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传统文化推进共青团工作,注重潜移默化引领中学生成才
--大连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经验介绍
团大连市委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如果在这一时期发挥积极的组织、引导、服务、维权职能,将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大连团市委在辽宁团省委的指导下,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力度。2009年,大连团市委在全国共青团组织中率先成立初中部,通过学校部和初中部分片分块指导、管理中学共青团工作。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活动设计和载体设计,强力引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夯实中学共青团工作基础,形成了若干特色和品牌活动。2012年,大连团市委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共青团组织仅此一家。《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十余次头版报道大连中学共青团工作。这是对大连中学共青团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莫大鼓舞。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工作方法上,注重"抓两头、带中间"
首先,抓住中学生当中的"精英"这一头。对于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群体,我们着重在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同时注重引领他们自觉爱党爱国。从2010年开始至今,"少年领袖培训班"已经开办9期,培训了优秀中学生910名。培训班以"今日之少年领袖,明日之国家栋梁"为班训,以《中华民族》为班歌,以《弟子规》为班规,构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培训中,紧密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和教育形式。我们还对他们进行团队意识教育,心理常识、急救常识教育,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包饺子、包馄饨。通过培训,他们对党、国家和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深受家长欢迎。我们长期持续地关注这些学生们的发展,进行学员信息跟踪统计、设立学员成长档案。即使孩子们上了大学,仍鼓励他们继续参加"青年领袖培训班",做"红色时尚宣讲团"成员。这些中学生,我们培训一个,等于培训了无数个,他们经过培训回去后,会把正能量带给周边的同学,以点带面,感召、塑造出更多优秀的中学生。
另一头是那些失学、辍学甚至是失足的正处于中学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掌握他们的信息,组织志愿者一对一地帮扶。愿意继续上学的我们免费送他们上职业学校,既可以学技术也可以学专业知识,费用由团市委通过社会渠道募集而来。不愿意继续学习的团市委帮助他们寻找机会就业创业。
"中间"这批学生是指在校读书的大多数普通同学。我们通过推广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孝顺的人、懂得感恩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我们对中学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有效分类,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二、在工作内容上,注重狠抓"源头教育"、主抓"传统教育"、紧抓"仪式教育"
(一)狠抓"源头教育"
"源头教育"是对中学生的家长进行培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但中学生家长在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常常处于束手无策的窘境。为此,大连团市委从2010年开始举办"教子有方"家长学校,现已举办学习活动230场,万余位家长参加活动,从中受益。家长学校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大型公益讲座、家长沙龙、读书交流会等。
"教子有方"家长学校的开办得到中学生家长们的广泛好评,很多家长参加完学习后感叹"真不知道当爸妈还有这么多学问,以后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还有的家长说"孩子上了中学就变了,你不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干什么,还喜欢顶嘴,我们也没有好的办法,在这里上完课,我们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也明白了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很多家长长期跟班学习,成为家长学校的志愿者。"教子有方"家长学校从"源头"上解决了中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认识到"有好的家长才会有好的孩子",增长了他们为人父母的知识和道理,为中学生成长构筑了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二)主抓"传统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提升素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010年以来,大连团市委主要采取以下做法抓好"传统教育":
1.在全市中学力推学习《弟子规》。团市委整合社会资源,向全市中学生免费派发《弟子规》学习读本,截至目前已发放50余万册。
2.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中学生国学讲堂活动。邀请优秀国学理论研究者为中学生授课。截至目前,团市委已组织举办中学生国学讲堂43场。
3.建立传统文化导师队伍。团市委面向社会招纳了一批热心公益教育、具备较强国学研究基础的导师队伍,定期对中学团委书记和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
4.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号召各个中学开展各种活动,宣传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古圣先贤的经典里获取人生的真谛。
经过我们的多年坚持,"传统教育"取得了突出实效。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在学校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经常与父母吵架的孩子变得听父母话了,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懂得帮助干家务活儿了。大连北语附中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之前学生的早恋现象十分严重,到晚上操场上到处是一对对儿的"小情侣",老师们怎么规劝也没有用,孩子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懂得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道理,早恋现象基本没有了,升学率也直线上升。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对大连团市委运用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13年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秦宜智同志指出:"前不久我到大连调研,大连近几年一直在推《弟子规》……小学在做、初中在做,高中也在做,部分大学也开始做,效果非常好。参加过他们的一个座谈会,有初中生,有高中生,有老师,有校领导,有学生家长,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变了,老师变了,家长变了。这件事给我很深启发……"。
(三)紧抓"仪式教育"
2008年5月,大连团市委确定每年5月18日(谐音我十八)为大连市18岁成人节,并举办大型成人仪式。
