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 校企合作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团委
一、价值引领,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企业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同样的手表配件、轿车零件,在国内组装与瑞士、德国原装,其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为什么相差悬殊?为什么我们的成熟技术在生产中得不到应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高素质的劳动者紧缺。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是全国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浙江省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在财富榜单上排名第345位。从我们集团对2万名员工的素质要求来看,职业道德要求最高,其次是工作态度,再次是综合能力,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职业道德第一、工作态度第二、综合能力第三”。
1.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企业用人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关心劳动者的能力有多大,更关心的是他值不值得信赖。企业把承载资产、技术的某一岗位交给他,他是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还是利欲熏心、为己所用?这就取决于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从企业人力资源的角度看,没有职业道德的员工破坏力极强。缺少了职业道德,往往能力越强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大家所熟悉的是:拥有二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店--巴林银行,是如何毁在一个期货操作员的手里的。曾经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7位的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企业--美国安然公司一夜之间的轰然倒下,最早也是源于两个主管挪用公款。前几年,浙江某省属企业的前高管人员利用复杂的股权结构侵吞了上千万的国有资产。这个股权结构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原来一家100%国有控股企业,其关联企业多达上百家,股权结构图在一张A3纸上都画不下。
2.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力是你所能做的,态度决定你能做多好。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应聘人才的工作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对4695位企业经营者作了一项调研,请这些涵盖大中小、东中西、国有民营的经营管理者,提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职业态度,结果显示,居于首位的选择是“诚实守信”(比重为63.6%),第二位的是“爱岗敬业”(54.4%)。这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态度。的确,忠诚度是衡量企业劳动者态度的一个标杆,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它能不能从内部提拔重要的管理人员。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美国宝洁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经理人员95%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爱岗敬业不仅仅是指几十年如一日的定力和坚守,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德国大众公司有一句著名的训言是:没有人能够想当然的保有一份好工作,而是要靠责任心去争取一份好工作。
3.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按照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企业转型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的进程决定了对劳动者能力的动态要求。一般说来,在工业经济的初期,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基本局限于分工极细的实用性知识和单一岗位的专业技能。比如,车工、钳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流水线上某一种产品工序上的任务。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进程的日益临近,目前,职场的技术含量、岗位变动性已今非昔比。劳动者必须具备如英法专家所说“潜质”、德国学者所关注的“关键性能力”、“可迁移能力”,以及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多元智能”。比如,一个学习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营销的业务知识,还要懂得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业务,还要了解汽车装潢、清洗、保养、维修、事故处置等这一产业链上的一系列能力。因此,企业人力资本中所谓“高技能”的含义,更多的体现为了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更多更先进的核心技能,如有效的沟通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各类技巧、团队合作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要求在特定领域、甚至是交叉领域具备基于高层次知识上的高度专业技能。如原来由车工、钳工生产的模具等产品,慢慢的将为3D打印等技术所替代。
