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3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5年02月12日
 

2014年学校共青团创新试点工作总结会暨201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交流发言材料(二)

抓契机 创特色 促活跃
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打造工作新常态
共青团广东省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委员会

  一、基本概况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是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享有“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东莞市长安镇。学校团委成立于1994年12月,现有团委委员7人,其中教师委员3人,学生委员4人,35个团支部。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共2207人,团员人数1409人,占在校总人数的63.8%。

  二、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我校被列为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中职基础团务管理和团员意识教育”项目创新试点单位,学校团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实施纲要,抓住契机,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团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团的建设、团课运作和团员意识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抓契机,顶层设计,增强团建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组织领导,推进创新试点工作。学校抓住创新试点契机,成立了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团委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及其它职能部门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团委,积极研究实施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先后制定《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共青团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了《党建带团建主题团课的实施要点》,印发了《共青团创新试点“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方案》等文件,系统推进了创新试点的立项、试点、中期评估,再推进等工作。

  坚持“六有”原则,规范基础团务管理。一年来,校团委依靠组织力量,用“六有”原则规范团务管理,即坚持“有队伍”,配备团干部队伍,目前,团委设3名专职团干部;坚持“有课程”,坚持团课课程规范化,制定学期培训课程大纲;坚持“有标准”,严把入团关,规范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推荐、班主任和专业部鉴定、团委审核四大团员发展程序;坚持“有档案”,做好团员的团籍注册常规工作;坚持“有形象”,执行开展团日活动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的制度;坚持“有方案”,要求各团支部开展支部活动、主题团日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方案和计划。

  坚持“六纳入”体系,增强团建发展新动力。以试点为契机,坚持“六纳入”,增强团建发展新动力,即:纳入党建带团建体系、纳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纳入就业创业体系、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纳入教学体系。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把团建工作融入我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服务我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创特色,内涵驱动,打造团课运作的新模式

  突出师生互动,以党建带团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作为主题团课巡讲的教材,一字一课,每课含有认知、感悟、自省、体验、实践、养成等六项任务。学校党支部要求每一位党员教师至少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备课,参加展示的党员教师作为备课小组组长,确定主题课程,组织党员教师以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备课,并组成团课巡讲团。党员教师利用班会课、晚修等时间进行授课,课后由班级团支部收集学生意见反馈给党支部,由党支部归纳意见并反馈给巡讲团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主题团课内容。

  突出内涵驱动,以“新团课”助成长。一年来,团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编写了“学生成长十字箴言”歌,并以“十字箴言”作为“团课”的主要抓手,创设团员意识教育的新体系。学校还建立了团课专版选课系统,由各班团支部组织学生选老师授课。丰富生动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举止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训练,养成了中职学生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很多学生表示:“这种团课我们很喜欢,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主题团课开展至今,已经有60多名教师开展了400多节团课,让众多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团组织靠拢,在校生递交入团申请书的人数达到100%。

  突出新媒体互动,以“慕课”引领朋辈成长。一方面,引入新媒体互动。校本教材《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是一本与自媒体互动的书,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团课线上线下互动。书中收录了60个励志故事,每个故事都配备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进入故事所在的网页,发表感悟和评论,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向更多人传播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引入“慕课(MOOC)”模式。学校团委还采用“慕课(MOOC)”模式,让十名优秀党员围绕“十字箴言”中的十个字备课、录制了十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修养讲座”,形成了十节精品课,并挂到专题网站上,构建了学校自己的“慕课(MOOC)”网络学习系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三)促活跃,丰富载体,推进团员意识教育的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团委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共青团品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载体,促进了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常态化推进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一是评选先进团员,学校在每个团支部设立十个“十字箴言”团员形象大使,通过树典型、立榜样,让学生赶有目标,追有方向;二是开展“说出你心中的故事”团员系列访谈,通过别开生面的团员教育大会,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开展班级经典歌曲对抗赛,通过各班级团支部PK,让每个团员大胆说话,大声唱歌,大度待人,大方做事,以培养个人素养、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包容欣赏意识;四是开展“企业家走进校园”、“我与新莞人面对面”活动,邀请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杰出青年走进校园,讲述他们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开展校园快乐广播操活动,将“健康、快乐、时尚”等设计理念融入广播体操,让学生在新颖鲜活、不同于传统广播操的“快乐广播操”中,彰显共青团的青春活力;六是开展“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经营、自主创业的职业素质,积累就业创业经验,树立诚信经营、团队合作、爱心互助等职业道德意识;七是组建“学生宣讲团”,让“十字箴言学生宣讲团”宣讲团成员以“故事真人秀”的形式,围绕“我为故事人物代言”、“我为身边楷模代言”、“我为未来自己代言”等主题,走进各年级、各团支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下一步,我校团委将继续保持试点力度、保持推进工作的韧劲,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不断总结提升,让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在鲜艳的团旗引领下,走好职业生涯之路。

