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团市委开展创建文化驿站活动 加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建设
青岛团市委从“关心务工青年,共建和谐家园”的社会需要和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积极开展创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务工青年文化驿站30处,另有70处正在筹建中。创建文化驿站活动受到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明确建站标准
把外来务工青年相对比较集中、便于外来务工青年集中活动的区域和地方作为建站的首要选择地点,外来务工青年集中的单位(如建筑公司、生产企业等)作为建站的主体,要求建站单位提供不少于30平方米的室内场地,建站物资至少包括电视机、VCD机(或卡拉OK机)、不少于200册的图书杂志等必要的文化用品和设备。这些文化用品和设备既可以是捐方新购买的,也可以是捐方闲置但尚可使用的旧物品、旧设备,同时也可以募集资金,用于定点采购上述物品。
二、广泛发动,募集建站物资
在首批文化驿站建设过程中,开通了社会捐赠热线,联合《青岛日报》发布捐赠启事,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积极捐赠建站所需物品。连续在《青岛日报》头版多频次、多角度跟踪报道捐赠活动进展情况和感人事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同时,团市委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系统内发起倡议,号召党员带头捐赠家中闲置的文娱用品和适合务工青年阅读的图书,并下发捐赠活动通知,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组织发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开展捐赠活动。
三、规范管理,严格建站程序
在募集建站物资时,对接收的重要捐赠物品逐一详细登记造册,并张贴标识编号、科学组合,加强物资保全;对接受的捐赠资金实行定点采购,确保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在选择建站地点时,一方面采取组织申报方式,由基层团组织经过实地考察,填写建站申报表报团市委审核确定;另一方面采取社会自荐申报方式,由拟建站单位填写建站申报表,经团市委实地考察和审核后确定。在建站地点确定后,团市委与拟建站单位签订《务工青年文化驿站建设管理协议》,发放建站物资,团市委组织对文化驿站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按统一标准制作悬挂文化驿站牌匾。
四、着眼长远,加强后续建设
文化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后,由建站单位按照管理协议的有关条款,指定专人负责文化驿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加强文化驿站的规范化建设;及时维修或添置替换设备,继续充实配套设备和各种文化用品和设备;确保文化驿站设备不用于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活动;每半年向团市委通报一次文化驿站分布情况,如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地或暂住地发生集体变动,文化驿站即随之迁移。团青岛市委定期对文化驿站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文化驿站的正常管理、维护和使用。同时,依托文化驿站,以深化推进“外来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为总揽,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法律维权、文体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外来务工青年业余文化活动,努力把文化驿站真正建成随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地或暂住地变动而迁移的业余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