2008年以来,大连团市委围绕"5.18"成人节,紧紧抓住"仪式"这一重要载体,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市级仪式教育活动,例如2010年的"成长的旋律、青春的诗篇"诗歌展演、2011年的"立报国之志、颂青春之歌"戏剧展演、2012年的"颂先贤诗篇,行成人冠礼"等等。与此同时,全市各中学、中专也在团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在5.18当天,组织适龄青少年统一进行成人宣誓,统一发放成人证书和成人勋章,并举办家长祝福、老师寄语、成人代表表心声等各具特色的仪式和活动。6年来,全市18万余名青少年参与"5.18"成人节系列活动,从中收获成长。"5.18"成人节活动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注,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市委书记唐军等领导同志还亲自为即将成年的中学生送上寄语,表达了对这些城市未来生力军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盼。
"仪式教育"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成人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培养爱国情感,激发青少年在这一人生重要时刻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青少年顺利完成人生角色的重要转变。
三、在工作效果上,注重育人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而参与共青团活动会挤占学习时间;中学生正处于逆反期、个性独立,而共青团活动有聚集性要求;学校因为追求升学率往往对团的工作不够重视,而共青团工作又必需党政支持。面对这三对主要矛盾,我们认为在中学开展团的工作不可以生拉硬拽、强制灌输,一定要追求育人效果上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利用免费直投DM杂志《青春行》在中学生中传播正能量。大连团市委创办的《青春行》杂志曾作为全国唯一的青年类直投杂志参加全国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成果交流展览会。《青春行》面向全市各类学校、机关、窗口服务单位免费发放,包括各个中学,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同学们普遍反映"《青春行》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能够彰显青春魅力的杂志","她鼓舞我勇于实现理想,而且让我了解到社会的状况"……我们通过日常调研,找寻当前中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健康有趣的方式在杂志中通过文章得以展现,利用这本杂志占领中学生的思想高地,使中学生在主动阅读中获得收益,实现成长。
2.通过竞赛的形式鼓励中学生力争上游。2013年,我们举办全市青少年读书讲学大会,通过比赛的形式看看谁的书读得多,大量的中学生参与其中。最终,闯入决赛的10名选手中有3位是中学生。各种类型的比赛为中学生展示个性和才华提供了舞台,充分激发了中学生的能量和斗志,鼓舞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向前,潜移默化地起到了育人的效果。
3. 团市委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身体力行,定期与中学生座谈交流。团市委书记赵宏亲自多次为中学生讲党课、团课,与他们探讨成功的本源、人生的价值,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每年定期与中学生座谈,帮助中学生解决成长当中的困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我们认为真正帮助孩子解决身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最好的育人方式,也是共青团工作最大的成果和根本的目的。
4. 建立"让青年告诉青年、让青年告诉少年"的思想传播新模式。我们组织大学生红色时尚宣讲员走进中学进行宣讲。由于年龄接近,宣讲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学生宣讲员们的宣讲得到了中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截至目前,来自全市31所高校的宣讲员2000余名走进各中学开展宣讲千余场,覆盖人数达到200余万人次。聆听"红色时尚"宣讲已成为中学生们不可或缺的思想大餐。"让青年告诉青年、让青年告诉少年"的思想传播新模式已经得到形成和巩固。
潜移默化的工作方式让中学生对团组织有了信赖和归属感,"有困难找团委"、"想成才依靠团组织"已经成为很多大连中学生发自心底的想法。已经考入北京大学的大连24中学生郭季豪今年放寒假的时候组织了北大社会实践团到大连团市委进行社会实践,他说:"我要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大连团市委的工作,他们是真的在为我们年轻人想事儿干事儿。"
"种植"青春 "培育"梦想
"梦想种植工程"让中职团建工作"春意盎然"
团宁波市委
中职共青团工作作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一部分,在共青团工作格局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切实加强中职共青团工作是当前学校共青团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近年来,团宁波市委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以及团浙江省委的相关部署,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抓住理想信念、创业创新、校园文化、组织建设等重点内容,结合地方实际,着眼长远建设,以宁波市中职共青团"梦想种植工程"为统领,通过实施"播种"、"萌芽"、"绽放"、"植根"等四大发展计划,积极为中职学生实现青春梦想"施肥浇水"、"松土除虫",努力使中职共青团工作"枝繁叶茂"、"生根开花"。具体汇报如下:
一、大力实施理想信念"播种计划"
中学阶段是为党赢得青年的黄金时期。为此,团宁波市委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实施理想信念"播种计划",按照中职学生的接受方式、语言习惯和思想逻辑,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积极抢占中职学生理想信念的制高点。
1.全面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引导。一是发挥德育课程在教务体系中的普遍性主导优势,有针对性地融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找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团的十七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宣讲,以"道德讲堂"为载体,解读改革背景下"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以及改革对于中职学生的影响。
2.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中国梦·青年志"、"三观、三热爱"、"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以"青春中职梦"为活动载体,以"梦想回音壁"活动为核心,通过举办主题团日活动、专题宣讲、读书征文等形式,鼓励和倡导中职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中职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内涵,始终坚定中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认知度和认同感。二是以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契机,广泛开展"大拇指文明行动"、"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最美宁波人"、"寻找身边的道德明星"等主题实践活动,挖掘中职学生道德典型,宣传优秀事迹,激励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引导健康道德风尚的惯性养成。