精准定位 团教合作 共促发展
共青团浙江省杭州市委员会

  根据团中央关于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有关要求,2014年,在团浙江省委的指导下,团杭州市委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中学共青团特点,明确了以学校共青团工作机制为试点方向,启动教育局团工委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团市委以明确定位为前提,以团教两家密切合作为保障,营造“教促团、团助教”的工作氛围,加强与市教育局的对接和联系,进一步提升中学共青团工作实效。

  一、找准定位促落实

  教育局团工委直属高中团组织23个,同时,对13个区县市教育局团工委实施业务指导。在此背景下,团市委进一步明确教育局团工委以娘家人、执行人、联络人和引路人的角色定位,使团的工作有情感、有落地。

  1.坚持党建带团建,做贴心娘家人。坚持党建带团建,从优化学校基层团干工作环境、关心团干发展角度,加大政策贯彻力度,扩大各项待遇落实覆盖面。去年1月,督促所有直属学校党组织与团组织签订《2014年学校党建带团建协议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批准10名学校团委负责人的任用申请基础上,及时督促学校落实所有新任团委负责人的干部身份和待遇。

  2.建立工作制度,做有力执行人。每月召开直属学校及主城区区属学校工作例会;坚持年初、年中、年末召开各区县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联席会议;坚持深入学校调研50余次,结合上级团组织考察、工作例会承办、年度考核等契机,对学校团委的基础团建、主题团活动等进行指导和督察。

  3.搭建各类平台,做工作联络人。以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校团干搭建信息互通、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QQ群、微信群;学期期末举行普高组、职高组的片组交流会;举行暑期团干交流会;举办区、县(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培训;开展主题团课观摩活动,带动团工作薄弱学校,促进全市学校团工作均衡发展。

  4.争取政策支持,做成长引路人。争取市教育局宣传德育处支持,推选学校共青团优秀论文12篇参加杭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并获奖(此获奖论文可视作职称评定论文);争取教育科学研究所、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支持,将团的“杰出岗位能手”评比与教育系统“教坛新秀”评比相结合,通过为获得比赛一等奖学校增加“教坛新秀”推荐名额,优化青年团干成长环境。

  二、团教结合促特色

  坚持“高立意、低重心、宽领域、多方位”的立体多维工作方法,从引领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促进教育特色在团工作中直接表达。

  1.青马工程进中学,探索分级培养体系。去年5月16日成立杭州“中学生青苗学院”,率先将“青马工程”引入中学。学员中50名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院辐射带动下,部分中学也结合实际将“青马工程”引入校内,如杭州旅游职业学校开设党校选修课,杭州第二中学预成立学生领袖学院,逐步探索中学“青马工程”分级培养机制。

  2.依托社团文化节,探索自主管理模式。一是体现自主性。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在市属中学选拔15名学生组建社团文化节学生组委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全部由组委会指导各校学生会开展,真正体现“我的节日我做主”。在组委会成员影响带动下,全市300多所中学开展本校社团文化节,20余万学生参与其中。二是体现公民意识。组织300余个社团走进100个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假期学业辅导、等服务,使学生社团从校内走向参与社会服务。在本地热门门户论坛19楼开设专题网页,集中展示各校社团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播报。

  3.发挥组织优势,深化成人主题教育。自1997年杭州市确定12月9日为杭州市“十八岁”成人节以来,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每年开展“成人预备期”主题教育,并指导教育局团工委具体实施。主题教育根据各阶段学生成长特点分年级分类别开展“三让”教育。如将生态文明融入高一的“让思维更科学”主题教育,开展“我给河流记周记”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二的“让心灵更美好”主题教育和高三的“让信念更坚定”主题教育中,分别开展“我身边的美丽”微感动活动和成人宣誓仪式。

