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在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新增高校督导员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自1999年正式派出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赴青海、山西、河南进行服务以来,13年里,北京大学共选派180名志愿者赴西藏、新疆、云南、宁夏等7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开展了支教扶贫工作,为当地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01年起,北大组织了全国第一批赴藏支教志愿者,开始在雪域高原开展志愿服务;2006年,开始向新疆自治区团校派出志愿者;2007年,开始向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派出志愿者;2010年,开始向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派出志愿者。
经过一届又一届支教志愿者们的努力,北大支教工作得到各级部门的认可,共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3人次,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蒙晓燕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者。在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志愿者回信,在信中高度评价了北大开展的支教扶贫工作,更是对历届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在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争取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12年7月,我们共为服务地争取到资助金30余万元、图书6000余册、衣服10000余件、植树500余棵、开展各类讲座200余场,在服务地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当地政府、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北大支教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北大校领导一贯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管理工作。朱善璐书记到任不久,就与返校的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进行了亲切座谈。北大专门设立了研究生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常务副书记担任,教务部、研究生院、人事部、财务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其基本组成单位。每年寒假前志愿者结束半年的支教扶贫工作回到学校后,校领导都会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中期汇报会,听取志愿者的心得体会,并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期望和要求。每年的5月份,校领导和其他领导小组组成单位负责人都会前往实践服务地慰问志愿者。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志愿者的保障工作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在学校财政专门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北大以较高标准为志愿者报销往返车票,并为志愿者提供较高额度的生活补助。在志愿者支教期间,北大为志愿者提供了校内宿舍,并为志愿者报销在服务期间产生的邮寄、医疗费用等,真正解决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制度,创新管理
为贯彻团中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完善对研究生支教团的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朝制度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支教团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于2010年12月修订并正式出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实施以来,切合实际,成效显著,是指导北大研究生支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内容详实,实现全过程管理
项目办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目前工作实际,制定并出台《条例》,力求实现对研究生支教团的规范、有效管理。《条例》分为总则、分则两个部分。其中,分则包括九个章节,内容涵盖组织管理,志愿者选拔、培训、派遣、管理、考核、奖惩,政策保障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贯穿于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全过程。
(二)权责明确,落实协调保障职能
1、落实上级要求,维护良好合作关系
《条例》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了全国项目办的相关要求,注重维持服务地项目办、服务学校和北京大学的良好合作关系,确保支教团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条例》规定志愿者必须到服务地教学一线完成一年支教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参加非教育岗位的工作;规定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必须服从服务学校的安排,禁止单方终止招募协议、擅自缺勤离岗、工作日内出行旅游等行为。
2、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志愿者权益
《条例》明确规定了项目办、志愿者双方的权利义务,重视对志愿者在技能培训、人身安全、经济补贴、工龄、户口档案、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方面权益的保障。
三、举措创新,推动精致化发展
(一)、创新选拔环节,考察志愿者综合素质
为全面考察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服务地的人才需求,项目办于2010年开始在志愿者招募选拔过程中对选拔环节进行了创新。首先是增加了笔试考核、教学试讲两个环节。在笔试考核环节中,专门邀请校外权威机构独立完成出题和阅卷,对志愿者们的行政写作、支教团历史等知识进行考核;在教学试讲环节中,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核,以确保能胜任在西部的教师岗位。而在综合面试中,对面试题目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情境问答环节,由项目办根据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服务地的工作实际提炼出情境式问题,供抽选并回答,全面考察了志愿者们的实务处理能力。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过程中,我们更是进一步的明确了笔试考核、教学试讲和综合面试三个环节按照40%、30%、30%的比例相加得出总分的评分标准。
(二)、建立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从第九届开始,北京大学在研究生支教团内设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团建,切实提高支教团志愿者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条例》,我们将这一优良传统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规定每届支教团都应成立临时党支部,按照组织程序选举党支部书记1人,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
(三)、建立培训基地,关爱农民工子弟