3.不断创新思想引导方式方法。一是发挥节庆活动的洗礼性作用,抓住建党、国庆、五四、一二九等重大节庆契机,开展"与人生对话·14岁青春宣言"、"与信仰对话·18岁成人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红色丰碑"参观寻访等活动,邀请"五老"校外辅导员、革命英雄、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分享经验,增强中职学生的榜样认同。二是主动占领中职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媒体阵地,开通"甬城学府"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关注各地中职共青团工作推进和职业教育的新风向,联合教育部门刊发《学校青年》杂志,同步传送优质讯息至全市各中职学校官方网站平台,实现讯息的实时共享;以"网上清朗行动"为载体,开展"健康上网"主题团日活动,引导中职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世界的真伪,培养理性思辨能力和正确舆论导向。
二、大力实施创业创新"萌芽计划"
中职学生将较早地面临走向社会的职业压力。为此,团宁波市委高度重视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将创业创新作为中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创业创新"萌芽计划",不断强化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积极帮助中职学生提高适应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
1.注重创业创新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一是传承典型引领教育,注重本土榜样在中职学生中的激励教育。团宁波市委已经连续四年开展"风云甬商进校园"活动,组织"杰出甬商"、"新锐甬商"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创业成功经验,探讨创业困惑和难题;各校团委纷纷开展"优秀中职毕业生回校园"活动,建立"毕业生创业创新成才榜样者影廊",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创业创新理念。二是创新校本文化教育,注重"宁波"文化在中职学生中的分享教育。以"宁波市甬商研究基地"、"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甬商文化"、"浙商精神"课题研究,编印校本创业创新教材,组织学生在系统化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三是延伸第二课堂教育,注重社会化技能在中职学生中的体验教育。各中职学校团委大力开展"职业文明风采展示"活动、"职业生涯导航主题月"活动、创新思维训练、"技能节"等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创业创新经验。
2.注重创业创新项目培育扶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是借力赛事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水平。鼓励并引导中职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积极参与省、市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竞赛、中职学生技能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选拔赛、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等赛事;中职学校本级团委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技能竞赛、"五小"攻关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技能比武提升实践能力。二是借力各类资源,做好创业创新孵化对接。举办"2013宁波市大中学生创业创新成果(人才)对接会",将中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成果纳入"宁波青年创业项目库",目前已经累计入库382个创业项目。三是各中职学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积极开设创业一条街并鼓励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孵化园,并积极提供培训、信息、金融等服务,如宁波市经贸学校团委创办了"经贸三市",学生在校内开办了"时代中药饮片厂",促进了创业创新成果的转化。
3.注重创业创新服务保障到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全力落实导师服务保障,以实施"1+X"宁波青年创业创新导师计划为重点,充实和完善创业创新导师队伍,目前全市已有创业创新导师537人。各校也建立了以优秀校友、企业家为主体的导师队伍,如宁海职教中心毕业学生创业率达20%,很多成功校友被评为创业导师,其中95届4班58位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达38人,其中有20多人的年产值达到了200万以上,也有不少人在其他各业卓有建树,该校学生集体创业的"954"现象一度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二是全力落实政策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各部门出台与大中学生创业有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整合工商、税务、人社、金融等职能部门资源,编印《宁波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努力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保障。三是全力落实阵地服务保障,依托宁波"天天"青年发展社区,建设一个相对独立、自行运转、功能齐全,集就业指导、职业导航、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市级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团委织至少建成一个覆盖本区域的服务中心;各中职学校团委通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阵地建设,构建起三级联动、"一站式"的创业服务阵地。
三、大力实施校园文化"绽放计划"
中职学生特殊的年龄段和相对较轻的课业压力,使得他们有较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团宁波市委及时关注和研判中职学生的需求动向,注重凸显时代性和职业性,大力实施校园文化"绽放计划",切实增强共青团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1.繁荣社团文化。发挥市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处设于团市委学少部的工作优势,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加大对校内外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依托市青少年宫、市学生艺术团等团属机构,加强社团骨干的培养选拔;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特别是强化职业规划、志愿服务、思想道德等核心主旋律社团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中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并连续举办了三届宁波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中职学校在期间的表现相比普通中学更为突出。如鄞州职教中心团委,鼓励学生以自身需求建社团,建有各类社团73个,覆盖了全部4100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参加至少一个社团;古林职高团委以社团嘉年华为载体的"通宵节"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宁波外事学校团委积极营造和谐欢乐的校园文化,举行FAS校园文化周、"外事嘉年华"、元旦迎新马拉松和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得学生喜爱。