  三、思考和体会

  在实践探索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团的工作应避免三种现象。一是避免重活动、轻基础的现象。注重场面的热闹,形式的好看,一些基础工作被边缘化。基础工作是所有工作的保障,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使团组织有持续生命力。二是避免重应景,轻长效的现象。随着各级各类部门、组织涉及学校的工作、活动越来越多,学校和学生的负担难免进一步加重,更要重视长效性的、机制性的工作坚持不懈。三避免重创新,轻常规的现象。团的工作不应为创新而创新,常规工作、传统工作往往是基础、是保障,也是经验,应更好的执行和继承,创新应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团工作对青年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杭州团市委始终坚持团教协同,共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使杭州中学团工作真正成为共青团基础工程。

系统谋划 务实推进 创新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

  近年来,团湖北省委把加强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制高点,以“虚功实做,难事长做”为指导原则,注重系统谋划和务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3月,我省共有18个项目获批团中央创新试点项目,其中思想引领类项目9个。我们以创新试点为契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的有效路径。

  一、以一体化分层教育为统揽,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整体性

  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要结合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核心是一体化,关键是分层。一是进行整体化设计。我们联合华中师范大学组成课题组,赴全省大中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座谈会、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撰写了3万多字的调查研究报告,系统“把脉”大中学生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力求整体化设计的针对性。二是探索不同阶段的有效衔接。通过探索实践,实现大中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要做到每个阶段的思想意识提前1-2年对接、后一阶段向前一阶段适当延伸、适当推动不同阶段的结对共建,打通工作边界、话语体系和承接关系。三是找准工作着力点。为了将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具体化、分层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试点过程中,我们把编撰《湖北省青少年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汇编》作为工作着力点,分不同的年级阶段征集、遴选、编撰优秀案例。

  二、以“青马工程”骨干培养为重点,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示范性

  一直以来,我们把“青马工程”骨干培养作为培养坚定追梦人的“示范区”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精品区”,细心呵护,精心培育。一是打造大学生骨干培养“高级班”。2014年,我省“青马工程”提升到省委层面,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和部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面向全省高校的优秀大二学生遴选确定了53名学员,培养周期为两年。省委书记李鸿忠两次与“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交心谈心,省财政专门划拨400余万元的工作经费。培训班把精读细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作为基础课,把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课,邀请典型人物和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成长导师,以组为单位选派团省委机关干部担任辅导员,组织学员开展乡镇挂职锻炼、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社会实践、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学员通过读原著、接地气、开小灶、吃粗粮,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二是提升校院两级学生骨干培训内容。为提升校院两级“青马工程”的培训内容,我们在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了“青马工程”创新试点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团委投入经费40万元,以校训校歌为载体,重点塑造大学生骨干的人文品格;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重点塑造实践品格;以“悦动青春”强身计划为载体,重点增强身心素质。三是探索“00后”优秀新团员跟踪培养计划。2014年是“00后”中学生大批入团的第一年,我们在武汉市开展“00后”优秀新团员跟踪培养计划创新试点工作,将“青马工程”从高校延伸至“00后”中学生,探索了适合“00后”团学骨干的“课堂+体验+调查+锻炼”的“4+”培养模式。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有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涵养青年学生的心灵。一是注重挖掘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华中师范大学团委的试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围绕已承办30届的全省“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这一品牌活动,进行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举办诵读经典、菊花笔会、汉服成人礼、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二是注重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孝感团市委的试点项目以本地特色文化——孝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家书传孝义、感恩父母情”书信感恩、“爱国崇孝文化进校园”、孝老敬老志愿服务等活动。洪山高中利用本校雷锋馆、雷锋广场、雷锋塑像等资源推进试点项目“用雷锋精神引领社团文化”,开设“雷锋文化”选修课,计算志愿服务学时,志愿服务社“礼仪分社”每年为国内外3000人次提供讲解服务。三是注重整合专业力量。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与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国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打造传统文化系列教育课程、培育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骨干队伍;孝感团市委与当地孝文化研究中心合作,挖掘孝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团委与叶英礼仪教育工作室合作,开发礼仪教材,自创礼仪操,共同推进试点项目的实施。

  四、以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为依托,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践性

  2013年6月,我们在全省学校团组织中启动了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大学生与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相融合。一是大力推进“1+X”结对共建。即1所高校团委分别与县市区、中学、企业、社区团组织结对共建,1所中学中职团委分别与企业、社区团组织结对共建,并把思想政治引领项目与组织建设叠加在一起,以项目带共建,以共建增活力。二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共建中重点建设一批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出台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开展提供了固定阵地和制度保障。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建立省级、校级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层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的评价,形成评价激励机制;将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纳入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考核,形成考核督办机制。截至目前,我省123所高校,结对县市区106个、中小学315所、企业171家、社区372个,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300多个,为大学生在实践中追寻中国梦提供了有效平台。