2010年5月14日,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首个教学技能培训基地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挂牌成立。在北大附中建立教学培训基地,让支教团成员接受北大附中的教学培训,提升支教团成员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精致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使得支教团志愿者的教学培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效化。此外,为响应团中央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号召,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各分团分别与同心实验学校、利民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蒲公英中学四所打工子弟学校签署了关于设立支教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从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开始,每一届志愿者在正式奔赴服务地之前,都将于每年的春季学期在这四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并围绕关爱农民工子弟、探索有效支教模式等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四)、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适应能力
除了上述教学技能培训之外,为切实提高志愿者们的各方面能力,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来临的支教扶贫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办根据《条例》制定了系列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思想教育、体能训练、民俗适应和基本生活技能等诸多方面。
在思想教育方面,北大充分发挥我校在支教团建立党支部的优良传统,通过讲座、讨论会、分享会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使支教团志愿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对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历史、规章制度的学习,邀请支教团志愿者前辈讲述支教感悟,增强支教团志愿者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辱意识。
在体能训练方面,项目办邀请学校体育教研部有关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教师,指导支教团志愿者进行有氧和无氧方面的体质训练,提高适应高原能力。项目办还为支教团志愿者集中接种乙肝、出血热、脑炎等流行病疫苗,邀请北大医学部的老师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简单外伤的处理办法、常用药物功效等医学常识,提高志愿者简单医疗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民俗适应方面,由于北大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多为西部相对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同内地有很大的区别,更涉及到藏、回、土家、白、维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问题,我们还重点邀请校内的少数民族同学专门为志愿者开展民族风俗教育,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初步的了解,避免了不必要的民族矛盾,提高志愿者在民族地区的生活能力。
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我们每年都会邀请食堂的大师傅,集中教授志愿者简单的烹饪技巧和各种烹饪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学校食堂的后厨,给志愿者们提供现场实践的平台。
四、后续培养,选树典型
长期以来,项目办一直非常重视对往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后续培养工作。在每一届支教团秋季学期结束时召开的中期汇报会上,项目办都会邀请到十余位年龄差距较大的往届支教团志愿者参加。通过分享支教感悟以及经验传承,拉近了各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关系,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项目办专门建立了支教志愿者人才库,拥有完整的个人信息保存,定期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所有往届志愿者发送当前志愿者们编写的通讯,汇报近期支教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各服务地人员和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随时更新往届志愿者的工作岗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给我校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之后,北大团委按照校党委统一安排并结合北大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北京大学团委落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工作方案》,对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对下一阶段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和探讨。一是配合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召开好在我校举行的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同时进一步配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二是向全校共青团员发出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的倡议书,组织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学骨干、团员青年通过座谈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范围的学习回信精神活动;三是着手进一步改进工作,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重点包括拓展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从单一课堂支教向参与学校教育行政工作、扶贫助学工作、深入基层和实地考察社会实际等立体化支教扶贫扩展;四是以“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创业见习、寒假返乡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人文社科相关学术竞赛等工作;五是以第十二届支教团返校和第十三届支教团奔赴支教地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六是以进一步加强北大共青团整体工作为契机,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要求贯彻到北大团委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
作为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要工作之一,项目办专门组织编写了《别样青春》一书,记载了12年来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扶贫的感人事迹。该书融入了北大的志愿者们从实践中收获的思考,是对北大多年来实践育人工作成效的一次生动展示。全书24万字,于2011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时任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等领导同志分别为该书作序,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亲笔题写书名。《别样青春》一书出版后,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全面宣传了我校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大大推动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社会影响。
复旦大学的“第七教学楼”
