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4年学校共青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按照“培育当代新青年、创造时代新业绩、服务青年新需求、激发组织新活力、凝聚社会新组织、进军网络新媒体、锤炼团干新风貌”的部署,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以实施大中学生“中国梦”成长工程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巩固学校共青团工作基本面,不断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努力开创学校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工作新格局。
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思想引领行动
1.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重要精神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会、分享会等方式,利用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校园APP等途径,在各类学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基层团支部在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开展一次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重要精神的活动。将党中央重要精神学习作为各级、各类团干部、大学生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全国高校共青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组织编写团学组织大中学生分层、分类思想引领大纲。
2.“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按照全团统一部署,在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深入开展思想研讨、奋斗故事分享、新媒体传播、文化活动等四大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增强奋斗精神,自觉抵制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广泛在校园和年轻校友中寻找、选树一批“身边的好同学”、“最美青年学生”、西部基层就业榜样、创业先锋等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深入挖掘普通学生、青年教师、杰出校友等优秀青年代表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通过面对面的报告会、分享会、故事会等方式,着重培养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奋发进取、奋斗成才。继续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推动典型事迹广为传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立“与信仰对话”为高校思想引领类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主品牌,着重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同和自觉践行,建设品牌文化,加大品牌推广。举办“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精品报告进校园活动。抓住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甲午战争120周年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为中国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发展理论学习类学生社团。挖掘和推广一批思想教育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展“与信仰对话”的主题传播和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办好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学员暑期实践锻炼、总结交流和第八期学员理论学习周活动;加快专门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和跟踪培养;探索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导师制。按照“省级为主、双向自愿”原则,继续选派高校团干部(青年教师)到县域挂职锻炼;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研讨班;举办学校团干部系列培训示范班和专题班。联合有关部委出台在高校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着力健全全国、省、校三级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青马工程专项课题研究。
5.“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普通中学逐步构建以“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主题团日、实践寻访活动、励志报告会、成人主题教育活动和文艺作品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体系,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帮助中学生确立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点推进“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成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6.“彩虹人生——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中职学校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开展学生社团展示、宣讲交流、主题团日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牢固树立“梦想成就人生、技能铸就未来、共享出彩人生”的理念。重点举办1000场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广泛开展中职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和学生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增强自信、提高技能、强化职业道德、坚定理想信念。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在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通过支持一批国学类学生社团、开展微电影动漫话剧创作和展示、编写读本等方式,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团课、进支部”活动。开展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规范日常文明行为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和修身活动。组织力量研发贴近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落实好“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全国各民族中职学生暑期同心营”、“全国各民族中学生暑期同心营”。加强对内地少数民族学生的联系和服务。
8.舆情信息工作及维护校园稳定。依托团干部、学生骨干和网络舆情机构,组建舆情信息监控、报送和研判工作队伍。在全国各类学校建立舆情直报点和相关工作机制。与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学生舆情研判智库。加强和改进工作专题培训,提升团学干部的相关素质和能力。编发关于校园维稳工作的指导规范。加强校园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意识,督导各地、各学校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预案,配合学校党政做好工作。完善工作通报、激励机制。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校园稳定工作。
二、以促进创业就业、创新实践为重点,实施素质拓展行动
9.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青年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点组织开展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赛,通过促进国家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等,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
10.创业就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就业观念引导。完善以KAB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创业就业教育平台建设,提高项目质量,推动项目更多进入高校课堂教学。适时在中职学校试点推行KAB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在高校中探索实施创业实践类工作项目。继续实施“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继续与中国移动合作实施“‘和你圆梦’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计划”。积极支持、推广各地各高校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工作和活动。
11.科技创新活动。积极筹备组织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营;在中西部中小学创建一批“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面向大学生遴选支持100个“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支持全国部分地市级团委面向中学生开展科技竞赛,鼓励组建“小平科技创新俱乐部”;出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报告(2014)》。开展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1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研究,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细则,发布社会实践活动年度报告。做好市场化推广和社会化运作,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成立活动基金、建立实践基地或共同体等方式,优化资源整合和投入。
13.中学实践教育活动。以中学共青团开展实践教育活动30周年为契机,适时召开全国中学共青团实践教育活动推进会,出台中学共青团实践教育大纲,探索中学团的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实践寻访活动。探索打造全国中学生商业计划竞赛、全国中学生领导力竞赛和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实践类品牌活动。
14.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把握重在基层、重在学生的原则,广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倡导体育锻炼文化;在部分省份和高校扎实开展大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试点工作。倡导和支持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大学、中学、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氛围、提供服务。探索推出全国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或竞赛品牌。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三、以困难学生帮扶服务为基础,实施权益服务行动