  目前,我省创新试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出版《湖北省青少年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汇编》,启动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教育试点,联合省教育厅等单位出台一体化分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办法;二是联合有关单位出台深化我省“青马工程”的实施意见,探索“青马工程”的常态化培养机制;三是整合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等资源,以诗歌诵读创作为抓手,实施“与诗同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程;四是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重点推进中学中职与社区、企业的共建共促。

发挥传统优势 创新活动载体
推动齐鲁校园“国学热”形成文化新常态
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团山东省委按照“广泛普及形成文化认知、因材施教提升文化认同、联系实际促进文化自觉、构建常态塑造文化自信”的工作思路,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齐鲁校园文化品牌”创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打造国学“第二课堂”为统领,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是举办首届山东省大中学生“国学达人”挑战赛。2014年2月以来,以儒学经典和诗词文学为重点,采取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低门槛、广参与、重普及”的原则,以“班班都有国学达人”为目标,面向全省大、中学校在校学生开展了“国学达人”挑战赛。截至11月,全省140余所高校分别开展班级、校级、市级选拔赛,覆盖学生超过100万。 

  二是举办2014年齐鲁学子“国学盛典”。11月27日晚,团山东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举办了2014年齐鲁学子国学盛典。活动通过学生民乐诗吟唱、传统武术、剪纸秀等节目表演,呈现了一场融中华传统、中国特色、齐鲁味道于一体的国学盛宴,使青年学生多方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知。

  三是开设“鲁学微课”和“国学微社区”。充分发挥全省团学新媒体工作矩阵的重要作用,依托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开设“鲁学微课”和“国学微社区”,通过动画故事、图文竞猜、知识问答等方式,开展专题授课和在线互动。

  二、以开展“国学走进校园”活动为抓手,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一是启动“孔子学堂”大学行活动。“孔子学堂”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的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团山东省委联合省教育厅、中国孔子基金会在高校开办“孔子学堂”,以其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专题研讨等活动,打造具有齐鲁文化特质的大学校园文化。

  二是开展山东省青少年中华成人礼示范活动。团山东省委连续多年举办了“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中华成人礼。2014年2月,在曲阜孔庙举行山东省青少年中华成人礼活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团山东省委制定了《山东省青少年18岁成人仪式规程》,归纳提升了儒家传统成人礼、登高立仁成人礼、乐水启智成人礼、红色传统成人礼、青春校园成人礼等五种活动模式和参考案例,使全省各级团学组织开展成人主题教育有章可循。

  三是积极开展“齐鲁学子朝圣行”游学体验活动。以省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借助孔子研究院、曲阜“三孔”、尼山圣境、邹城古城等文化资源,打造齐鲁学子传统文化游学体验基地,设计开展了系列游学体验活动。2014年,团山东省委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举办了四期“中华学子朝圣行”,1200名大学生通过游学朝圣、拜师励志的方式,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三、探索提升工作实效的新方法,在青年学生中形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一是突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学生开学之机,开展主题团日、报告会、分享会、辩论演讲等活动;广泛征集主题文化产品,大力挖掘宣传“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开展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是重点做好与团学骨干培养体系的结合。依托全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面向大学生骨干、高校团干部、中学中职团干部、青年教师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首创“小青马”的文化概念,构建起集“旗”、“徽”、“名”、“字”、“号”、“调”、“印”、“鉴”等于一体的山东“青马文化”传播体系。2014年开设省级专题培训班次6个,培养人数达800余人。

  三是着力抓好与学生社团的结合。举办了首届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精心设计开展12项传统文化活动,全省17市600多所中学、中职学校和100多所高等院校的1400多个在校注册社团参与其中。4月26日,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在济南举行,全省53个学生社团、400余名学生自发进行了诗词曲艺、传统武术、琴棋书画等节目展演。

