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农村共青团工作 -> 正文
第 9 期

 

全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6年09月22日
 

湖北各地团组织多措并举
积极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

 

  武汉会议召开以来,湖北各地团组织迅速行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

  宜都:一是积极寻求各方支持,营造农村青年创业良好环境。团市委主动争取市农口各局支持,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送技术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村青年掌握一定的技能,并根据各地产业特色联合农技服务中心成立技术服务队,定期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扶持。团市委与市信用联社联合启动“青年诚信创业计划”,迄今共为40岁以下农村青年创业者发放贷款320笔,累计金额850万元。团市委与市工商局联合举办农村青年经纪人免费培训班,并为参训的农村青年经纪人办理了专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已有各类青年经纪人100余人。二是依靠骨干带动,深入实施青年创业工程。团市委实施“团员青年创业”工程,倡导“从青年中发现能人,将青年能人培养成团干部,将团干部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的三步走培养模式,鼓励团干部积极创业,带动当地青年共同致富。为了让更多的农村青年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团市委坚持利用典型带动培养创业骨干,先后推出了“椪柑种植第一人”程小荣、“不当老板当猪倌”的陈绪华、“身残志坚勇创业”的罗克彪、“宜昌市青年百业状元”邓勇等农村青年创业典型,并于今年开展了全市“十佳青年创业明星”评选表彰,在人民网、《湖北日报》、三峡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进一步营造创业就业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三是注重活动实效,青年创业成效初步显现。据悉,目前农村团干部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全市123个村团支部书记,投入到创业中的占到了60%,农村团干部在农村青年创业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初步形成。创业骨干效益明显,迄今共有450多名农村青年投入到创业行动中,其中35岁以下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大户319人,这些青年能人均是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柱,努力创业,现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有的年收入已突破70000元。创业骨干通过实实在在的收益增加了对共青团的认同感,也自觉承担了部分为当地农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技术扶持、资金帮扶、分享市场渠道、提供劳动岗位,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凝聚在共青团周围,逐渐活跃了农村共青团工作。

  黄石:团市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黄石实际,启动了以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成才为主要内容的“青春就业创业行动”。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建立市级青年培训基地4个,县区级基地11个,市级就业基地4个,培训青年4200余人,转移农村青年就业575人。团市委在具体工作中紧紧把握五个环节。一是着力抓督办。通过召开“青春就业创业行动”工作会、与各县(市、区)团组织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与4个市级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等措施,明确了转移就业任务和培训任务指标。二是着力抓培训。团市委主动和用工单位、培训学校机构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市、县两级青年培训基地,对于由共青团组织推荐的学员培训机构给予减免学费、报销车费、免住宿费等政策优惠,对于部分家庭确有困难的给予全免费,并与用工单位商谈,实行受训青年签订用工协议后到企业就地培训,以后从用工报酬中扣除培训费用的“订单式”、“岗位式”和“自选式”等方式,有效地为农村青年就业培训解决了费用和就业的实际问题。三是着力抓信息。团市委统一制定下发了《黄石市青年就业创业调查问卷》和《黄石市务工青年信息统计表》,以村、社区为基本统计单位,开展青年人力资源状况普查,全面收集青年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同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各级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共建立青年就业基地7个,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此外还主动加强和周边地区、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团组织、职业介绍机构、企业的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并及时发布,积极帮助青年外出就业。四是着力抓维权。各级团组织通过积极做好务工青年的法律、卫生、职介、心理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外出务工青年台帐,发放团组织联系卡,公布维权电话,发放宣传单,关心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等措施,切实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服务。五是着力抓典型。通过开展首届“黄石市十佳创业就业青年”评选、“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评选、“青年致富能手”评选等活动,推出一批典型人物,帮助农村青年进一步树立就业创业信心。

  咸宁:一是实施农村青年培训就业导航计划。咸宁团市委整合各方资源,命名了10个市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2个就业基地,通过各大基地给予农村青年培训收费、就业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并投资10多万元印制培训导航手册6万余册,将政策、信息送给农村青年。二是实施青年文明号集体“百号助村”行动。共组织了100家青年文明号集体结对帮扶32个村,通过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设施,援建文化体育设施,“扶贫助困”活动等形式,切实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力抓转移就业。实现单纯技能培训与党政事务结合的模式,如嘉鱼县开展农村退伍军人就业培训工作,既为农村退伍军人找到了出路,也为共青团组织协助党政事务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实现团委、学校合作办学共赢的模式,如赤壁、通山等地团委与敏捷电脑学校、先锋电脑学校、阳光电脑学校和鄂南技术培训学校合作办学,先后培训了1000多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900余名。实现转移培训与扶贫助学结合的模式,2006年咸宁团市委联合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办三个零学费入学、工学结合中专班,招收本市15-20岁家庭困难青年共180人,学习期满负责安置就业;通城团县委坚持4年与鄂南职业技术学校联办针对农村贫困生的“星火希望班”,社会效果良好。

 
 相关链接:
[农村共青团工作 第4期]首期全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培训班在浙江举办
[农村共青团工作 第3期]团重庆市委大力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农村共青团工作 第2期]共青团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情况通报
[农村共青团工作 第1期]2009年农村共青团工作要点
[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 第38期]湖北团省委探索六种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村青年诚信创业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