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团社区和权益工作要点
2006年全团社区和权益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团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强化“和谐、创新、建设、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抓好城市青年中心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和“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等五项重点工作,推动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社区青年工作平台
1、扩大覆盖面,扎实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制定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纳入综治考核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实行各省级团委的互查互检。开展优秀城市青年中心评选表彰,树立先进典型,提高青年中心的社会影响。实施“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推进计划”,进一步扩大城市青年中心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推动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在2006年底,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在街道一级的覆盖。
2、加强组织建设,为城市青年中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社区特点和青少年需求培育和发展青年社团,适时开展城市青年中心优秀社团展示、评选活动,推动青年中心不断增强联系、组织、凝聚青年的能力。开展社区青少年调研摸底,在全国所有街道和青年中心推广使用“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系统”,建立社区青少年电子档案,为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和服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3、深化队伍建设,保证城市青年中心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志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探索符合城市青年中心需要的志愿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建立青年中心相对稳定的志愿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两支队伍。以政府或社会团体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开展招聘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到青年中心任职的工作,逐步壮大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开展社团骨干轮训,加大对青年中心社团工作骨干的培养和帮扶。
4、拓展项目建设,提升城市青年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广青年中心“爱心超市”,开展经常性的劝募活动,组织青年中心会员参与“爱心超市”管理。实施城市青年中心爱心行动,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孤残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展专业咨询、文体活动、扶贫帮困等工作。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发展信誉良好、业绩优秀的合作伙伴。
5、推动工作整合,搭建新时期社区共青团工作平台。在社区青少年中全面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施城市青年中心品牌战略和搭建新时期社区青年工作平台为目标,围绕提高社区团组织的覆盖率,积极探索新时期的社区团建模式,建立有效覆盖社区青年的组织网络。深入开展社区青年文化节活动,创新社区青年文化载体,进一步丰富和活跃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工作
1、强化基础建设,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在各级团委建立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社区志愿者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由权益部抓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大力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在街道层面依托城市青年中心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或依托现有的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立青年中心,在社区层面广泛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按照社区特点和需求,把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城市青年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把青年志愿者作为城市青年中心的主体会员和工作力量。
2、完善注册制度,招募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健全志愿者注册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及社区内机构、学校的青少年和群众参与社区注册。探索运用12355信息系统和社区青少年信息系统来招募、注册和管理社区志愿者。根据注册志愿者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归档,区分参与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志愿人员,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健全动员、招募、遴选、培训、使用、管理、评估、考核、激励、表彰等各个工作环节及工作制度。
3、建立服务组织,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形式。根据社区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意向、特长、兴趣建立多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或团队,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团队化、经常化和长期化;同时,通过团队化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使社区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相互交流的机会,并通过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4、设计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开展社区服务需求调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社区青年志愿者的能力来设计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既包括服务社区建设和管理,还重点包括服务社区群众具体需求的项目,并逐步建立项目库,供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参考。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将重点突出具有一定专业要求的内容,如法律咨询与援助、心理咨询与辅导、社区医疗志愿服务、社区教育与培训等。
5、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将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积极承办政府委托的项目;广泛动员社会资金,进一步探索志愿服务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和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逐步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推进“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入实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立足建筑、纺织、采掘、加工等重点行业和国家与地方重点工程,依托大型企业,实施“百企培训项目”,推动系统行业、用工单位开展岗位技能、安全知识、法律常识等知识的培训,大力建设一批企业需要、青年欢迎的培训基地。依托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技工学校等社会力量,实施“百校助学项目”,采用轮训方式,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鼓励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推动培训与就业挂钩。结合比较集中的劳务人员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实际需求,实施“百城联动项目”,整体提高培训工作力度,引导进城务工青年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并推动实现供需对接。
2、全面加强务工青年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进城务工青年中广泛开展争做“学习的模范、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致富的骨干”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进城务工青年文化内涵。以推广大众体育为重点,结合举办进城务工青年文化节、打工歌曲征集等形式,深入开展为广大进城务工青年所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实际需求,推动建设流动文化车等简易的文化体育设施与阵地,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文艺、送健康进工地、进宿舍活动,不断丰富进城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3、进一步推动进城务工青年维权工作。针对工资拖欠、子女入学、劳动保障等进城务工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发挥协调优势,反映青年呼声,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依托社会维权组织和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推动建立一批常设的“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站”,探索共青团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的组建形式和工作方法,积极维护进城务工青年合法权益。开展经常性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关心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积极创新进城务工青年服务平台。在“两新”组织、工地、社区等务工青年集中地,通过企业联合建团、社区公寓建团或派设基层团组织联系点等形式,灵活设置团组织,最大限度把流动分散的进城务工青年团结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建立进城务工青年人才库,举办“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论坛”,加强服务进城务工青年网站建设,进一步搭建服务进城务工青年发展创业的工作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典型及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积极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者。
四、启动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
1、加强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信息系统和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的建设。推进省级和地市级“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和网站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青少年提供维权、心理等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加强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建设,以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信息系统和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为中枢,不断拓展功能,延伸服务,与基层维权服务实体相对接,逐步构建12355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团组织直接面向和服务青少年的窗口,形成维权、就业、志愿服务等综合性的青少年服务平台。
2、加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12355基层维权服务实体建设。继续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扩大评选范围,量化评比表彰、检查和考核标准,做好命名表彰工作。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激励和监督考核,培育基层青少年维权实体。充分发挥城市青年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站点作为基层青少年服务实体的作用。
3、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的机制建设。建立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信息系统和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把个案转接到“青少年维权岗”、青年中心或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进行后续处理的机制,推动各项维权服务措施的跟进。深化维权服务体系的监测评估机制,对青少年群体实施动态监测和整体评估。建立“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等社会化的协调联动机制,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行动。
4、深入开展“青春自护”行动、“青春红丝带”行动。围绕防灾避险、治安防范、远离网瘾和生理心理健康等内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举办自护训练营、夏令营和培训班等,建立自护教育讲师团、自护辅导员、自护宣传员队伍。广泛建立自护教育基地、自护学校、自护网站和自护课堂等,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自护教育,不断拓展贴近未成年人的自护教育项目。按照建队伍、强基础、抓培训、广宣传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培训、服务帮教、维权关怀、优化环境等工作。在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较为完备的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体系。重点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社区闲散青少年等高危群体的宣传教育。
五、深入实施“为了明天工程”,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1、针对重点群体做好预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和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活动,推动建立完善对其养育、监护、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服务和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改革工读教育机制,大力推进工读学校建设。加强对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深入推进“为了明天——全国大中城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项目”,全面推广建立区域性闲散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学习辅导、就业培训和生活帮扶。
2、加强法制宣传和禁毒教育工作。学习贯彻“五五”普法规划,制定实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周、网上青少年普法大赛等灵活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开展好青少年禁毒宣传月活动,加强青少年禁毒阵地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做好禁毒宣传教育。
3、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项目。积极推动健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完善。积极推进净化社会环境工作,针对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害“口袋本”和卡通画册、不良游戏软件、黑网吧、黄色网站等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从重从快打击,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以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和“为了明天工程示范县市”为抓手,推动街道(乡镇)和社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基础和保障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立以青少年事务专职社工为骨干,以志愿者为主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基层工作队伍。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公共政策和工作制度,强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经费保障。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开展调查研究,检查督导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通过举办论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题研究、召开主题年会、积极创办理论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加强各级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和犯罪研究会建设,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理论研究。继续开展中国杰出(优秀)青年卫士评选表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