复旦大学有六座教学楼,而研究生支教团已经成为复旦的“第七教学楼”。从1999年至今,复旦每年都向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西吉县派出志愿者,迄今已连续十四年定点支教。十四年间共有176人177人次志愿者在大山深处的乡村中学服务。这其中这其中包括全国第一位博士生支教队员(第六届沈宏),全国第一位留学生支教队员(第九届马来西亚籍中文系硕士蔡沅鋹),全国第一位两次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第七/十届张阳)。十四年的坚守相望,使当地的老乡这样诠释“西海固”的含义:西海固,就是西吉和上海的友谊坚实牢固。
支教团的主要工作有五项:承担教学任务、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师资培训、营建校园文化、开展扶贫项目。根据西吉县教育局统计数据,支教队员都担任主课和毕业班的教学。在支教队员的努力下,西吉县三合中学于2002年实现了本科“零的突破”。同时,十二年间支教队为超过6000名贫困生联系了奖助学金,落实各类物资援助项目价值近600万元,扶贫资助总金额近1000万元。
“支教一年,受益终身”。黄土高坡的猎猎罡风磨掉了这些年轻志愿者的稚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基层,他们锻炼了能力、磨练了意志,收获了对国情、民情的认识,体会了对做事、做人的理解,学到了责任的力量与奉献的价值。支教队员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学生骨干力量和人才贮备蓄水池。他们中间有的已经成为校团委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区人大代表、校研究生会主席;有的成为青年学科带头人、知名外企部门总监。他们不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着身边的青年。去年7月,有两个曾经支教队员的学生本科毕业后,放弃了留在银川工作的机会,重新回到大山深处的三合中学做老师。这两个学生说,“要成为像支教老师一样的老师,去改变其他人。”而在复旦,研究生支教团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志愿者品牌之一。支教团的队伍中不乏学生会主席、留学生的身影。在一代代复旦人的代际沟通中,“志愿西部”成为必不可少的语言因素。
共青团做的是人的工作。我想,如果把支教团比作一个“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好这个“人”的培育。
一、“头”--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协力支持。
“头”起了思考和引导的作用。学校党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定位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多次强调,支教团是实践“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的有效方式。志愿服务作为我校团委育人工作的四大平台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远大理想、高尚品行和艰苦奋斗的重要使命。多年来,支教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心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每年党政领导都会参加支教团的建队、出征仪式,会组织学校慰问团赴当地慰问志愿者。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在支教团十周年之际于2009年6月亲自去到宁夏西吉县看望支教团志愿者,并住在支教所在的乡村中学,和支教队员在夜空下促膝谈心。校长杨玉良院士亲自提名研究生支教团获评复旦大学最高奖“校长奖”。
复旦支教团还得到了全校协力支持。校外联处设立了专项基金,有专人负责支教扶贫项目的募集工作;宣传部、学工口对支教队和志愿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学校知名院士、学者带头参与各项支教主题工作。
二、“身”--完善管理流程,深化引领效应。
我校专设“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选拔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各学科专家与校院两级学生工作负责人共同参与。小组从报名者的思想素质、专业成绩、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考察申请学生,每年从200多名毕业班学生中精选2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前往西部服务。支教团每年十月建队,次年八月出征。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支教团会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深化队员“团队、荣誉、纪律”的支教团理念。培训内容涵盖背景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培训、身心素质锻炼等方面。其中在教学技能培训方面,我校还安排支教队员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听课,到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学校,通过“共青团关爱行动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提高授课能力。服务期间,支教团严格管理,细心保障。当志愿者结束服务之后,学校巴老支教队员列入青年骨干培训序列,有针对性地跟踪培养。以校团委为例,在校团委13个部门当中,有4个部门的部长是支教队员。
三、“手”--品牌凝聚人心,综合人才培养。
手“起了重要的执行和拓展作用,在继续重视对支教队员的跟踪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对老队员的发掘和整合;成立”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谊会“,整理历届支教队员信息库,发挥老支教队员的资源优势。我校通过专题报告会、摄影图片展、DV展播等方式,把支教团的感人事迹作为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荣校的生动素材。从2003年起,我校把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定为”复旦大学西部志愿者宣传周“,在全校范围宣传研支团,推广志愿精神。我们还运用媒体和戏剧的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对于西部的情况进行宣传,为热心于西部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牵线搭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部,了解西吉。我们把支教团作为引领全校青年的品牌来建设。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支教团纪实文学《黄土地 青春歌》。2004年,全国第一部学生自编自演的支教团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进京演出并受到高度评价。2008年,《托》剧根据现实变化做了较大修改后再次演出,获得了全国学生戏剧最高奖。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支教团,尤其重视新媒体,建立了支教团官方博客和微博。香港凤凰卫视”走读大中国“栏目就是通过微博了解了复旦支教团,并专程赴西吉拍摄了一期节目。复旦支教团已经成为复旦青年的形象代表。
四、“脚”--探索扶贫模式,建设长效机制。
“脚”是支撑和基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建立了”校--企--地“三方合作的新机制。复旦团委分别和安利公司和汇丰人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点扶持宁夏西吉和贵州息烽两处支教点。团委还携手复旦大学外联处、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广泛发动校友资源,联络热心企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力求为服务地的扶贫助学事业注入更多力量。十四年以来,支教团共募集扶贫助学现金、物品等价值超过六百余万元。2009年,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老师与支教学校签订协议,承诺为对方在5年内提供300万元资金,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复旦大学校董袁天凡先生出资捐助的西吉教师培训计划启动,每年派遣西吉的教师来上海培训学习,力求在十年之内完成服务地教师培训的全覆盖。201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发起了”五个一工程“助学计划,即:为贫困孩子购买一张小书桌,挑选一本参考书,赠送一个小书包,发行一份报纸,开设一堂兴趣课。