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实施方案 (2019—2023 年)》的通知
中青发〔2019〕11号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3年)》已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共青团中央
2019年9月9日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3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团十八大关于动员青少年投身生态文明实践的工作部署,现就实施“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19—2023年)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为党育人和服务大局相统一,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和实践育人优势,聚焦生态文明教育、绿色生活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健全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动员机制,将广泛动员参与和重点项目实施相结合,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少年中深入普及,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成为青春时尚,组织青少年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内容
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构建以“保护母亲河”、“三减一节”、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增强共青团服务大局贡献度。
1.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坚持“植树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基本内涵,深化创新载体机制,引导青少年增强生态意识,保护身边的母亲河。
——完善资金募集机制。在组织化渠道面向相关企业、机构定向募集社会规模资金的同时,依托团属基金会建立公益众筹线上平台,开发公益项目产品,面向社会众筹零散资金,使资金募集过程成为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过程。
——实施重点专门项目。所募资金按照“供需结合、就近就便、项目化运作”的原则,设立全国、省级、地市三级专项。优先在生态环境脆弱、绿化覆盖率较低、有规模化植树种草需求和条件的地区,由团组织、当地林草部门和捐资方联合设立专业化项目组加以落实。鼓励、引导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通过竞争性遴选方式参与项目运作。
——拓展活动综合效用。通过线上展示、实地体验、加强宣传等途径,增强植树种草项目的互动性、呈现度,使青少年在了解、参与捐助项目过程中增强植绿护绿意识和热爱劳动观念。在项目效果明显的地区,建立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实施“三减一节”行动。集中围绕减霾、减塑、减排和资源节约等党政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易于参与的领域,引导青少年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倡导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发挥生态环保生力军作用。
——“减霾:守护蓝天”。围绕绿色出行,倡导推动青少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者步行,在健身环保中参与公益。每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利用线上平台发起“减霾不开车,青春护蓝天”网络践诺活动。开展“绿植领养”活动,与网络平台合作,动员青少年线上参与网络种树、领养虚拟绿植等互动活动,生成绿植领养电子纪念卡,线下换取种子或树苗,在家庭、宿舍、单位等区域种植绿植,以随手可做方式参与增绿减霾。
——“减塑:守护净土”。开展青春时尚的宣传推广活动,帮助青少年了解塑料污染危害,倡导青少年自己并推动家人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主动使用可循环、能降解的替代品。与快递、外卖餐饮等行业企业合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企业服务对象参与减塑行动。每年11月28日减塑日前后开展“减塑不减力,青春更无敌”统一行动,动员青少年开展净塑集中行动,并通过线上展示、接力、打卡等方式形成传播声势,倡导公众增强减塑意识。
——“减排:守护碧水”。鼓励青年在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创新创效创业,将生态环保实践纳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评选和“创青春”、“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攻坚战。开展“争当‘河小青’”活动,以区域内的水质监测、河流垃圾清理、文明劝导、污染监督等为重点开展经常性护河、护湖志愿服务行动。发挥“河小青”参与环境社会监督作用,开展“河小青”对话河长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小青”专项活动。
——“资源节约:青春先行”。深化“光盘行动”,开展“24小时饥饿体验”、“光盘打卡”、“光盘挑战赛”等线上网络公益活动以及“饭菜打包、光盘离开”、“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农田——餐桌探访”等线下活动。推进零废弃行动,倡导青少年通过相互捐赠、义卖等方式增加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倡导青少年开展节水行动,进行节水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技能,促进形成节水风尚,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前后一周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动员青少年参与“地球1小时”等活动,节约用电,节约能源。
3.实施“垃圾分类·青春助力”行动。结合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鼓励各级团组织动员青少年主动参与,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志愿者。
——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深入宣传资源环境形势、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着力提升青少年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认知认同。
——动员青少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在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地区,建立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以中小学生及其家庭为重点,带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领域青年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监督公众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绿色捡跑”、垃圾分类体验及打卡践诺网络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促进青少年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实践养成。
——开展垃圾分类青春社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城市、地区,联系动员一批专业青年环保社会组织,在社区中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指导、监督、志愿服务等活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要将实施“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作为新时代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少年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长期性、统揽性工作载体,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团中央将联合相关部委建立全国“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领导小组,各省级团委要推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全团形成各层级、各领域整体联动机制,加强对工作的整体谋划部署,工作资源总体调配共享,工作项目联动实施,工作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国家关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减霾和水源地保护、长江保护修复等跨区域战略,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结合团内荣誉激励机制改革,探索在团员评议类荣誉中设立生态文明类的星级评定。将“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青年典型纳入青年信用体系激励范畴,在创业就业、婚恋交友、信贷租赁、医疗交通等领域提供政策优惠。继续开展“母亲河奖”评选。探索成立团属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心,专业化、常态化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宣传及与青年环保社会组织联系、具体项目实施等工作。
2.加强工作队伍。建立以共青团为主导,以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年环保社会组织成员、青少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工作力量。引导团员、少先队员做美丽中国的积极践行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行动自觉,将团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彰显团员先进性、发挥团员作用的重要载体。加强对青年环保社会组织的培育联系服务和引导,推动青年环保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通过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他们深入基层社区实施项目。引导学校环保社团参与行动,发挥积极作用。发挥青年志愿行动优势,大力宣传环保志愿服务理念,以志愿服务方式广泛动员青少年参与环保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完善环保志愿者队伍,与全团志愿者注册、计时、管理等做好衔接,开发实施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利用“志愿中国”系统加强对青少年环保志愿服务队伍的联系服务和凝聚。发挥专业力量作用,联合生态环保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公益机构等构建专家咨询、支持队伍,开展专业项目指导培训,增强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整合工作资源。探索构建财政支持、社会募集、公众众筹、团内整合的灵活多样的工作资源募集、配置和共享机制。进一步深化与相关部委的合作,充分运用相关部委的政策、资金等资源,结合各领域各部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有关工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推进“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在财政预算中立项,争取相对稳定的经费投入。加大社会动员力度,建设团属线上工作平台,与青少年聚集度高、有影响的线上公益平台和媒体建立稳定合作机制,设计线上公益产品,开展公益众筹。充分发挥重点行业企业团委作用,联合煤炭、钢铁、铁路、石油、水利、电力、快递等行业企业团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项目。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国际舞台做好对外宣传,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