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湖南省委突出“五个注重” 切实加强驻外团工委建设
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35岁以下外出青年农民工达75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团湖南省委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契机,积极整合省、市、县各级团组织力量,扎实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努力扩大对青年农民工群体的覆盖。目前,已组建驻广东、浙江、深圳三个省级驻外团工委,14个地市级驻外团工委、106个县级驻外团工委,建立397个基层团组织,联系覆盖青年农民工35万人。在工作中团湖南省委突出抓好“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总体谋划部署,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团省委下发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驻外团建工作的文件,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县联动的工作思路,建立对市县团委的工作评价机制。成立了以团省委书记为组长的省外青年农民工群体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市两级团委中精心挑选业务骨干组成驻广东、浙江两个团工委筹建组,投入工作经费137万元。团省委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和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制定3个总体工作方案,19个分项工作方案,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二是注重寻找工作平台,把乡情纽带转化为工作资源。团省委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拜访了2300名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和青年农民工,三级驻外团工委通过乡情网络直接联系的青年农民工近3万人。驻外团建工作人员注重在乡情交往中强化工作意识、机遇意识,扎实做好感情融洽、思想引导、思路启发等工作,从中寻找有利于驻外团建工作的资源和平台。广东湖南商会有近2000家会员企业,团湖南省委在商会成立团工委的同时,在东莞、佛山、惠州、江门、花都依托商会办事处建立团工委工作站,进一步延伸了工作手臂。东莞工作站还整合湘商资源,在元旦后启动“幸福东莞?平安回家”免费送汽车票爱心活动,筹资10万元为1000名湘籍务工青年统一包车返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注重把握群体特征,因地制宜探索科学的组织化路径。围绕“湘籍在粤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新生代产业工人现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路径依赖”等重点课题,团省委深入湘籍青年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知名劳务品牌、专业市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初步掌握了青年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流动规律。探索实践了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湘商会、知名劳务品牌、湘籍青年农民工集中居住社区、湘籍餐饮服务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重大建设项目、乡情QQ群和网络社区、流动党组织等11种依托建团模式和组织化路径。其中乡情QQ群和网络社区的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经依托网络建立团支部72个,“深圳湖南人社区”有近4万会员,驻深团工委已在深圳湖南人社区成立了团委,社区的9个联系点设立了团支部,驻浙江团工委在浙江湖南老乡的108个常设QQ群中委派了团建宣传员。
四是注重工作创新,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思路创建工作载体。团省委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思路推进工作载体建设,初步打造了“新市民新能力新发展”教育培训、创先争优青春榜样、湘情特区关爱行动、湘籍在深务工青年文化节、乡情关爱热线和法律服务热线等12个工作载体,并整合三级驻外团工委资源,常态化开展房屋租赁、就业援助、困难帮扶、法律维权、春节返乡等服务工作。整合构建了广州同益律师事务所、深圳市铭晨社会工作服务站、深圳万昌人力资源公司、深圳房屋租赁协会、深圳大学城网站等29个市场化、社会化工作平台,共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510条,培训青年农民工1950名,为2590名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6200名青年农民工租到实惠房,解决了12500名青年农民工返乡乘车难题。驻深圳团工委举办首届湘籍在深务工青年文化节,围绕青年交友、融入城市、丰富文化生活等主题开展了七项系列活动,吸引近10万青年农民工参与,加深了团组织与青年农民工的联系。
五是注重机制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团省委以扩大组织覆盖和增强组织活力为重点,积极落实共建共管机制,把驻外团组织及时纳入流入地团的日常工作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干部培养举荐体系、团的评选表彰体系,同时主动围绕依托建团单位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积极建立社会化合作机制,与23个社会组织开展合作,组建了湘情文工团、法律咨询团、志愿服务团、“新市民新能力新发展”教育培训团队等等,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各类服务。团省委积极推进驻外团工委书记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沟通交流、工作实践和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