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高校共青团的核心目标是”两个全体青年“。要把支教团建设成为忠诚党的事业、崇尚团的荣誉、竭诚奉献国家、深刻教育青年的抓手和阵地。以支教团、西部计划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应该成为高校和共青团育人的大讲堂,成为学校人才的蓄水池,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观的行动队。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交流发言材料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学校于2001年首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工作,2002年开始向支教地派出第一批支教志愿者,迄今,已派出11届支教团共105名志愿者,服务地共有贵州德江的煎茶中学、贵州遵义的乌江中学和西藏拉萨的职业技术学院3处。10年来,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学校、支教团、支教地等多方共同努力,海大的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取得了扎实推进和喜人成绩。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切实抓好宣传招募、选拔培训、支教服务、回校宣传、后期带动等各阶段,将支教志愿服务精神和实践育人的理念贯穿全过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抓好招募选拔,确保团队素质,为支教工作开展奠定好队伍基础
招募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既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个宣传支教工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过程。除正常招募宣传外,学校还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研究生招生宣传环节专题增加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宣讲内容,让大一新生入学之初了解支教团,让大四学生毕业选择之际关注支教团,起到了良好效果。经过广泛宣传发动,每年的招募都会得到全校广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的广泛关注,在全校掀起有志青年踊跃报名支援西部地区建设的热潮。
按照团中央有关要求,学校支教团招募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专门成立工作组,在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各环节严格落实有关要求,确保支教团成员的高素质、高水平,为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员队伍基础。
二、抓好岗前培训,系统提升水平,为做好支教工作奠定好专业基础
对支教团新成员的培训是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学基本能力、业务科研水平和适应环境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中教育的过程。海大团委用心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支教团成员出征前的培训,为支教团做好支教工作奠定好基础。一是组织支教团成员到海大附属中学接受岗前实习培训。二是制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师职业道德》等自学内容,并安排专家对其进行专项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业务水平。三是组织新老支教团中期座谈交流、学年末经验总结会、个别交流等,帮助新一届支教团掌握支教地情况,充分积累经验。四是要求每一位成员分专题准备海洋科普知识,到支教地开展海洋科学教育。五是在出征前进行教学方法探讨、助学扶贫经验、基本办公技能、安全教育、生活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并举办出征仪式,以确保成员更好的完成支教任务。
三、抓好过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为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好各项保障
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团委制定了支教团管理方法,其中包括支教团选拔制度和规定,成员需要遵守的各项制度,同时也对支教团成员可以享受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成员需在支教归来后按时完成支教总结,特别要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查,并提出整改方案和工作建议,保存资料以方便对下届支教团进行培训和交流。二是畅通联络沟通途径。在每个支教地点设总负责人,负责该地支教团成员的事务管理,及时向学校汇报有关情况,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健康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安排专人与前方志愿者保持联系,提供支持保障,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应。三是提供完备的服务保障。每一批志愿者出发前,学校都全面做好各项后勤保障、疾病和保险、志愿者个人档案、学籍等工作,将支教团成员的户口、人事关系、档案等都挂靠在学校,并协助成员做好转接党组织关系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抓好总结宣传,形成带动效应,为支教工作的接力开展提供好持续动力
对于支教团成员而言,支教扶贫工作是一种亲身的实践经历和直接受教育过程。对广大在校学生而言,在参与支教团事迹报告会、通过媒体了解支教的过程中,也同样真切的接受了教育。在每一届支教团在春节前和结束支教返校后,学校都及时召开研究生支教团中期和年度工作交流会,学校分管领导、学校及相关院系团委负责人与支教团成员分享支教成果、探讨存在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学校还积极拓展校内、支教地和社会三个领域,广泛宣传支教团的典型事迹,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内,学校通过校园媒体、团组织微博等积极宣传历届支教团工作成绩,通过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活动形式,为学校青年学生搭建走进支教、了解支教、参与支教的良好平台。在支教地,成员们在支教的同时也积极的宣传支教工作,形成了支教团与当地的良好互动。
10多年来,海大的1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扎实开展支教服务,为支教地教学质量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支教之余,他们还为当地教育事业和地方发展积极募集资金、贡献力量,在支教地援建了”海大路“、”海大桥“、”教师之家“教师公寓以及”海情小学“等5所小学。迄今,支教团共筹集奖助学金90余万元,资助2000余名西部学生,捐助物品价值约80万元。支教团在支教地累计资助金额达246万余元。支教团成员在经历支教工作、助学扶贫、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进步,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回校读研期间更加刻苦努力,就业去向多数在国家部委、省市机关、大型企业或留校任教及出国深造等。
2005年,海大支教团被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先进集体典型,并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贡献奖。2009年,获贵州团省委志愿者服务中心颁发的”优秀志愿者服务队“。2011年,我校报送的《十年支教路,千里山海情-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研究生支教团实践育人作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我校支教团的事迹得到了团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团中央将我校支教团事迹推荐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专门对海大支教团工作作出批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要媒体也分别予以报道。
