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34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1年05月27日
 

“走进美好新家园”
--全国百所高校学生记者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成功举行

  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全面了解灾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灾后重建的生动历程和巨大成就,不断增强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体制的认同,坚定理想信念,4月14日-17日,团中央学校部、四川团省委、四川省重建办、四川省教育厅与中青报高校传媒联盟共同组织开展了以“见证灾后重建,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全国百所高校学生记者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

  一、活动概况

  4月初,经各地各高校推荐,团中央学校部和高校传媒联盟共选派了125名大学生记者参加了相关活动。其中,文字记者59人、摄影记者57人、广播记者9人、网络媒体10人。125名大学生记者分为12个小组,分别在青川、北川、汶川进行了实地采访。

  1.聆听灾后重建报告。4月14日晚,在成都金牛宾馆俱乐部礼堂,四川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严卫东主任为大学生记者作了四川灾后重建报告。严主任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简明清晰、声情并茂地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堪称世界难题,重建进展顺利、任务基本完成,重建过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科学、重建效果好,重建监管到位、重建安全阳光、工程质量优良,重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百姓满意,重建促发展、着眼发展抓重建、经济持续增长,重建全国支援、展现人类创举、体现社会主义优越,重建精神家园、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等八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三年重建过程中四川人民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援建单位的大力援助下和四川人民的艰苦努力下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举行活动启动仪式。4月15日上午,“走进美好新家园”--全国百所高校学生记者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启动仪式在金牛宾馆隆重举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宇坤、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四川省政府秘书长于伟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四川团省委书记张彤介绍了本次灾区行活动的筹备情况和主要安排;北京大学张克同学代表学生记者发言;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在讲话中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的灾后重建过程对青年学生来说是最生动的教材和最宝贵的财富,全国高校青年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到四川地震灾区从曾经山河破碎到今日美好家园的历程,了解到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和加快发展的伟大奇迹,以地震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切身感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在讲话中希望学生记者们以“观物”为基础,体现地震之后灾区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新发展、新突破,以“观人”为重点,实地感受广大灾区人民积极乐观、感恩奋进的精神品质和灾区党员干部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良好风貌。此外,启动仪式现场加入“微博墙”展示和创建“汶川三周年”微博群等新颖形式,同学们将见闻和体会随时形成文字或图片、视频等内容在腾讯微博上进行展示,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共鸣。启动仪式结束后,125名学生记者分赴汶川、北川、青川三个极重灾县实地考察采访。

  3.在灾区实地考察采访。4月15日下午,学生记者分别在北川老县城遗址、汶川漩口中学遗址和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举行了纪念仪式。随后的两天,北川组同学走访了八一擂鼓中学、北川中学、吉娜羌寨、抗震纪念园、北川经济开发区;汶川组同学走访了水磨镇、中滩堡大道、映秀大桥、西羌民族文化街;青川组同学走访了三元坝村重建民居、竹园镇智慧岛教育园区、剑门关灾后重建项目。学生记者通过走访学校、景区、地震遗址、农房新居、新城新镇,通过和普通群众、创业青年、学校师生、政府官员座谈,用自己的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三地灾后重建成果,并围绕“新经济”“新设施”“新制度”“新英雄”“新家庭”“新奉献”“新流行”“新教育”“新需求”“新希望”“新环保”“新青年”“新文化”“新比较”等选题,形成全媒体报道,突出灾区的新变化、新发展。此外,在三地还开展了形势报告会、联谊晚会、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会以及自由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召开活动总结交流会。4月17日上午,本次灾区行活动总结交流会在金牛宾馆俱乐部礼堂举行,赴汶川、北川、青川的三队学生记者代表在会上作汇报发言,总结了本次灾区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0余所高校学生代表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充分总结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同学们以满腔激情,依托专业特长和设备,最短时间选题、最高效率组稿、最快速度编辑,通宵达旦地制作了电子杂志《汶川-我们的心灵之旅》、报纸《望北川》、视频新闻节目《我在青川》等优秀作品,用青年学生记者特有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内心的感触。4月16日晚,全国百所高校学生记者与四川省内高校学生代表举行总结联谊晚会,同学们表演了合唱《相亲相爱》、《心手相牵》、对唱《四川依然美丽》、《感激在心》、艺术体操《美的旋律》、口技《说学逗唱》、朗诵《汶川博物馆感怀》等精彩节目。

