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团陕西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全面推进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夯实工作基础,健全组织体系,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一、总体情况
陕西省共有街道337个,截止4月底,已完成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有226个,正在推进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有111个,11个市(区)中,咸阳市、铜川市、商洛市、杨凌示范区已全面完成人员选配。
二、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调整工作思路。2010年以来,团省委安排各街道团工委抽调专人,对辖区内各类团组织就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深入走访,对辖区青年群体构成、青年兴趣爱好、青年组织状况、工作机制等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为及时调整街道团组织机构和团建工作思路奠定了基础。
2、深入探索、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团中央的总体安排,团陕西省委迅速组织学习贯彻相关精神,在深入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办事处等9家单位为陕西省街道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单位,并为每个试点单位指定了指导员。各试点街道团工委按照“1+1+X”模式调整团工委班子、探索整合“一盘棋”工作格局,为进一步推进全省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积累了经验。
3、精心组织、制度保障得力。团陕西省委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召开基层团建推进会,进一步规范了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任务、团的组织设置、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下发《2011年度陕西省城市共青团工作要点》,要求2011年7月底前确保在全省所有街道完成团的委员会“1+1+X”模式配备,并增选配强体制外副书记。制定《陕西省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方案》,明确街道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推动街道区域内团的工作活跃,指导建立适合街道团组织新格局的工作运行机制。
4、稳步推进、全面开展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全面推进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一是大力加强街道团的委员会建设。在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1+1+X”街道团的委员会建设模式,即由街道一名党工委班子成员任兼职团工委书记,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和9至11名委员。二是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建带团建”原则,将街道、社区两级团干部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共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推荐团干部参与区域内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安排挂职交流,促进锻炼提高;建立健全基层团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基层团干部提拔、转任的推荐力度,积极提名优秀街道团干部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三是积极促进基层团的阵地建设。从实际出发,结合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共建等多种方法,不断加强团的活动阵地、宣传教育阵地和社会服务阵地建设;加强对团的阵地管理,多形式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公益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三、工作成效
1、配齐配强团工委班子,有效加强工作力量。各街道团工委根据调研活动收集的情况,结合各自辖区青年行业分布、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对街道团工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合理的设置使班子成员特点相互补充,便于在日后活动开展中,更加全面的代表青年意愿。
2、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化推进工作任务。各街道团工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要求,认真完善现有工作机制,确保团的工作有效运行。一是集体领导制。团工委班子每月固定时间召开工作例会,共同研究决定辖区内团建重大问题,定期召开街道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二是分工责任制。按照新的团建工作思路,规定不同领域团委副书记或团委委员,按照组织安排或根据个人特长负责一类团建模式,并积极探索所辖范围内的团建规律,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三是工作激励机制。对编制外优秀团干部进行适当奖励,激发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四是定期培训考核机制。对编制外团干部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并进一步制定了规范管理考核机制,如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工作学习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等,并积极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推优推干,为今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创新活动载体,有效吸引、凝聚青年。针对目前青年群体特征的多样化,除了强化传统团组织网络和品牌工作之外,还通过青年社团、兴趣小组、QQ群、飞信等新兴手段联系青年,设计了一系列灵活、分散、生动活泼的活动,有效吸引辖区内青年。比如西安市张家村街道团工委组织开展了“阳光体育进社区”、“文明过马路推动日”、“少儿英语、义务家教进社区”等活动;咸阳市渭城区新兴街道团工委通过青年中心及QQ群等平台对青年创业贷款等各类青年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对辖区范围内的部分青年办理了青年创业贷款;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团工委通过篮球赛、乒乓球赛、冬季越野赛、演讲比赛及青年技能比赛等活动,在辖区产生广泛影响力,受到青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