  四、构建学校战线工作的新常态,在青年学生中增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经过一年的努力,团山东省委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5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和常务书记贺军科对我省《关于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情况的报告》进行圈阅,傅振邦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整合、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山东学校共青团特色名片,着力打造工作制高点,形成“一节一赛一学堂,一礼一拜一本书”的工作格局:举办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举办第二届山东省大中学生“国学达人”挑战赛,在全省高校设立30所“孔子学堂”;在全省举办五场“山东省青少年18岁成人礼”示范活动,制作、发行视频教学资料,深入开展“齐鲁学子朝圣行”游学体验活动,在全省大中学校开展“书香齐鲁”读书活动;同时,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青马工程、“三走”、“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具体工作有机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和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百万中学生结对子”“新疆学子百村行”为重点
创新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学校共青团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团新疆区委按照团中央工作部署的四个方面,突出思想引领中民族团结教育这条主线,创新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扎实推进“百万中学生结对子”活动。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新疆工作实际,我们积极推进新疆与内地中学生结对子和疆内民汉学生结对子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层层分解,双向促进。我们根据新疆中学基数和对口援疆计划,将结对指标层层分解到地州、县市团委,每月统计一次结对进度,并与对口援疆省市掌握的内地学校结对情况进行对照,双向促进结对工作进度。目前,新疆13个地州(市)的792所中学已与对口援疆省市中学结成对子,覆盖学生81万余人。二是抓点带面,稳步推进。我们要求各地在抓好学校结对的前提下,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先行启动书信交流,稳步推进共读一本书、同做一件事。同时,利用信息简报、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宣传工作亮点,推动整体工作形成声势。目前,新疆各族中学生已向结对伙伴寄信94318封,收到全国各地中学生来信80154封。三是强化督导,做实做深。团区委定期通报各地州结对子进度,并根据上报的结对明细表对基层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对工作不实的基层团组织进行通报,力促结对子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州团委利用工作QQ群、微信群加强对县级团委、中学团委书记的指导和督促,交流工作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四是立足基层,鼓励创新。我们要求基层在完成“三个一”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如乌苏市车排子镇中心校给辽阳市宏伟区实验学校结对伙伴寄去了手绘的新年贺卡,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中学收到了常德市第三中学结对伙伴寄来的板鸭和擂茶,复旦大学研支团通过微信平台动员大学生、内地新疆学生和城市白领给拜城二中学生写励志明信片,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深入开展“新疆学子百村行”活动。在团中央学校部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今年暑期我们以“青春心连心、共育团结花”为主题,开展了“新疆学子百村行”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50支重点实践团队、1353名大学生,分赴新疆10个地州,50个县市,深入基层127个村(社区)开展各类活动67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走访调研基层群众3000余人。一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使广大学生在了解区情社情的基础上接受教育。我们根据团中央学校部编写的调研问卷,组织48支团队重点在伊犁、喀什、和田等地的101个村通过访谈形式完成了2600份的调查问卷,掌握了基层青年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广大学生在调研访谈过程中,对基层群众生活、党的惠民政策、青年思想动态有了直观真切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自己虽然是新疆人,但实际上对于新疆农村一点也不了解,想象中的和真正看到的还是有很大差距。二是广泛开展“去极端化”宣讲,引导各族群众远离宗教极端。各实践团队围绕“反对暴力恐怖、抵制宗教极端”主题开展政策宣讲270余场,覆盖农村、社区居民3万余人。莎车县“7.28”暴恐案件发生后,新疆大学社会实践队牵头组织家住莎车县的13所高校的返乡学生100余人,深入全县85%的乡镇开展宣讲。同学们通过PPT的形式与农村青年分享自己在外地求学的真实经历,讲奋斗精神、讲世俗生活、讲民族团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扎实开展志愿服务,用真情付出促进民族团结。“新疆学子百村行”期间,各实践团队共开展支农支医支教服务50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1.4万余人;开展文体活动70余场,参与群众近2万人。各实践团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传播了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的精神。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全面深化“百万中学生结对子”活动,推动中学共青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发挥高校支教学生、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作用,建立“百万中学生结对子”导师团,指导基层少数民族中学生更好地与内地和疆内结对伙伴持续顺畅交流。二是争取对口援疆政策支持,启动“结对中学团委书记培训计划”,分批对结对中学团委书记进行结对培训。三是在落实“三个一”活动的基础上,推广“一张明信片”、“儿童绘本阅读”等创新做法,推动“结对子”活动形式创新。

  2.以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提升高校共青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平。一是依托“新疆学子百村行”品牌,有效整合各地假期返乡大学生资源,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经验分享、政策宣讲活动。二是深化“三走”活动和“共同的校园、多彩的舞台”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率和各民族学生互动率。三是加大少数民族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培养,引导少数民族师生在关键时刻发声亮剑、发声明理。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1期]2015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学校工作简报 第20期]“我跑长征路 天天有进步”——内蒙古中学中职学生开展“三年跑完长征路”红色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19期]共青团吴江区委扎实推进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
[学校工作简报 第18期]创新打造“筑梦导师团” 湖南“虚功实做”出真招
共青团北海市十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顺利召开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