  二、活动媒体报道情况

  1.社会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青在线、网易、腾讯等极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对本次学生灾区行活动进行了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跟踪报道。全国各类媒体报道转载转播相关新闻条数254000余条,100多家网站播发或转载了相关报道,宣传报道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青年报》在要闻、共青团等版面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青年时讯》、《青年商旅》开设专版,精选部分学生稿件予以刊登。同时,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方式,评选本次活动的优秀报道,分文字、视频、图片分设一、二、三等奖。还将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征集以“发现”为主题,反映四川或青海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o善o美”的文字及摄影的原创作品,出版《发现--中国当代大学生关注灾后重建实录作品集》。

  2.校园媒体主动宣传。在活动期间,学生记者们撰写了300余篇综合文字稿,拍摄精品新闻图片150多张,制作视频节目5个。此外,学生记者积极探索微博、BBS、QQ空间等新媒体的应用,将文字、照片、网络视频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即时传播手段贯穿活动始终,动态、直观、及时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增强对广大网民的有效覆盖。截至目前,125名大学生记者发表原创微博近5000条,带动关于四川灾后重建的微博17万多条,微博共被转载约53万次,覆盖人群1580多万人。同时,在人人网、QQ空间、微博、各大网站BBS等网站上掀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青年人特色的宣传、报道和讨论热潮,大学生记者对灾后重建成果的传播产生了广泛影响。活动结束后,大学生记者对采访素材进一步加工整理,通过校园报纸、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介,以专版、专题、海报、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在本校校园媒体报道,向校内同学真实反映在党的领导下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精神,展现了灾区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和可喜变化,引导更多同学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三、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参与活动的学生记者对四川灾后重建情况的报道充分体现此次活动的基调:“感恩、成长”。他们用心灵发现真善美,用眼睛呼吸时代风,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切身体会了四川三年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和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奋斗历程,纷纷表示这是一次见证之旅、感悟之旅、成长之旅,收获颇丰。

  灾区突飞猛进的新变化让大学生记者感触颇深。外交学院糜胥菁同学说:“想象中的北川应该还有板房、还有重建工地,可是我在那里看到了一个成型的新北川。”很多同学发现了灾区人民灾后崭新的精神面貌。华中科技大学贺达源认为:“灾区民众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懂得生活的四川人变得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戚崇昱同学说:“在我意识里,所有的灾难都是可怕的,令人生畏的,而灾民都是悲惨的。但当我真正走进汶川、走进灾区时,我才发现,原来,走不出伤痛的其实是我们,而不是汶川的人民!在如此大灾大难下,灾区的人民都能如此坚强,努力地活着、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生活的些许不如意时,又怎能畏缩?怎能轻言放弃?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又给了我力量,让我重新有勇气做我自己!”

  灾区真实的巨变和鲜活的事例让同学们纷纷感受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生动实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来自广西大学的王洪磊在微博中写到“这个奇迹,是依靠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创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援助的结果,更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来自郑州大学的段超在博客中写到,“涅槃重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无穷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在见证奇迹、关注巨变、分享感受的同时,同学们还共同倡议“把爱留下,把责任带走”。他们表示将牢记校媒记者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利用所在学校和地区的媒体平台,切实当好“参与者”、“见证者”、“传播者”。部分学生代表通过微博等形式向外界传递了“希望四川灾区的重建能够继续奋进,也希望社会各界能继续给予支援,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灾区建设需要青年人的坚持”等信息,并得到热烈响应,带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四川、关爱四川、帮助四川的良好氛围。目前,部分高校已主动联系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到校作专题报告。此外,还有很多同学为灾区重建献计献策,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西藏大学陈文星认为:“在羌藏汉等民族聚居的汶川,应该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要以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以文化凝聚人心。”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33期]上海大学生何以“结缘”理论学习--上海大学生学习践行理论纪事
[学校工作简报 第32期]创新党史宣教方式 传承革命精神--全国大学生“党史我来讲”主题团日展示活动侧记
[学校工作简报 第31期]“90后”对话九十年讲坛举办全国大学生代表围绕信仰传承、责任担当进行探讨
[学校工作简报 第30期]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启动“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29期]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 全国大中学校团委陆续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