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全团要讯 -> 正文
第80期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
2007年12月24日
 

江西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团学工作新路子

  团江西省委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在优化外部环境、夯实团的基础、活跃团的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新路子。

  一、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出台工作意见。今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在10所民办高校成立党委,配备了党委负责人和学生专职辅导员。团省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意见》,就民办高校团组织设置、团干部配备、团的工作经费等方面作出保障性规定,同时,将团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评估,努力优化全省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环境。

  二是依靠党建推动团建。在全省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中开展“四个一”行动:每学期各学校团委向党委汇报一次团的工作、提供一份舆情报告,邀请党政领导出席一次团的活动、为学生举办一场成长讲座,使团的工作得到党委的指导关心。目前10所民办高校均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整体格局中,校党委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

  三是加大对团学工作的投入。团省委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加强与民办高校董事会的联系,争取社会各方从经费上支持学校团学组织开展的活动。目前,各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经费较去年均有提高。江西蓝天学院增至130万元,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增至12万元。

  二、夯实团的基础

  一是适应民办高校学分管理、弹性学制、一校多区的特点,在完善院系、班级建团的传统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行公寓建团,把团总支建在学生楼栋,形成“校团委—院(系)团总支+公寓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楼层团支部—寝室团小组”的新型团建组织架构,构建“一种身份、双重管理、多个舞台”的团员管理模式。截至目前,10所民办高校均实现了院系、班级建立团组织。

  二是帮助民办高校团组织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各项制度,按照团建有形化的要求,在团的工作和活动场所悬挂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员教育管理制度等,使民办学校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按照“专职为主导,兼职为补充,积极吸纳学生”的思路,稳步扩大团学干部队伍。目前,全省民办高校有校级团委专职团干部47名,比去年增加11名;80%以上院系有班主任或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团省委将民办高校学生会、社团负责人纳入大学生骨干队伍,进行统一培训。2007年民办高校共举办校、院级团干部培训班21次,轮训团干部1300余人。

  四是组织18所省属公办高校团委分别与10所民办高校团委结成对子,开展“五个一”(互派一名干部帮扶工作、共同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共同举办一期团学干部培训班、共同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共同组织一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共建活动,促进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全面活跃。

  三、活跃团的工作

  一是加强“四个引导”。在加强思想引导上,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民办高校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加强典型引导上,举办“全省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包括民办高校优秀大学生在内的“十佳文明大学生”、“十佳创新型大学生”和“十佳自强大学生”代表走进民办高校校园。在加强面对面引导上,成立青年学子成才导师团,组织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十大杰出青年等进校园,开展“相约校园、成长对话”活动,让学生直接与成功人士近距离交流,激发奋斗热情。在加强服务引导上,将民办高校毕业生中优秀学生骨干及贫困大学生300余人纳入全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人才信息库”,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平台。

  二是打造“四个平台”。打造以社团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平台,先后开展民办高校社团风采展、民办高校大学生街舞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打造以志愿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实践平台,在民办高校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奥运志愿者招募、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志愿服务理念。打造民办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将10所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站建设纳入“网上江西共青团”重点项目,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打造学生维权平台,在10所民办高校学生会组织中建立学生维权组织,从膳食、宿管、教育、成长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团江西省委)

 
 相关链接:
[全团要讯 第6期]学校战线团组织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全团要讯 第5期]西南五省区市团组织扎实开展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
[全团要讯 第4期]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与抗旱救灾
[全团要讯 第3期]各级团组织扎实做好节日期间服务青少年工作
[全团要讯 第2期]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