点要放在基层团支部,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不在评上下功夫,要在建上求实效,促进基层支部细胞的活跃。 要加强队伍建设。围绕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学校团干部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完善信息收集网络,形成经常性的动态监测机制,以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要加强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增强团学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和维护稳定意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应急能力和组织发动、控制事态能力,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作用,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关于社区权益战线工作 社区权益战线要围绕“青年成长社区计划”,以城市青年中心建设为龙头,抓好社区团建创新,打造社区青年文化,服务重点群体,加强维权和预防工作,推动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1.全力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 要坚持体现继承性、立足公益性、注重实践性、突出实效性的原则,树立重服务、求创新、促整合、抓建设的工作理念,加快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步伐。建设中要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基本规范化目标,把握功能定位,拓展服务项目,完善运行机制,鼓励基层实践创造。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建设好“服务青年、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新型社区青年组织,构筑好新平台,培育好新纽带,建设好新阵地。当前要在已有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青年中心试点工作,用一年时间实现20%的覆盖率,三年时间实现城市街道青年中心的整体覆盖。 2.打造社区青年文化 突出文化育人,充分调动社区青年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借助行政资源和采取社会化运作,推动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活动阵地,要培育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社区青年文化节,推广社区三人篮球运动,促进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务工文化的融会互通。要大力扶持社区青少年文体社团,建设“大家乐舞台”等社区文化阵地,活跃社区文化,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服务重点群体 要关注社区困难弱势群体,丰富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内容,争取各类资源,扎扎实实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要进一步深化“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创新进城务工青年团建模式,建设进城务工青年之家等服务阵地,完善服务项目体系,培育和引导务工文化,维护合法权益。推进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加强就业中介和社区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有序流动和安置就业,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4.强化维权和抓好预防 以省市青少年权益保护中心建设和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为着力点,净化社会环境,提供法律援助,完善维权网络和建立维权协调处理机制。大力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夯实犯罪预防的基层基础。抓住社区闲散青少年重点群体,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研究逐步建立青少年违法犯罪监测预警机制,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