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25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3年10月22日
 

共青团江苏省委充分把握新青年特点,
发挥新媒体优势,推动高校共青团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团中央书记处领导集体谈话时特别指出,共青团亟需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一是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而运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群体工作是新形势下团组织服务党政中心的有为领域,是实施大学生群体全面覆盖和有效引领的崭新载体,是服务和满足大学生群体多样化需求的便捷通道。近年来,团江苏省委紧扣时代脉搏,牢牢抓住新青年、新媒体、新组织"三新"特点,坚持高校新媒体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策略,坚持建、管、用、活并重原则,构建体系,创新路径,努力推动团的组织形态向扁平化转型、团青联系向交互式转型、动员方式向社会化动员转型,切实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成长服务及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树立加强高校新媒体应用的工作导向

  1.成立专门机构。今年四月,团江苏省委在原有电教所基础上专门成立新媒体发展中心,配备7名干部作为新媒体中心专职人员。将高校新媒体应用纳入团省委新媒体发展总体布局,将高校共青团作为新媒体运用高地,进行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

  2.强化工作考核。2010年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制度实施以来,团江苏省委一直把"红网工程"建设作为常规考核项,把新媒体应用和高校创新发展作为加分考核项,突出校园新媒体体系建设、新媒体活跃度、学生有效参与度等重点方面,从而实现对高校团组织工作重心的有效牵引。今年考核分值由往年的5分提高为10分。

  3.抓好典型示范。多次召开全省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用工作推进会、交流会、研讨会,连续多年开展"江苏共青团创新创优成果奖"评选活动并将新媒体应用列入评选类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基于新媒体的立体化网络团建体系"、江苏大学团委"运用微博打造高校共青团服务引导青年新阵地"等多个高校新媒体项目先后获得创新创优成果奖。

  二、多措并举,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工作体系

  1.积极运用公共媒体,建好微博体系。面向大学生群体,稳步推进省、校、院、团支部四级微博体系建设,目前全省68所省部属高校、63所市属高校全部开通腾讯微博,基层团支部开通腾讯微博33774个,开通率达100%。各高校还开通了新浪微博等其他平台的微博,通过多品牌微博交叉联动有效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

  2.紧跟移动互联步伐,建设微信公共平台。今年4月建立"江苏共青团"官方微信平台,开辟了"青关注"、"青焦点"、"青旅游"、"微提醒"、"微贴士"、"微百科"等栏目,每天推送新消息1次。依托微信平台实施了"我的青春故事"、"青春三下乡"、"青马工程培养"、"挑战杯"竞赛等4个微计划项目。今年7月专门建立了"江苏青春三下乡"微信平台,暑假期间先后编发微刊67期。

  3.主动贴近学生需求,创建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今年团江苏省委建立了共青团主导、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Pocket University--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简称"PU"),集成省内大学教育资源,通过信息交互、资源共享,服务大学生第二课堂和日常生活,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凝聚和有效覆盖。目前14所高校的PU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以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评选为契机,全省高校PU试用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4.用好传统网络阵地,不断完善团属网站集群。专门建立了"我的青春故事"专题交流网站,改版"江苏共青团"和"江苏省学联"网站,打造传递活动信息、连结团员青年、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成长成才心得的青年互动平台,提升省学联网络平台的宣传服务功能。

  三、注重实效,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影响力

  1.大学生思想引领取得新成效。依托微博体系,开展了"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微博竞赛、"梦想最强音、青春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微博分享汇等活动。以身边榜样、同伴教育为主的"我的青春故事"系列活动自09年启动以来,年均举办报告2000余场、直接参与学生30余万名,网络同步直播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报告会的影响力。一系列依托新媒体开展的思想引导性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高校大学生参与团的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2.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取得新进展。今年6月,团省委组织开展"暑期见习千人营"活动,千余名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人人网等线上渠道进行了网上产品推广。连年开展"万名总经理助理见习计划",今年通过团省委网站实现了6130个见习岗位的网络报名和人岗对接。江苏共青团微信平台、团省委学校部微博平台举办的"新生季"、"毕业季"、"青春时光机"、"青春推介"、"微关怀"、"微提醒"、"微团课"等栏目,平均每天发布信息30余条,直接服务大学生及骨干近5万人。PU系统率先在苏州大学试用,一个月吸引苏大青年学生活跃用户4.6万人,发起校内活动672个。一系列依托新媒体的小微服务,更加密切了团青关系,使大学生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更强。

  3.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依托团属网站开展了全省大中专学校"魅力团支书、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活动,2012年活动中有1188个团支部、1066名团支书参与评比,涉及84所高校、37所高中、51所初中、35所中专,活动期间网站总浏览量达1300多万人次。各高校依托新媒体开展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南京大学团委"我的支部我的团"主题团日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团支部成长驿站"、南京审计学院"依托新媒体、网上秀支部"等一大批团的活动,有效强化了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的组织形态实现了层级化向扁平化的转变。

  四、创新管理,确保高校新媒体工作体系高效运行

  1.规范制度。为保证高校新媒体体系健康运行、彰显优势、发挥作用,团江苏省委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手段,有效强化新媒体运行管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实施意见》,就高校新媒体工作人员配备、资源条件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制度保证共青团新媒体阵地的健康发展。

  2.强化队伍。一方面,调动社会资源与校媒合作,建立了一支富有青春朝气的校园新媒体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先后开展多期次的新媒体干部业务培训,今年8月还专门举办全省共青团新媒体运用专题培训班,邀请江苏省委宣传部、腾讯公司等相关专业人士围绕新媒体运用为高校团干部授课。

  3.科学研判。今年团江苏省委将在PU平台运行基础上,授权专业机构和有关企业成立"江苏大学生数据挖掘中心",依托PU实名制的优势和全省131所高校、170余万大学生的实时活动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二次挖掘,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偏好,为团省委和各高校提供分析报告,为党政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和有针对性的建议。

  4.资源下沉。依托现有高校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直接面向学生、直接联系学生的优势,更多地吸引教育、民政等行政部门和社会市场的资源向高校共青团倾斜。在高校新媒体建设中进一步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切实加强校地间的新媒体合作与资源共享,助推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24期] 共青团湖北省委深入开展“百万学子追寻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23期] “青马志·中国梦”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六期学员赴赣实践锻炼
[学校工作简报 第22期]南京师范大学在亚青会志愿者团队中建立党组织力促基层党建实效
[学校工作简报 第21期]青春鹦哥岭 美丽中国梦——2013年鹦哥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学校工作简报 第20期]“与梦想同行·讲述边防战士的青春故事”——全国大学生走进广东边防海岛部队活动总结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