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年初见习基地工作启动以来,各地一方面加强工作的规范性,严格工作标准,固化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注重工作的创造性,很多地方在筹建见习基地、促进岗位对接、扩充工作力量、整合工作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点”上取得了有效的工作突破。
随着见习基地工作的逐步深化和“点”上经验的不断成熟,各地要加强深入研究,注重总结提炼,在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将“点”上的经验适时适度的在面上进行推广,提高推动见习基地工作的能力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青年就业创业。
江苏南京江宁团区委高度重视见习基地工作,用心谋划,大胆创新,形成了推动见习岗位对接的“同城结对”模式。江苏团省委实地调研考察、召开相关座谈会,提炼总结成熟经验,召开了见习基地工作全省推进会并下发专门文件,在各地市推广“同城结对”模式。现将江苏团省委及江宁团区委的有关做法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江苏推广见习基地岗位对接“同城结对”模式
去年2月以来,江苏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团省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坚持“共青团主导、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一体化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止目前,全省共建立基地1594家,提供45130个见习岗位,落实上岗见习人员31474人,7201名青年结束见习后被见习基地单位正式录用。
6月5日,江苏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决定全面推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同城结对”合作模式。
“同城结对”合作模式,就是抓住市区高校众多、企事业单位分布集中的优势,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以高校应届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为重点群体,加强同一城市内市辖区团组织、高校团组织和企业的三方合作,更有效率地组织见习人员、征集见习岗位、安排人岗对接,建立起省、市、区三级团组织纵向联动,校、地、企三方力量横向合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开发率、见习人员上岗率和留用就业签约率。
“同城结对”合作模式主要涉及到团省委、团市委、团区委、高校团委四个责任主体,其中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团区委和高校团委。团省委,主要负责全省见习基地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流程设计和督查指导工作。另外,团省委也要自行募集一批见习基地。团市委,主要负责制定本市范围内见习基地工作的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本市范围内高校团委和团区委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团区委,是“同城结对”合作模式的中轴,主要承担募集岗位,对接高校,联系企业。高校团委,是“同城结对”合作模式的第二个主角,主要负责组织见习人员,接收见习岗位,安排见习人员上岗,面向本校学生自行建立见习基地,加强见习人员管理。
“同城结对”合作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强化人与岗、校与地、见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从而大大增强就业见习的实际效果。一是强化人与岗的供需对接。二是强化校地团组织的无缝对接。三是强化见习与就业的过渡对接。推行“同城结对”合作模式,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完善对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的后续管理,才能确保基地持久良性运转。见习基地的管理,主要责任在地方团组织。
江苏团省委要求各地要广泛协同,扎实推动“同城结对”模式的推广,建立起高校与地方团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紧紧抓住暑期和下半年见习工作的黄金时期,抓紧组织大学生上岗见习,形成层层落实,上下联动、分层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见习基地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品牌化推动,使其真正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核心抓手。
附件1:《关于进一步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的通知》(团苏委发[2010]20号) 附件2:江苏南京江宁团区委有关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