2.推送特色文化。中职共青团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适当有别于普通中学生,在载体设置上应更多考虑职业特色,力求实现技能、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与中职学生的文化需求的有机融合。为此,团宁波市委以承接团中央中学共青团活动指导大纲编撰课题任务为契机,系统开展中职学生文化需求课题研究和实践。同时,积极与《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腾讯微博校园等知名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先后推出了"先锋杯"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大赛、"金帆奖"中国(宁波)青年微电影大赛、中国(宁波)青年创意设计作品展、中国青年"青春中国说·90时尚观"时尚宣言征集、"青年服饰与时代精神"专题研讨、微博校园畅论青春时尚、"e起游宁波"旅游博客(微博)大赛等文化品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3.丰富社会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中学生"四个一"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科学技术和劳动观念教育,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团宁波市委连续多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三下乡"和中学生"四个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二是结合"一校一品"的共青团品牌工作建设要求,在中职学校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了"志愿者小组"品牌建设,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更加贴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学习掌握必要的社会化技能。三是大力引导中职学生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思考讨论,积极探索中职学生社会观察的实现方式。2013年,团市委与宁波电台《金色年华》栏目合作推出了新青年视届专题栏目,通过确定热点话题,组织大中学生开展节目采编和制作,在电台播出节目的同时,发放拷贝到各大中院校的校园广播再次播出,引导中职学生在关注社会中积极弘扬青春正能量。
四、大力实施基层组织"植根计划"
能够直接联系和有效影响普通青年的就是团的基层组织,团的基层组织也是共青团事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团宁波市委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中职学校的各级基层团组织,大力实施基层组织"植根计划",不断加强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队伍建设,积极应对中职共青团事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努力破解制约中职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各项难题。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团组织体系。完善的基层团组织体系是中职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基础。一是以"两个全体青年"为标准,力求团组织有效覆盖。全市各中职学校按照"凡是具备建团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团的基层组织,有团员的地方就有团的组织覆盖"的要求,全部消除了团建空白点,并按专业、班级建立相应的团组织。二是以中职学生新聚集方式为导向,灵活设置校内团组织。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原有以班级为主的组织设置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学生,为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成长诉求,我们积极探索宿舍建团、社团建团、实习单位建团等模式,寄宿生团员人数超过100人、学生社团超过50人、同一单位实习学生团员超过5人,都建立或临时成立团组织,确保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三是探索建立网络团支部,试点运行"最青春"网络社交平台,进一步延伸中职共青团工作手臂。
2.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努力,全市各中职学校团委都至少配备了1名专职团干部和若干名兼职团干部,学校团委书记普遍为学校中层干部。在团干部培训方面,团市委自2008年起施行团干部资格证制度,所有在岗一年以上的团干部均通过参训取得了《团务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团市委与宁波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了中学中职团干部培训班,实施三年轮训计划,目前该培训班次已纳入浙江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的干训平台,既可使用教育部门专拨的教师培训经费、课时,还可以取得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同时,加大对团干部的考核力度,对中职团干部评优评先给予适当倾斜,鼓励中职团干部热爱共青团事业,关心中职学生成长,认真做好团组织各项基础团务工作,促进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
3.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工作。主动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进步的要求,严格按照团章和有关规定,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培养、规范程序,积极开展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工作。二是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以学生团校为主阵地,面向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以"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团课)"为基础,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制度,严格团的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团员增强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团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健全和完善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发挥团员青年作用。全市各中职学校团委通过各类主题团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团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优秀团员典型的发掘、培养和表彰,让他们在全体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要求上进的学生加入到团组织中来,让团旗在中职校园里熠熠生辉。
让学生"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自信阳光地
开始职业生涯"
北京市商业学校团委
青年学生是党的执政之基,而其中中职学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决定着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质量。多年来,北京商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共青团工作,共青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育人作用。
一、发挥旗帜引领作用,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委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利用重要节日庆典,如"五四"、"七一"、"十一"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习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追逐青春梦想。组织开展每日升旗仪式、每年成人仪式、每学期集体入团仪式、"法制教育宣传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媒介,开设微党课、微团课,抢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校园网、QQ群、飞信群、人人网、BBS、等多形式的宣传载体,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传统思想教育媒介的作用,创新宣传方法,拓展工作载体,提高广播站、电视台、橱窗、海报、板报的内容和质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宣传和引导。