二、校企合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顺利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中的一个亮点是企业可以成为办学主体。企业办学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是: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办学,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劣势主要是:企业主导职业教育可能会过分强化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与工具性,造成人才培养中教育属性的缺失。另外,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一般应是行业的引领性企业来办学。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行业引领性企业--浙江省物产集团下属的一所高职院校。从2004年开始,双方逐步利用各自的优势,通过“龙头引领、战略合作、制度保障、需求对接、设施共享、人才共用、信息互通”的校企融合的开放办学模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成为了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集团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合作期间,集团在学校投入6000万元建设人才学院,近百名高管团队成员成为了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每年提供60万物产示范生奖学金,从每届新生中按5%的比例选拔示范生实行订单培养。
在全方位合作的背景下,物产集团团委和学校团委也在社会实践、学生骨干挂职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集团各成员公司及部门接纳团干部和学生骨干定期或不定期到集团挂职实践,协助企业开展商情调研、业务分析、方案设计等管理咨询工作。在深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团干部和学生骨干们发现,在企业的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领域,有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广阔空间。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们在深入集团下属200家4S店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改变汽车清洗的某一流程,不仅能洗得更干净、效率更高,而且每年每家企业能够节约20万元的费用。他们重新设计的流程最终被企业所采用,这一事例也引起了团省委、企业、学校等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团省委学校部的支持下,2007年12月,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正式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起开幕,学校还承办了工艺革新和流程优化竞赛单位的比赛,以古陶瓷修复工艺革新、汽车清洗流程优化、财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等为代表的7件作品获得了特等奖一项、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荣获了“最佳表现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亲缘性。只要双方目标一致、深度合作,是能够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
好玩,玩好--创新创业教育起点和指向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本学习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从觉得好玩开始,以学生玩好为目标,激发学生求新和创造的天性,提供合适的项目,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是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三大支柱。
好玩,应是喜爱的才会自动介入。激发学生求新和创造的天性,是双创教育的前提。学生社团是学生个性发展、特长显现、自我完善的最佳土壤。双创活动和社团结合,是双创教育的优先选择。
学校2005开始推行“社团学分制”,2008年推出创业课程,将学生社团建设和双创教育融为一体,以学生社团为阵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启了中职生创新创业的大门。学校当前拥有38个学生社团,其中杭州市精品社团3个、优秀及特色社团3个,令人惊叹的学生创业活动每天都在学校上演,其产生的积极效果惠及全校80%以上的学生,并扩大到许多兄弟学校。2009年6月,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中职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试点学校。
好玩,必是适合的才会自觉持续。提供合适的项目,是双创教育的根基。项目确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是双创实践的生命线。
学校对经营性社团,一律给活动经费、配指导教师、奖励学分;扶持重点项目,做成经典品牌。“悠然阁”是中职生跨专业的自主创业的团队,浙江省第一个正式经工商注册的中职学生创业社团,目前已开发产品20多种,构建了立体营销创业模式,实现了网络营销与现场实物营销同步。“邮游友”(“集邮、旅游、交友”各取一字)参照行业旅行社经营模式开展活动:开发以邮和票为特色的旅游线路;创作和开发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旅游产品。社团所创“运河申遗”个性化邮票被市民抢购一空;与旅游公司持续合作开发旅游新产品。
学校同时从促进专业建设出发,有意识的引导建立新社团。基于电子商务大赛,打通网络专业、商务专业、会计专业,遴选学生建立“淘宝小卖家”;基于无线电测向竞赛,在电气专业建立“绿色电子社”,在多届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斩获殊荣,所研发测向仪器已经得到市场较大订单;环保专业的“绿之翼”社团年年参加省市及国家环保竞赛,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被评为浙江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不仅项目选定上下互动,社团指导教师的选择配备,走的也是混合路线,即学生指名邀请和专业学科组协调指派相结合。首先,合适就是好,合适的首要条件是“有愿意和学生一起捣鼓的热情”。学校双创金牌教师团队中,“专业出身”是主体,爱好和兴趣使然的也份额不小。其次学校把双创指导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合一思考。双创指导教师应该是优秀的职校教师,综合要求很高,需要有“现在时”的专业背景,有比较敏锐的市场意识,还有不计名利、忘我投入的奉献精神。学校在教师专业培养工作中,把双创指导教师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双创教育不是一个独立存在,是学校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彰显“职性”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除了有组织、有师资、有课程、有项目、有竞赛之外,她还需有个顶层设计。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在专业建设部分中就提出了“一专业一项目一品牌”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部分中明确了“基于专业、结合生活、突出创新”的社团建设纲领。双创教育是一个鲜亮的交汇点,需要学校去精心编织好、发挥利用好。