支教扶贫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程,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是学校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现已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品牌项目。历届海大支教团成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将”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海大精神带到大山,带进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心里,将海大学子的朝气与火红的热情永远留在黔东北的大山深处,留在西藏的雪域高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言材料
从2002年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开始,曲阜师大共选派11批44名同学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先后赴新疆昭苏县、山西平顺县、陕西蓝田县开展支教工作。11年来,我校团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密切配合,按照”精选、严训、实干“的原则,做好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培养和支教工作,在为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做出绵薄贡献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现在我向各位领导和同仁简要汇报曲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一、精心筹划,把学有所长、甘于奉献的优秀学子吸纳到支教团的行列中来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支教团工作成功的基础。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研究生支教团招募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分管共青团工作和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学校拨专款用于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培养和派遣工作。
广泛深入的宣传是广纳贤才的前提。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层层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利好政策,发动支教归来的同学畅谈收获和体会,近两年又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人人网、QQ群等新媒体进行广泛介绍,有效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广大同学兴趣。
制定科学规范的招募程序和办法,确保招募质量。首先,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主要进行三项考察:其一是学习成绩年级专业排名确保前50%,(今年学术型前35%,专业学位前50%),其二是进行统一英语测试,确定最低分数线,保证英语学习研究能力,其三是分专业在学院进行试讲,考查授课能力。第二,对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要求综合测评达到前50%,同时考查任职经历和获奖情况。第三,科学制定选拔考试方案,按照学习成绩占30%、综合测评占20%、获奖任职占20%、面试答辩占30%的对比例对各项成绩进行量化,并换算成标准分,按总成绩排序录用。其中面试答辩环节,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育学专家组成评委团,形式为陈述和答辩,今年准备加入说课环节。
二、强化岗前培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写作宣传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专项技能(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体育技能和知识、一般乐理知识、绘画技巧、摄影技能)、医疗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支教学校规章制度学习等等。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尤以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为重点,要求非师范类志愿者旁听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展授课试讲活动,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实际锻炼从师授课能力。事实证明,这些培训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大部分支教团成员都担任过两门初中课程,即使是体育专业的支教团员也圆满完成了英语、生物的教学任务,并使得任课班级的平均成绩连续攀升,受到支教学校师生的高度肯定,比如第十二届支教团结束时,平顺县石城镇中学的校长亲自把支教团成员送回学校,并向我校赠送了感谢信和锦旗。
三、做好服务期间的跟踪培养和服务
帮助支教团成员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选拔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主要学生干部经验的同学担任支教团队长,根据团员政治面貌情况可成立临时党小组,增强支教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引导、配合,鼓励志愿者做好支教相关工作。其一,引导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严格执行支教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其主动加强教学研究,认真备课、授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其二,引导其积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学校和任课班级开展艺术教育、文体活动、节庆活动等。其三,支持他们充分利用支教地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教育,比如我校第七至十二届支教团在山西省平顺县工作期间,把西沟乡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作为学习教育基地,定期前去学习考察,多次拜访我国第一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受益良多。其四,支持其开展力所能及的贫困生帮扶活动,十一年来为新疆、山西、陕西的贫困儿童募集善款6万余元,募集图书1.7万余册,书包等文具价值8千余元。其中: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了”大爱曲园,情系蓝田“关爱蓝田县农村留守儿童”双城行动“,受到陕西团省委、西安团市委的肯定、支持,以及中国青年报、人民网、腾讯网等媒体的持续关注,也得到广大网友和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
做好后勤保障,提供最大生活便利。比如志愿者离校后往返支教地的交通、食宿安排,支教期间必要的出差、考察活动等等,都提供必要支持。
四、搭建交流平台,做好后续跟踪培养、服务
支教结束返校后,督促支教团成员及时做好考核鉴定、总结交流等工作。并通过建立支教团联谊会、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强对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跟踪培养与吸引凝聚。积极向研究生教育培养部门介绍支教情况,在研究生干部选拔、组织发展等工作中,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进行推荐,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经过支教锻炼,志愿者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有着比其他同学毫不逊色甚至更为优秀的表现,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基层教育骨干、硕士研究生导师、优秀公务人员。
十一年来,曲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支教团工作的性质和规律,研究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不断改进、完善招募、培养、服务工作体系,为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