学生业余党校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走过了19个年头,每年举办2-4期,共举办40余期。学生业余党校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活动方式丰富多彩。除了学习党的历史,还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伟大"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努力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阵地。多年来,已培训学员6000余人,每年约有百余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我们按照党员标准,将优秀学生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共计发展学生党员62名。通过追踪调查,这些党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成为工作骨干,有的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有的被提拔为领导干部,成为优秀中职生的代表。2013年,预备党员牛瑞祺同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是10名获奖学生中唯一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
星光大道表彰仪式上星光闪耀、人人出彩。同学们用自己所学技能向家长、用人单位展示成长的成果和风采。让所有参加学校、北京和全国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的或是表现优秀的学生走上红毯,享受明星一般的荣誉,享受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在接过来自老师、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荣誉证书的同时,用自己坚实自信的步伐走出成长的印记和成才的风采。团委深入挖掘获奖学生的成长故事和感人事迹,宣传成长正能量,并将他们的事迹和照片制成荣誉墙和光荣册。使更多同学感受身边榜样和目标的力量,激发同学们的成长动力。
二、构建立体校园活动育人体系,打造共青团实践育人品牌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团委遵循中职生身心特点和成长成长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重点,坚持职业性、主体性、发展性的原则,面向人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菜单",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以艺术、情感、时尚的方式激发学生由"心动"到"行动",构建了"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活动育人体系,打造品牌德育实践活动,提升了共青团的育人质量和影响力。
1. 研究学生,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确立目标。学校提出:"千里之行始于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团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在研究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专业目标、生活目标、职业目标、社会目标,使学生产生成长发展的内动力,团委组织学生连续10年参加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组织的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信心树立、以赛促素养提升的目的。
2. "心动"到"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由"心动"到"行动",学校团委开展了"找目标,生动力,树信心,鼓干劲"的系列活动。"商校之星"评选不拘一格,已经连续举办24届的商校春晚群星灿烂。学生自报项目、自定规则、自己组织的"商校吉尼斯"竞赛,"PK"的项目五花八门,激情广场、特色运动会、商校好声音、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队列比赛、篮球比赛……给学生搭建了展示风采、拓展个性、发展成长的舞台,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收获信心。每年30余项文化活动,每年各项活动约为20000人次参与其中,平均每名学生每年参加5项活动。在活动中,许多学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次掌声、第一次被表扬、第一本荣誉证书……他们开始发现自己都不曾了解的潜能,开始挖掘埋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以前不知道,原来我也行。"自信、健康、阳光,重新回归他们身上。
3. 职场面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近职业。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积极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走进职业。团委组织开展了以晨训、礼训、"格子铺"、"商校大集"、综合素质达标等为载体的综合职业素养训练系列活动。如:综合素质达标,包括职业指导、专业教育、礼仪训练等于一体,考核职业道德、就业准备、身体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礼仪礼貌、英语口语、语言表达等内容。达标合格颁发综合职业素养证书,学校负责向企业推荐实习、就业,做到"不达标不出门,不合格不上岗"。组织开展了企业家课堂、劳模聊天室、职业偶像面对面、学长启导计划、创业"格子铺"等特色职业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陶冶、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行为养成。
4.责任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人成才。责任教育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了激发学生在人生关键时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成人意识,增强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完成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从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化,我校把每年的十月定为"成人月",10月18日定为"成人节"。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设计策划活动方案,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属于自己的18岁。活动包括: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隆重升旗,激发热情;点燃蜡烛,传递情感;走红地毯,过成人门;摆放标志,点亮人生;庄严宣誓,奉献社会;佩戴徽章,见证成人;诵读青春,牢记使命;成人心声,寄语未来;真情互动,情感交融;演练技能,展示风采;奉上鲜花,感谢师恩;郑重签名,担当责任;许下心愿,寄托希望等主要环节和固定的模式。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今后肩上将要承担的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对自己的沉甸甸的责任,进而能够珍惜青春,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更好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5. 突出个性成长,使学生在社团中全面发展。团委本着"突出职业技能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打造青春激扬的学校社团文化,把社团建设与学生个性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就业创业的职业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个性成长搭建实践平台。建设了具有商校特色的近50个学生社团。有名扬职校的国旗班,有个性飞扬的格子铺创业园,有多次承担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表彰大会服务的礼仪队,有彰显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太极拳队,有珠宝社、模特队、话剧社、书法、轮滑社、舞蹈等。通过社团的活动,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示了风采,点燃了激情,收获了自信,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