好玩只是开启,玩好才是目的。双创教育不是让学生紧盯着名利,而是自我成长,是正确意识和优良能力的培养。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是双创教育得以永续的不竭动力。
2013学年伊始,学校成立并启用“中策(青鸿)创新创业园”(香港青鸿国际贸易公司全程资助支持园区工作),以“学校规划和主导下的学生自主经营”为指导思想,给全校经营性学生社团提供一个全新平台,使学校双创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结合园区建设,学校确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十百千工程”,即孵化出10个优秀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出100名创新创业学生骨干,落实好1000名学生实际的、较长时间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是为了培养老板,圆大家的发财梦;而是为了培育诚实守信、有明晰市场意识、具备初步经营和管理能力的普通人。
园区有准入机制,主要面向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方案设计的得奖者,以及校园优秀学生社团。园区采取“一部两室七团”的组织架构,即一个会计服务部,统一规范日常财务核算,为整个园区把好财务关;两室指“创新指导工作室”和“创业指导工作室”,由园内两个社团的指导教师主持,以服务优秀社团为依托;七团指的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七个经营性学生社团。园区有明确的运营管理,各入园社团在运营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遵守园区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和两个指导工作室的协议;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两个指导工作室对团队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予以指导帮助。
园区是一个“人才孵化器”,不是“创收赢利示范点”。学校不应该刻意“制造繁荣”--把校园内固有的业务(如食品、文化生活用品)“圈”给学生做,更不应该完全凭借学校资源,甚至动用社会关系,炮制双创明星。“孵化”的是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能力。只要学生诚实守信、遵章守法,把自己的创业设想、经营思路、管理方法得以实践,即使无利,哪怕亏本,也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
当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专业教学,主动征询企业现实需求,广泛整合专家和能工巧匠资源,延揽企业的“大脑”--研发机构进驻校园,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当企业研发团队的助手,简言之,把双创师生团队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求高深、只求实用,把职教师生融合到中小企业产品开发和改良中去才是康庄大道。
加强团组织建设 打造活力共青团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团委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在校生5603人。团委下设旅游、汽车、商业、空乘、财会、信息工程等六个团总支,118个团支部,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
一、用理想的旗帜引领青年的脚步
(一)从学生需求出发,让“三会一课”生动起来
我校“三会一课”针对中职生特点灵活采用学习交流会、故事分享会、辩论会、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在团课上,我校共青团创新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七彩团课”,与厦门航空、夏商集团等企业的团组织成立共建关系,团课不仅团干讲,还请来对口企业的管理者进校讲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培养,学生也在企业团组织的带领下到企业学习、实践,从而生动的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职业需求联系起来,受到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丰富社团活动,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
1.机制保障
我校现有社团67个,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覆盖面达95%以上。学校对社团发展给予了机制和资金上的充分保障。专业教师在社团的授课计算课时,纳入年终的考核,与评聘相结合;指导社团成绩突出的教师拥有评优评选的绿色通道;还同时聘请企业专业能手进校指导社团活动。
2.搭建平台
校团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青年创造各种参加职业培训及行业大赛的机会,挖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潜能。其中,我校学生创业社团颇具特色。闽南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创业社团在我校受众面很广,诞生了不少校园小老板,对许多学生日后的创业实践更是一个启蒙。例如校园格子铺社团,它采用“商业地产”运作模式,格子铺商会负责招商将格子出租给格主,格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格子铺租金和部分商品义卖金则纳入格子铺“爱心基金”,用于同学们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我校所倡导的“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儒商精神。
为了让学生的创业实践更顺利,校团委联系了YBC、校企大联盟等组织的优秀企业家进校做学生的“创业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进行创业项目扶持和经营指导,还经常组织校园小商品交易会,让学生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通畅、更科学。在他们的指导下,就是这小小的格子铺,学生也能拓宽经营渠道,线上线下同时经营,部分格主每月平均盈利达4000元以上。
所以,当我们的组织能够紧紧联系青年,服务青年,从青年最根本的需求出发,能为他的人生带来更多出彩的机会,那么我们又何须担心青年不跟团走呢?
