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团社区和权益工作要点
2005年全团社区和权益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城市青年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团的工作,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服务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的贡献。
一、大力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培育发展社区新型青年组织
推进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制度。根据青年中心覆盖面广、包容性大、成员流动性强、联系纽带多样等组织特性,进一步完善城市青年中心理事会制、会员制等体现青年中心组织特性的各项制度,强化团组织在青年中心理事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组建、培育社区内的各类青年协会和俱乐部并吸纳为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通过社团活动展示等形式,推广贴近青年、运转良好的青年社团。
丰富工作项目,提高服务能力。指导基层团组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城市青年中心服务的主要青年群体。针对当地青年特点,重点围绕文化发展、娱乐休闲、素质教育和扶危济困等方面设计和开发项目。推广爱心超市、三人篮球、体育健身俱乐部等贴近青年需求和社区实际的项目。采用会员卡、加盟单位等形式,增强青年中心对青年的服务能力。
培育工作骨干,完善工作队伍。选配热心为社区青少年服务、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士担任青年中心负责人。培养青年社团负责人和工作积极分子,作为青年中心的工作骨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专职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使青年中心的部分工作职能逐步实现由专职人员负责。
整合物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志愿者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图书室以及社区或驻区单位的闲置房屋,加强青年中心阵地建设。把符合条件的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场所改造为青年中心的阵地。继续深化大中专院校和城市青年中心工作结对活动。探索青年中心工作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机制。
二、推进城市社区团的重点工作,构建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新格局
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社区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加强对社区团建工作的指导,探索社区团建新模式和工作新方法,扩大团组织在进城务工青年、自主创业青年等社区青年群体中的覆盖面,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对社区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规范和发展社区志愿者工作,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志愿者工作制度,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和服务项目开发为重点,加强社区志愿者的培训和交流。结合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弱势群体救助、社会治安维护、青少年法律援助等工作项目,丰富社区志愿者工作内容。逐步建立社区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和考评机制,提高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自转能力和对青年、对社区的服务能力。
丰富文化体育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优秀节目评选和展演、举办区域性赛事等形式,进一步深化社区青年文化节。加强“大家乐舞台”等社区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推广社区青少年“三人篮球”等活动项目,丰富和活跃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塑造社区青年文化品牌。
开展青少年社区评价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青少年综合评价的机制。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深入”的原则,围绕建立社区评议和认可两方面的机制,以客观记载为主要形式,通过社区评价证书等载体,推动学校把社区评价作为青少年学生学校评价的参考内容,实现学校评价、社区评价的统一,建立动员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三、以实施“为了明天”工程为统揽,扎实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着力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以“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50个试点单位为基础,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整体建立闲散青少年工作体系。建立以专职社工或专业志愿者为主体的工作队伍。推广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立青少年违法犯罪监测预警机制。扎实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积极性。
围绕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利用全国禁毒宣传月等契机,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加强西部重点地区禁毒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建立经常性青少年禁毒教育制度。配合有关部门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电子信息产品、“黄赌毒”、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不良“口袋书”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建立长效监管制度。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建设。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各项工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深入实施。开展“青少年法律学校暑期社区行”活动,采取法制夏令营、社区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青少年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为了明天——青少年法制宣传周”和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青少年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理论研究。运用公益广告、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为了明天工程”,培育工作品牌。开展创建“为了明天工程示范县(区)”和“为了明天工程奖”评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的作用,通过举办“为了明天”论坛等形式,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
四、加强青少年维权服务工作,建立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
加强青少年维权中心的建设。推动省、地(市)级青少年维权中心建设,针对突出问题和个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接待咨询等制度,建立以“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援助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律师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12355为统一号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
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推动各级、各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深入基层,拓展服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范围,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建立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域联动和动态管理机制,促使青少年维权工作形成合力。
深入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深化“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重点推动用工单位的岗位培训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深化共青团劳动保障监督员制度,帮助进城务工青年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为进城务工青年送温暖活动。通过“鲲鹏文学奖”评选、大家乐演出等形式,加强进城务工青年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千校百万”培训学校及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评选表彰活动。
深入开展“青春自护”活动。依托各类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场所,广泛建立自护学校。组织和推动社会力量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各类自护教材以及拍摄制作自护教育音像制品,开展“青春自护”讲师团巡讲、“青春自护走进社区”、“青春自护远离毒瘾”等系列活动,推广“自护训练营”等贴近未成年人的自护教育项目。
探索参与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共青团中央防治艾滋病战略规划》,广泛开展“青春红丝带”行动,深化志愿者“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较为完备的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开展“阳光网吧”的试点工作,依托社区青少年网络教室、图书馆、学校计算机培训中心等场所,建立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