2012年在第三届北京高校国旗仪仗队检阅式上,我校国旗班作为唯一参赛的职业院校,与来自北大、清华等30余所高校的国旗仪仗队同场竞技,获得三等奖。从学校国旗班走出的"真正的战士"已经有10余名,有的已经在部队考取军校,进一步深造,有的已经转成士官,继续服役。正是有了在学校"当兵"的经历,使得他们对祖国、对责任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与认识。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从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收获一种启迪,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学会一种本领,感受一份愉悦,实现一次成功,树立一份信心,促进了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
三、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技能学雷锋新模式
团委积极为学生搭建了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坚持开展常态化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社区,用技能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形成了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文化,把志愿者精神与职业文化结合起来,把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以技能学雷锋为抓手,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负责精神。
多年来,团委坚持学雷锋常态化,积极建立校外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北京市第二福利院及北七家镇所属的19个社区,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周"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教智障孩子手工编织,用自己作品美化环境;教居民假钞识别、修理清洗眼镜、首饰清洗,编制手链、项链等珠宝绳结;帮助老人学习电脑知识,制作网线,进行计算机组装及硬件修理等。在志愿服务中,既深化了学生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强化了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念。同时,全面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成果与中职学生的风采,加强了学校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校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支撑能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以技能学雷锋为特色,以与社区共建长效机制为创新点,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并给予了"职业教育学雷锋新模式"的积极评价。
四、创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提升青年学生发展力和竞争力
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了"德能兼备,九训共育,人人出彩"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按照"七化"原则(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亲情化氛围、企业化标准、军事化训练、学习化组织、现代化模式),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主线,对接优秀企业文化,把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把职业精神培养和职业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实施以课程、教育管理服务、晨训、礼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实训8S管理、文明风采竞赛和安全能力训练"九训"为载体的训练,将综合职业素养训练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创新晨读模式。"读训树自信、读训明目标、读训提素养、读训助梦想。"学校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内容,实施"读训赛评四位一体"的晨训模式。内容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编写了对接素养指标、特色鲜明的晨训读本《晨读时光》;形式上坚持实践育人,将晨读训练与礼仪训练、职业行为养成有机结合;实施中坚持"三全"育人,团委与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整体合力。通过人人参与、天天坚持的晨训,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增强理想信念;增进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职业素养。"在北京商校我看到了中国青年好学上进的良好形象,也看到了未来中国强大的基础。"这是韩国济州女子高等商业学校校长到学校参观晨训时,由衷发出的感慨。
创新礼训模式。学校按照职业化、标准化原则和企业化标准,将晨读与礼训有机结合,实施了具有现代服务业特色和商校特点的礼仪训练。开发礼训教材《学生礼仪训练指导手册》,拍摄礼训示范片,使礼仪训练标准化;坚持课堂训练与课外活动训练相结合,日常训练和考核达标、比赛展示相结合,使礼仪训练常态化;通过固定的时间、专用的教材、专门的教师组织指导训练,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在训练中融入对仪容仪表、精神面貌以及坐姿和站姿的礼仪规范。形成了一套面向人人的分层递进、梯度达标的训练方案,有一套完整的校本教材、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指导队伍,有固定的时间,有明确的任务,有达标考核标准,有竞赛和汇报展示。使礼训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人讲礼仪、重规范的良好风尚。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双证书"取证率达到100%。学生自信、友善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展现了商校良好的育人质量。"商校学生不光技术好,而且知礼仪、懂规矩、有爱心、讲诚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我们欢迎。"这是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普遍评价,学校已因此成为许多知名企业录取员工的首选。学生家长称赞学校是值得信赖、令人满意的学校。他们动情地说:"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孩子们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太让我们震撼了!我们真的选对学校了!我们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骄傲和自豪!"