二、用多彩的活动吸引青春的目光
我们从青年的喜好出发,广泛开展歌手大赛、街舞比赛、文艺晚会、礼仪之星比赛等让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抓特色、树品牌,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里我想重点分享两个活动:
1.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在我校,像“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样的励志故事分享会已经持续了近四年,我们请进了大量成功校友返校给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激励他们在最美的年华里珍惜时光,用奋斗的汗水,兑现青春的无悔。但是,在分享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成功校友的返校讲座时间有限,受众学生和覆盖面也有限,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感受奋斗的力量?我们想除了“请进来”,还能“走出去”。于是创设了学生讲师团,走进那些成功校友的企业,去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回校后编制成册,再以主题团日的形式到各支部广泛分享,让正能量传递的时空充分扩容。也正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在我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4月当“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团走进我校时,同学们争相参与,甚至一票难求。场上提问和互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2.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
这是我校共青团的又一项品牌活动,通过寻找身边的感动典型,引领青年向上、向善。在这个活动中,6000名师生全员参与,通过全校海选、支部推荐、网络宣传、投票等环节,选出师生身边最草根、最震撼、粉丝量最大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有在平凡中的点滴付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有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例如,有位感动人物叫黄永岩,在一次志愿服务中结识了定安社区的孤寡老人于奶奶,从此他便悉心照顾这位素昧平生的贫困老人,2年来每个周末风雨无阻。以前爱逛街买名牌的他再也不挥霍了,开始省吃俭用,省下钱来帮助奶奶,为她洗衣做饭,陪她看病就医。永岩的善举感动了身边的同学,今年他实习离开厦门,学弟学妹们就接过了爱的接力棒,继续照顾于奶奶,还有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也陆续加入了进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这个90后用他最朴实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而这样的感动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润物无声却铿锵有力。如今,感动校园4年来的坚持,已深深根植学生当中。我们欣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从最初的被感动到传递感动最后制造感动,他们不断体验着生命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使自己在岁月更迭,时光交汇中始终坚守着信念,感恩时代,共言担当!
三、用新颖的形式传播青春的声音
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微博、微信、QQ群成了青少年普遍掌握的交流方式。我校团委从新媒体入手,改版门户网站、开微博、建QQ群,搭建网络平台。校团委先后开通官方认证微博1个,社团微博65个,覆盖学生20000余人。通过原创发布、转发点评、微直播、微访谈、微博投票等形式,与中职青年交流互动。微博是我校重要的志愿服务交流平台,校团委通过微博先后发起“微公益”活动36次,吸引1.8万人次志愿者参加,并通过微博为侨英小学的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71个。我校还在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采用微博大屏幕技术,让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吸引青年更多、覆盖青年更广。
我们还开通了微信,利用公众号第一时间推送团学资讯、行业动态和就业信息,服务青年。还有动漫制作、微电影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可以说,在当今时代抓住新媒体才能融入青少年,贴近他们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鸣点,从而利用新媒体引导服务青少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新理念 强化实践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团委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于2010年7月由原来的6所老牌中专学校整合而成,目前拥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近2万人。学校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在团四川省委、团成都市委的关心下,学校团委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创新全景、全域、全员的“三全”理念,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思想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以党校、团校为载体,通过创新党团员发展的仪式将党的要求、团的声音真正传达到每个学生心中;围绕“彩虹人生--我的中国梦”、“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一批团学骨干发出主流声音,以朋辈教育的方式影响身边的学生。学校团委还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开办“通志堂”大讲堂,实施百场讲座进校园计划;418个团支部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及道德争议开展大讨论。为构建立体传播平台,唱响“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旋律,团委抓住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会在我校成功举行的契机,利用学生聚集较多的贴吧、QQ群、微信、学生电视台等新媒体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成生动的FLASH、微电影、视频对学生进行线上引导;线下,全体团委老师实施“走进学生、做学生友”计划,将“键对键”的远距离交流转变为“面对面”的有温度的沟通;团委聘请了学校关工委老教师对“知、行”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和转化。通过系列的常规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感恩、理性、乐观、包容”的积极心态。