15.完善学生帮扶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大中学团委“办实事”活动,每个学校团委至少推进学校解决一件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实事。特别关注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和留守学生等困难学生群体。出台团学组织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学生帮扶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筹建大中学生帮扶奖助基金,整合协同团内外资源,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继续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探索将“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引入中职学校。拓展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在春节、元旦等节庆日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16.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深化实施“心理阳光工程”,继续举办“5·25”学生心理健康节,帮助同学缓解困惑和压力。特别关注新生群体,帮助他们在刚入校阶段做好学习规划、熟悉校园生活。与校内外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学习减压、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帮扶和谈心活动。
17.完善学生组织化维权渠道。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推广开展“倾听日”活动。加强团(学)代会制度建设。协助学校做好“校长热线”、“校长接待日”等工作。针对重大、紧急的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事件,在党委领导下帮助予以疏导和解决。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普通中学和中职学校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四、以扩大有效覆盖面为目标,实施组织提升行动
18.中学中职基础团务规范建设和团员意识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学和中职学校的团员发展工作,科学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加强团队衔接。严格执行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和“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广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探索建立学生团员的电子团籍管理,研究毕业学生团员的团组织关系转接办法。编写《中学生团课课程标准》、《中职学校优秀社团活动100例》,制定《中学共青团组织建设大纲》、《中职学校团支部工作实务操作手册》。联合教育部组织开展关于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的督导评估。推进全国各类学校共青团组织信息数据库和系统建设。
19.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巩固和创新。将“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落到实处,广泛开展“优秀班级团支部”创建活动,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继续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建团模式,不断扩大组织的有效覆盖面。研究出台加强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团建工作的相关意见,鼓励民办学校、独立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适时召开高校团建工作推进会。
20.基层团组织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建立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体组织的工作组织格局,切实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中职学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细则或意见。修订、推广《高校团支部活力宝典》、《中学共青团干部教程》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案例手册》。全面推广“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和“千校连千企团建促进行动”。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团建试点和职教集团枢纽型团组织建设试点。
21.学联、学生会建设。抓好《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下发《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指导大纲》。推进完善学联组织标识系统和组织文化建设。发挥好学联专门工作委员会作用,积极广泛开展工作和活动。支持学生社团依章依律自主开展活动,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和拓展学联组织的对外交流,探索和加强对境外中国留学生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
22.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全员化、科学化、专业化、基地化”思路,构建各级学校团干部培训体系和轮训机制。举办各级大学、中学、中职学校团干部培训示范班,全国性示范班培训不少于2500人。组织编发针对各类学校的团干部教程和重点工作指导大纲。研究制定高校团干部培养实施细则。对学校各级团干部的配备、使用、待遇、考核等进行检查督导,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巩固“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成果,广泛建立团干部与普通青年面对面谈心、谈话的思想交流制度和基层联系点制度。
五、以促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战略转型为方向,推进网络新媒体建设
23.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在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和高校团委成立专门的、跨界联合的新媒体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统筹推进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工作。制定《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实施路线图》,建构以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内容供给、品牌活动和机制完善为主体的立体式、多层次的总体框架和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和力量整合。优化整体工作队伍建设,依托团学骨干,大力建设一批数量充足、较具影响力的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着力培养团有、团用的网上意见领袖;在团学干部中加强新媒体应用的教育培训。
24.拓展阵地建设。加强高校团组织四级微博体系建设,完善中学、中职团组织微博群建设。以“团学小微”为示范,建立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微信群。以中青网、中国共青团网为阵地,建设、整合和优化学校团组织专门网站或频道集群。与电信运用商合作,在全国高校推广、整合“校园手机报”。依托网络影视中心“掌上校园”,紧密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需求,提供“一校一品”的本地化移动APP应用和服务。
25.强化内容供给。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和规律,结合开学、迎新、考试、就业、社团招新、重大校园活动等契机,与大学生关注度、参与度较高的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主要网络媒体合作,联合设计、打造新颖且有价值、受欢迎、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做好“与信仰对话”、“创青春”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重点品牌活动的线上推广和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夯实工作保障
26.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重点督促各类学校党组织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指导校级团委定期换届选举、加强团组织“推优入党”的明确职能、实现基层党团组织阵地共建共享等要求落到实处。对已出台的涉及学校团学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政策和文件分轻重缓急推进“立、改、废”,加强有关政策工作落实督导。结合高校制定《大学章程》的契机,主动参与学校治理体系,优化高校团学组织工作格局。
27.创新试点工作机制。针对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和急需破解的难题,围绕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的思想引领、团组织建设、团的活动创新等方面确定重点试点课题,面向全国招募或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创新试点,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力争在重大挑战应对、主要制约瓶颈破解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有所突破。
28.完善基层调研和工作交流机制。建立学校战线团干部与学校普通学生和基层团支部长期联系制度,保证每年每名团干部要用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团组织进行调研,与基层团干部进行交流联系,对基层团工作进行指导,撰写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推进工作分片实施、联席指导等机制,推广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扁平化指导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共青团成立工作交流、联谊组织,承接上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任务。
29.优化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协同团内资源,坚持眼睛向外,积极依靠党政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探索搭建各种有效的团学业务性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拓展工作机制和平台。通过项目合作、设立基金、培训新组织等多种方式,加大政治、行政、社会、市场等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采用试点创新、项目承办、申报等方式,把资源合理配置到基层。
30.加强工作宣传和信息报送。重点加强学生思想新情况新动态、基层工作新思考新实践、机制保障新探索新经验等方面的挖掘、总结和报送工作。充分利用中国青年报、团学手机报、中国共青团网、团学小微微信平台和微博系统等团属媒体和各主流媒体,逐步打造以大众传媒、校园传媒、网络新媒体、团属媒体和各种工作性信息发布渠道为载体的学校团学工作立体“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各级团学组织建立信息宣传团队。研究制定团学工作宣传和信息报送实施指导细则。
团中央学校部将对本年度各地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考核与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