北京商校共青团组织紧抓时代脉搏,以理想信念为旗帜引领,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企业社会人才需求,努力为学生搭建逐梦的舞台和成长的平台,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的实践中,让学生在共青团组织中激发梦想、追逐梦想、成就梦想。使每一名中职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汇聚青春能量奏响筑梦华章
在改革实践新征程中书写出彩人生
沈阳市装备制造学校团委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是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脚步孕育而生的沈阳市首家万人规模职业学校。多年来终始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宗旨,本着打造"最具行业影响力、较强的社会吸引力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引领沈阳职业教育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校视察,对学校的发展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2011年7月,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批准,学校正式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工作。
多年来,我校团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坚持育人为首要工作目标,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中心,以搭建"四项"素质教育平台为载体,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敏锐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现将我校团委工作体系汇报如下:
一、搭建政治理论共享平台,在深化思想引领上有实效
面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多样,校团委时刻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作为第一要务,以强化理论引领和新媒体宣传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校团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纪念建党、建团和五四运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等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彩虹人生"、"与人生对话"、"中国梦·我的梦"、"像雷锋那样做人"等形式多样、特色创新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把"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作为沈装学生共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校青年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校团委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大力做好"三结合":第一,结合党史、国情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最新党团理论写进教材、走进课堂、走向学生心灵。第二,依托业余党校及团员学生座谈会,结合时事政治、党政方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着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学生队伍。第三,结合传统文化学习,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蕴含着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道德素养。
3.拓宽新媒体宣传领域。校团委一直以来注重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努力探索和创新适应团员学生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的行之有效宣传方式、方法和手段,加强团的信息上报下传工作,提高团的舆论引导能力。一方面成功创作《你是青年》之梦想家微电影,用微言传播大义,使其成为沈装青年的意识自觉;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校园网、QQ群等媒体宣传媒介,及时向学生传递校园活动信息,宣传优秀人物事迹,并再探索利用人人网、微信群、微博、微视等新传播平台深化宣传工作内涵,通过网上团支部、QQ群等方式,稳步推进团支部工作进网络,使舆论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导团员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在提升学生技能上有方法
职业素养培养项目是校团委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发展上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为使职业素质培养更富成效,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开展"塑心工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以此提升职业技能。
1.树立职业理想。在新生入学之初,校团委通过举办开学典礼、中职教育发展状况及行业前景分析报告会、中职毕业生就业发展方向讲座及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学好知识和技能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憧憬未来职业,勾勒职业蓝图,树立职业理想。
2.形成职业意识。校团委定期组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给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意识。通过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本专业发展状况、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和行业背景及内在联系、就业岗位、就业前景、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使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大事,启发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素养与水平。通过"职业素养七要求",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个性的发展应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在职业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3.培养职业道德。校团委以升旗仪式、班团会为切入点,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同步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德育教育每月突出一个大主题,每周突出一个小主题,全年形成一个教育系列,把职业道德置于重要地位,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到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学生懂得职业义务,崇尚职业精神,追求职业荣誉,通过开展"塑心工程",不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
4.养成职业习惯。为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校团委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严格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迈入校门第一步开始,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六大板块(两操、两检、纪律、卫生、宿舍和实训),教育学生从小事、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开始,形成纪律性、组织性及规范性观念,结合"日常行为六做到",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同时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增长礼仪知识,培养高雅气质,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为今后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开端。
5.提高职业技能。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中的"软实力",校团委与沈阳棋盘山团校素质拓展活动中心达成协议,成立校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定期选拔学生到训练基地进行锻炼。通过绝壁求生、信任背摔、穿越封锁线、信任行走等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人共处的合作能力,进而提高职业技能。
三、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在开展精品活动上有突破
校团委以学生会和社团为依托,突出职校特色,围绕职业素质培养,精心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校园文化艺术类活动,打造全方位的活动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校园活动异彩纷呈
a.文体艺术类