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学生公民素养。团委进行了“公共场合降低您的讲话分贝”、“乘坐电梯左行右立”、“不得在建筑物上乱涂乱刻”等文明礼仪宣讲,开展“文明礼仪示范标兵”评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倡导光盘行动、节约用水,节约使用实训原材料,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开展寝室内务竞赛,低碳环保、认识PM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环境和生态意识。进行了校园禁烟和终身不碰毒品宣传警示教育,邀请法官进教室说法,将警务室设在校园,树立学生法制意识。聘请企业能手到校担任班主任助理,推进“思想意识员工化,班级文化企业化,日常行为职业化,专业训练标准化,身体素质适应化”班级五化教育,树立学生的员工意识。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清正廉洁意识。通过活动和宣传将规则意识植入学生大脑并外显在自己的行为上,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
三、促进民族融合,创建温馨和谐家园。我校共有18个民族的同学,同时也是四川省接收藏区“9+3”学生最多的学校。针对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差的情况,我们立足培养学生“五个一”,即“一口清楚的普通话、一手端正的中文字、一副得体的仪容、一种受人喜欢的性格、一生能体面生活的本领”,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成立了“9+3”学生舞蹈队、合唱团,开展送文艺进社区活动。以“洁牙行动”“一封家书”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开展“汉藏一家亲”主题团日活动,让汉藏学生手拉手结对子。我们还坚持开展藏区“9+3”学生家访千里行活动,资助藏区牧区贫困学校体育运动器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选派泽让东州同学参加了团四川省委组织的“四川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暨藏区‘9+3’学生骨干培训班”后进步非常大,成功地劝回在老家准备参与自焚的表哥。正确的引导、丰富的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得到成长,同时也将正面影响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四、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校团委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供需对接平台。校内,开辟了图书馆职场实践基地、校园疾风速递、党员示范岗和学生创业超市。校外,与“现代五项”定期合作,承接国际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在敬老院设立了志愿服务基地;与镇文化站开展“志愿服务积分换服务”的活动;承接成都新会展中心汽车展销、房交会、糖酒会等大型活动志愿工作;成都地铁、二环BRT活跃着半数以上成工职校的学生;每年春运期间我校有近1000名学生参与到铁路运输服务工作中,兼职协会每年为学生提供近800个兼职岗位。目前,团四川省委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四川青年公益行”、“志愿四川、青春同行”等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锻炼平台,学生在实践的平台上增长了才干、磨炼了品质。
五、完善成长记录,搭建学生成长摇篮。学校团委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开展“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的成长历程收集整理成册,人手一册成长记录。开展过成人门、重现古代成人礼、“与人生对话”等成人宣誓仪式。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全校学生家长到校,参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亲睹孩子展示技能与手艺,体验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促进职校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根据成都团市委组织的“青情家园计划”,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
六、丰富各项活动,恪守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拥有注册社团83个,有许多社团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健美操队获得“浩沙杯”、“体彩杯”等比赛7个奖项的全国一等奖。彝族学生组建“指路组合”,参加成都市政府外事办组织的“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获得高度评价,现已发行唱片。民族舞蹈协会获得《当代职校生》杂志的报道。学生活动秉承“年年有计划、期期有总结、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理念。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经典诵读”、“尊师重教”“红五月”、“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月活动,利用活动将“大道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七、开展三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校团委成立了技能交流协会、“DIY工作室”、广告创意工作室和学生创新工作室,培养了大量的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并搭建平台让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变成成果:创新工作室发明的机器人,在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大赛上获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学生发明的“嵌入式全自动电饭煲”和“理实一体化课桌”,目前正在进行“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决赛。我们充分利用团市委“成都创业沙龙·青年融创汇”平台,为学校开展的青年创业提供支撑,逐步完善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学校以德育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国内各层面,积极发挥了示范作用;全国技能大赛100余名同学获奖;近1000名“9+3”学生考取高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应征入伍;近三年学校团委为生病等困难学生募集近80万元。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两次到校视察,对学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灵魂工程。我们将一如既往恪守这一核心内容,坚持将学生培养成“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