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阵地服务青年是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措施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村团的基层组织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服务等新问题。为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1984年团中央在福建龙海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树立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十面红旗,龙海是十面红旗之首。那次会议及龙海经验指明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农村团的工作的基本方向。 今天的会议,意义也非常重大。一方面,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专门对农村、农业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这对今后农村团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这次会议实际上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在一个省范围内,把农村团的工作会议开到乡镇团委书记这一级是不多的,虽然只有100个乡镇,也是不容易的。利用这个机会,就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在农村团的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一、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所谓城市化,其主要内容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社会过程,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转变的社会过程。一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一般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人口的城市化是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事情。据统计,1920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只有14%,1950年和1980年分别提高到28.7%和42.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6—17%左右,最近达到30%。从各国的发展规律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口城市化水平会不断提高。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城市化的国家。 城市化的意义,不仅仅是人口的集中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方式。两个具有同等收入水平的人,如果分别生活在农村和城市,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不同的。因为农村环境与人口集聚、各种信息灵通的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探讨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尽管存在各种意见,例如,有的主张要发展投资效益较高的特大城市;有的主张要以中等城市为主(我国城市划分的标准:人口低于20万为小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上为大城市,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有的主张大城市和小城市并举。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众多,要适度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在中小城市中,现在的一些乡镇,或者说县政府所在地及一些中心乡镇,将是当地城市化的重要生长点。因为,一方面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走发展像北京、上海这样特大城市的道路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上看,许多发达国家在确定自己城市化道路时,都特别注重小城镇建设。如德国,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全国仍有1/3左右的人口居住在2千—2万人规模的小城镇。有的同志说,小城镇既区别于大中城市,又区别于农村,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的社区,是村头城尾,是乡村和城市的结合点,对今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现有的研究,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在达到30%以前,城市化速度较慢,30% —60%是快速发展阶段,超过60%以后又将回落到低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刚刚达到30%,今后10—20年间,可能是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时期,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福建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是不高的,在全国大概中偏下。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福建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71%。这说明福建的城市化速度在今后几年里要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可望升至全国第8位。因此,我们抓紧研究如何建立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如何依托青少年活动阵地开展团的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福建团省委出台的《关于在全省大力创建乡镇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的意见》,其作用将不亚于甚至可能会超过1984年龙海会议对全团的贡献。 二、伴随人口城市化,农村青年群体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分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核心与根本问题就是农村产业非农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大的群体。相对于城市青年,农村青年在重重困难甚至包括歧视的压力之下,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练就出更为独特的自立意识和生存危机感,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群体角色的变化是最大、最坎坷的,也是最重要的。仅就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来谈,与过去相比,至少有以下3个特点:(1)行业多。广泛就业于农、工、商等各行各业。(2)地域广。从全国看,每年有8千多万民工在流动,其中7千多万是农村青年。从西北的新疆到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到处都有打工的农村青年。(3)流动大。不仅跨地域流动,而且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动。 农村青年群体的多样化,决定了他们的需求特点和行为特点。从需求结构上看,趋于多样化。现在农村青年最需要什么? 从总体上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是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也因群体而异,依年龄而别。20岁以上的农村青年的最大愿望是脱贫致富奔小康;20岁以下在家务农的农村青年可能对文体活动更有兴趣;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的第一需求可能是尽快找到工作和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进了工厂的青年和在家务农的青年的需求显然是不同的。从行为特点上讲,越来越个性化。农村青年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在活动范围上已不像过去局限在一个村,而是变的相当广阔。 三、依托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是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为团的工作对象的青年群体发生了上述的各种变化,就要求共青团去探索适应这种变化的新的工作方式。过去农村团的工作方式是依托县、乡、村三级团组织,以团支部为主,把青年组织起来搞些活动。如果现在仅用这种办法,显然是不行了。建立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通过阵地来吸引和组织青年参加活动,来满足和服务于他们的需求,可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例如,深圳的“大家乐”是针对外来务工青年多等特点,以卡拉OK大家唱为主办起来的,现在有一百多家,深受青年人欢迎,生命力很强。他们就是依托阵地,通过设计活动,直接面对青年,服务青年。这可能是在人口相对集聚、社会发育越来越信息化的情况下,团组织吸引、团结、服务青年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在以下两方面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一方面,依托阵地和开展的活动凝聚团员青年,然后依据他们的生产项目、习惯爱好和价值取向适当调整团组织的设置方式。比如,在个体、私营企业较多的地方,由于单个企业职工人数较少,建立团组织比较困难,就可以在做好规模较大的个体、私营企业建团的同时,依托阵地跨企业建立团组织。另一方面,团十四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青年工作体系。在农村怎么办?由于农村青年的广泛流动,农村传统的团组织设置和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依托阵地发展青年社团,也是团组织凝聚青年、团的工作更多地覆盖青年的重要途径。怎样依托阵地发展青年社团,用什么办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把农村青年组织起来,需要我们积极探索。 四、抓住机遇,量力而行,建好、用好、管好青少年活动阵地 建设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现在有两大机遇,一是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全国正在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而文明村镇必须具有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全国城市青少年活动阵地在五、六十年代建得多,当时城市小,地价也低,政府没花多少钱就建起来了。所以现在抓住机遇,在乡镇一级,特别是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乡镇(一般一个县除县城外有3—5个),尽快创建青少年活动阵地,对今后青少年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量力而行,就是创建青少年活动阵地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做到积极而不操之过急。我赞同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一带以创建功能比较齐全的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重点,在东部欠发达的地区和中部地区以建乡镇青年科技图书站为重点,在西部或不发达地区还是以建村一级的青年之家为主。他们的功能和作用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可以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单到全逐步发展。 准备和正在创建阵地的地方要做好规划,并分类指导。县级团委要分析本县今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认真选择一些乡镇,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已有一定文化阵地设施的乡镇,不一定非要单独建设专门的青少年活动阵地,重要的是,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依托现有阵地把活动开展起来。同时,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乡镇一级的青少年活动阵地要注意和县市的一些文化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站、文化馆、博物馆等相联结,乡镇一级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对村一级的活动阵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强联系,这样就能初步构建农村基层的青少年工作体系。 对于已建起来的青少年活动阵地,要运用市场机制管好、用好。所谓管好,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市场化、社会化的经营与管理,使阵地在运用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自养型发展机制,通过提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来增收增效。所谓用好,就是要围绕当前青少年的各种需求,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阵地,设计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其成为今后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可以依托的载体。 福建团省委站在战略高度,及时提出了在乡镇建立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团中央对这件事是非常关注的,这种思路目前在全国还不具备全面推开的条件,但是它代表着经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农村团的工作的一个方向。我希望这次会议之后,你们尽快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为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得更好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