以承办"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为龙头,为学生创造发挥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多次成功举办大型"青春向上"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篮足赛、大合唱比赛、书画展、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青春才华,提高了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自信心。
b.育人教育类
以提升我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爱国爱校教育活动、"责任o人生"、4.18成人节活动、"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学雷锋活动、"学文明、习礼仪"活动等,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意识,提高文化修养水平。
c.安全教育类
以珍爱生命为重点,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课堂、模拟法庭、法制报告,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建立安全基地、开展"安全活动月"、"六个一"系列活动,从消防、交通、食品、防灾减灾及实习实训等方面,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增强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d.荣誉激励类
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为目的,鼓励学生进取拼搏,争先创优。校团委通过深入人心的激励方式,开展"两优一先"、"沈装团员之星"、"双十佳"、"青马工程"、"学代会"等团学活动,树立学习、技能、感恩、文明的典型,使全体同学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做最优秀的自己"的信念。
e.实践创新类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导向,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工业博物馆、工厂等地参观,使学生感受历史,受到启迪,开拓视野;开展"科技创新周"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中:装备模型设计团队荣获中国机器人FLL工程设计赛银奖,航模设计团队曾荣获全国创意模型大赛(东北赛区)团体第一名等荣誉。
2. 社团建设蓬勃发展
成立学生社团不仅是我校团委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学校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
a.社团的发展建设
校团委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发展和建设,为每个社团选派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指导老师,逐步完善各个社团的建设工作,稳步打造我校各类社团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学生社团总数已经由创办之初的4个发展到25个,且能长期性的开展活动。近两年新增社团有汽车社、吉他社、街舞社、爱心社、礼仪社、动漫社等,已在广大同学中产生很大影响力。各学生社团定位清晰,活动目标明确,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接受目标导向,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对学生社团实施精细化管理,日常活动做到"八有":有时间保障、有规范、有激励、有要求、有活动记载、有活动报道、有参与率、有成果。
b.社团活动
我校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活动展现出了积极、乐观、自信的青春风采和努力学习、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了我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并发现和挖掘了在各类活动中富有潜质的学生,凸显校园特色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各社团在校大型文艺汇演、校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上都有精彩演出,特别是我校话剧社团排演的"模拟法庭"活动,连演多场,多次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辽宁电视台对此项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报道,使学生受益匪浅。
c.社团硬件设施改造
专门建立了学生社团活动中心,配备相关文艺演出音响等设备,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搭建就业辅助平台,在服务学生发展上有作为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校团委联合校内有关部门,以企业需求、就业能力为基础,建成就业训练项目,提高就业水平,培养就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
1.建立职业生涯导航中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启自己精彩的职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设有"行业新闻"、"行业精英"、"设计大赛"、"教学资源"、"招聘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继续教育"等版块。通过论坛互动和在线QQ交流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顶岗实习前,教师要求学生定期登陆平台,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参与讨论。通过平台让学生确立了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最后在生涯规划版块里运用多种方法制定符合自己的规划。
2.探索重点专业培养模式。为切实提升学校就业率,校团委联合市青联、青企协深入合作企业,广泛开展调研与论证,确立了"能力结构全覆盖、技能考核全过程、职业素养全方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全理念",引领重点建设专业,深化和发展了以双证融合为核心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附:5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览表
以"三全理念"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各重点专业的能力与品质,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期内,校团委充分利用市青企协资源,与华晨宝马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德国EBG集团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覆盖率达到重点建设专业学生数的60%以上;各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的"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1. 组建就业服务中心。随着学校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校团委促
进就业能力的不断加大,经学校批准,校团委专门成立了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侧重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服务中心来系统化的整合校外资源,以便更好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构建良好的工作平台。服务中心曾多次邀请优秀校友和著名企业家来校作事迹报告,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从而更好的来规划未来就业之路。同时,充分利用市青联、青企协组织优势,专门聘请了市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来长期为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方向指导,为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此外,依托学校良好的口碑和与相关企业单位的友好合作关系,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企业送岗位进校园活动,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工作,过去一年通过活化各种资源,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20余个,有效缓解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学校团委还不断探索、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强化育人效果,共建成学生中心5个,职业素质拓展基地1个。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满意度高于85%,毕业生在两年内在企业第一岗位的稳定率在70%以上。
在未来的工作中,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团委将继续加大力度挖掘中职学校学生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共青团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拓展工作领域,在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中绽放光彩,为中职共青团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写好沈装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