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杭州论坛”,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学者及团干部进行研讨交流,感到非常高兴。本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团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统筹谋划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美好蓝图,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动员和引导更多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共青团中央,向应邀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央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浙江省、杭州市各级党政领导,向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团干部和有关方面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1993年底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过了12年不平凡的历程。12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说是薪火相传,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日趋丰富,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机制逐步完善。截止目前,全国志愿服务长期结对数已经超过300万对,遍布城乡的基层志愿者服务站、服务基地超过8.9万个,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1379万人,已经有6省7市实现了志愿服务立法,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引领青年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现实途径,成为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特别是近5年来,团中央以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为统揽,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实施了“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青年志愿者维护社会治安“筑城行动”、“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禁毒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者“四进社区”等活动,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形成了规模、打造了品牌、完善了机制,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社区建设、投身志愿服务实践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城市社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各级团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着力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团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团前列,为共青团组织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团中央书记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浙江省及杭州市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是非常满意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促进宏观层面上的和谐与协调,而且要求妥善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增进微观层面上社会基本单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微观结构。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各个系统的良好运转,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社区成员和团体之间的和谐、社区成员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事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同时,志愿服务本身就体现和谐,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建设文明、传递文明的过程,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完全符合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理念和本质要求。可以说,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正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发扬志愿精神,在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弘扬邻里互助的道德传统,形成新型的良好人际关系和互助氛围,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区;有利于弘扬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的中华美德,形成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建设一个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社区;有利于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推动社区成员、乃至社会成员参加民主法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建设一个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区。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做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下面,我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谈几点初步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性。先进的事物总是以其引领时代的独特品质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推动时代和社会向前发展。当今时代的脉搏就是推进现代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这就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要紧扣时代脉搏,正确把握时代坐标给我们提供的工作方位,以现代化的思维、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概念和范畴工具,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推进方式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理念、思路、方式、机制等方面体现先进性,充分展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水准,展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前景,形成引领青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导向。 第二,要进一步注重示范性。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进实践,是在无私奉献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的模范行为,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理应发挥辐射作用,示范带动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志愿服务强调自觉自愿、力所能及,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参与者的主体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招募工作的同时,大力宣传、表彰、树立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广大青年从身边人的成长故事和成长轨迹中受到激励和启迪,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行为得到广泛认可,使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从而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群众含量,扩大和夯实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群众基础。 第三,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增强针对性,就要围绕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围绕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开展公益的服务,在社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秩序等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领域,经常性地开展集中服务活动。要围绕社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困难或特殊群体的具体需求,动员引导更多青年和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一助一”结对关系,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围绕社区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的需求,积极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引导青年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发挥青年的智力优势,为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规范性。回顾青年志愿者行动的12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操作严谨、规范发展。下一步要在规范上进一步下大气力,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一是要切实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载体建设。载体,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个载体不断创新的过程。工作载体的不断创新,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也开辟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崭新天地。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高度重视载体的建设、应用、评估和完善等工作,采取项目化和社会化的方式,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等途径,实现参与服务和接受服务的便利化。二是要切实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机制建设。机制建设是一个内生变量,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我们要在组织领导、动态管理、招募培训、评价考核、政策保障以及表彰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全国和各地的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要切实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论建设。一项工作有了12周岁,在共青团工作中是不多见的。青年志愿者也好,青年文明号也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团工作的品牌,成为社会上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都很高的品牌,其成长发展史可以从东方文化的背景中找到答案,这就是实践的积累加上持之不懈的努力。我们要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青年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研究志愿服务现象,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成长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约束条件,努力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成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进入一个理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同志们、朋友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讨社区志愿服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将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沿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动员引导更多青年成为青年志愿者,动员引导更多青年志愿者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