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回顾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把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向各位理事在过去一年中给予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的共同实施单位、支持单位表示感谢,也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给予支持的单位表示感谢! 在下一阶段会议中,赵勇同志还要作工作报告,这里我想先讲两点意见。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去年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群众需求,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重点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其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参加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亲切接见并看望了在当地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指出:“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中国人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是对我们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在海外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素质很高,给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争了光。我在2003年访问老挝时,老挝领导人对我说,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老挝的服务受到了老挝党政领导、老挝人民、老挝青年的普遍欢迎。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老挝万象、在湄公河畔谱写了中老人民、中老青年新的友谊之歌。全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扶贫万里长征”等项目和活动相继实施,志愿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各地志愿服务工作机构逐步建立,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理念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对同志们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月20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正确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国内新情况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共青团、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青年志愿者行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致力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活动等公益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近年来的有效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这里我着重谈四个方面。 1.志愿服务可以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里我想围绕社会建设,强调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公平是稳定和谐的基础,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一些困难群体,如数百万生活困难的城市职工,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困难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群体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一直把弱势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服务,在消除贫困、促进就业、改善教育状况、提供医疗服务和实施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政府社会保障体系起到补充作用。当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在促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贫困地区教育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共青团十五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完善动员青年参与机制。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有效的动员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志愿服务强调自觉自愿、力所能及,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了参与者的主体选择。同时,志愿精神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因此,志愿服务具有内在的社会动员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从前苏联开始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一种成功的动员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当代青年素质不断提高,选择日益丰富,仅仅靠计划经济时代的动员手段难以有效动员青年、吸引青年。青年志愿者行动非常符合青年人的参与愿望,能够充分调动青年人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在,不仅青年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强烈愿望。比如,西部计划实施以来,每年都吸引5万多名的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了到西部、到基层去的良好导向;“金晖行动”、“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等,都吸引了大批老同志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可以说,志愿服务以人文关怀帮助人,以共同理想感召人,以高尚事业凝聚人,正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吸引和带动着广大青年及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3.志愿服务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载体。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传递的过程,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这次获得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的徐本禹同志,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之一,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反响。通过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广大青年可以更好地成长为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成为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青年志愿者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合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推进世界青年事务发展、影响世界青年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渠道。今年春节刚过,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救捞志愿者赴泰国普吉岛开展救捞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将中泰人民的友谊刻在了中泰两国人民、两国青年的心中,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志愿服务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整合,是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同时也需要非市场手段。志愿服务就是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市场手段。志愿服务可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等都促进了人才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也带动了其他资源的区域流动,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西部计划既是一种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也是一种财政支持,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手段。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直是志愿服务的重点领域。保护母亲河行动已动员了3亿多人次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宣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近年来,志愿服务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专业的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最充分的体现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在抗洪、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的抢险救灾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打牢基础,积聚力量,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新发展 当前,党中央突出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牢牢抓住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机制建设四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打牢发展的基础,进一步积聚发展的力量,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我完全赞成今年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年”的思路。结合今年的工作部署,我再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要着力深化。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不断增长,志愿服务领域越来越广阔,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重在深化,重在实效。要有更多的地方项目。团中央项目更多的是起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全面考虑项目实施的资金来源、志愿者服务结束后的就业情况等。要对近年来实施的全国项目、地方项目进行认真评估,为确保今后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不断深化已有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牵动志愿服务发展全局。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海外服务计划等都是志愿服务重点项目,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要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推动这些项目深入发展。新启动的项目要继续推进。全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等,都是去年底启动实施的项目,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也与以往项目有所不同,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把这些项目做实做好,做出成效,防止虎头蛇尾。当然,在深化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要本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和群众需求,逐步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构建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结合、全国项目与地方项目互动、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第二,要加强管理和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确保志愿服务长期深入发展的长效机制。青年志愿者工作任务繁重,从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到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量非常大,工作要求非常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年志愿者行动能不能深化,能不能取得更大成效,取决于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规范动员招募、管理服务、考核评估、表彰激励等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机制,促进项目科学高效运转。逐步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政策法律、资金筹措等项目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继续探索和完善“一助一”、“多助一”、“接力”等服务方式。既要从细微处着手,规范每一个具体项目、具体流程,又要从着眼全局,注重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当前,我们尤其要注重完善西部计划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制度,努力把志愿者日常管理和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落实好。 第三,要提高能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专门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领导,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志愿服务站,扩大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对志愿者工作协调指导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城市社区工作部、农村工作部的作用,把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同社区青年中心、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完善理事会和秘书处制度,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动员整合资源的能力。三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开拓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各级团组织要将青年志愿者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青年志愿者工作队伍建设。四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对志愿服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 各位理事、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一进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