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构建区域化组织格局是团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近一年来,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探索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的路径和模式,取得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目前,很多地方正处于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推动工作实现长效化、普遍化的关键时期。现编发北京共青团联合市委组织部共同发文,强化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制度保障的有关做法,供参考。
北京共青团强化区域化团建工作制度保障
今年8月21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强区域化团建工作的12项主要任务,对深入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志着全市区域化团建工作形成了阶段性制度成果,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意见》在落实党建带动、创新工作机制、充实基层力量等三个重点领域进行了制度安排,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落实党建带动,用制度解决“有动力”的问题
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区域化团建整合主体缺位、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意见》对加强党对区域化团建工作的统筹和领导作出了明确制度安排。一是要求各区县、各系统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区域化团建工作。街道乡镇党(工)委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区域团组织工作会。二是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由党委领导牵头的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三是要求各区县党组织把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作为城乡基层党建“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纳入检查考核体系,各系统、各单位党组织把参与区域化团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规定以制度形式将党建带团建在区域化团建这一新领域落到了实处,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创新工作机制,以制度开创“有活力”的局面
为了确保共建之后实现“1+1>2”的效果,北京共青团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和平台支撑。一是推动市、区县青联委员与属地街道乡镇建立固定联系。二是进一步发挥社区青年汇的区域平台作用。《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青年汇联系服务区域青年尤其是流动青年的平台和阵地作用,重点在流动青年大学毕业生聚集地区新建青年汇,为在区域化团建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提升团组织影响力提供具体工作载体。三是形成区域团组织联动开展活动机制。为贯彻落实《意见》,团市委开展了“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行动”试点,要求街乡层面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区域联合活动。为此,团市委按每个街道乡镇每年4000元、每个社区每年2000元的标准为基层提供区域化团建专项活动经费支持。
三、充实基层力量,靠制度实现“有能力”的要求
为避免共建之后的区域性组织出现“有架子,缺人手”的局面,北京共青团依托《意见》,对作为共建工作核心的街道乡镇团工委的力量配备作出了制度安排和刚性约束。一是要求各街乡团(工)委班子应至少有9名专兼职团干部,确保至少有1名干部专职从事团的工作,并就街乡团(工)委班子定期调整更新进行了规定。二是将选派到区域化团建试点街道乡镇挂职的高校团干部纳入全市干部挂职序列,形成常态化安排。三是启动机关干部驻点工作,建立市、区县两级机关团干部与区域化团建试点街道乡镇的对接机制,要求驻点干部帮助完成梳理对接区域内所有驻区单位、建立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等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