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首页->团中央文件库->1990年-1997年 -> 正文
 
 
 
1991年
 
听从党的召唤 再做新的贡献
 
宋德福同志在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常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全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讨论修改明年工作安排、《共青团基层建设纲要》和纪念建团70周年的意见等有关文件。

  关于今年的工作,发给大家的《共青团1991年工作情况和1992年工作要点》中已经进行了总结。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今年全团工作的总体面貌和发展态势,我只作个简要的归纳:

  ——“学马列、学党章”、“学习党、了解党、热爱党”和“党在我心中”等纪念建党70周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既热烈又庄重,使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精神,在共青团系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这些内容在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显示了主体作用;

  ——“五四”纪念活动,“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军警民共学雷锋”、“共青团学雷锋奉献日”、“共青团学雷锋责任区”等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即活跃又扎实,这些活动在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显示了导向作用;

  ——各地共青团组织与青联、学联、少工委联合社会有关方面开展的评选“十大杰出青少年”、“十佳少先队员”和组织的“在成才的道路上”优秀大学生报告团,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形式在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显示了激励作用;

  ——坚持数年的劳动创造活动,在质量、水平和档次上均有提高,特别是青工战线实施的“八五”效益工程、青农战线实施的青年科技工程,以及各行各业围绕经济发展开展的建功立业活动,在团的劳动创造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在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斗争的过程中,灾区的共青团干部身先士卒,共青团员挺身而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百万军民一道团结奋战,奋力抢险;非灾区团组织情系灾区,慷慨相助,积极开展主演、义卖、义务献工和缴纳“特别团费”活动,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发挥了突击作用;

  ——共青团和政府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的青年社会监督活动,在促进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参与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1991]7号文件、《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划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继出台,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用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团的建设,使团的基层工作有加强,团员意识有提高。“两项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共青团三项任务的落实。

  总之,我们今年的许多工作,常规项目有所发展,新增项目有所突破,共青团的事业正在稳步、持续、健康发展。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三项任务各自的工作重点不够突出;二是三项任务中的社会监督未能摆脱一般化的局面;三是各地落实12号文件精神的工作不平衡;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是全团的薄弱环节;五是团内表彰偏多,且不够规范,等等。我们要在贯彻党的八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着力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党的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是八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科学总结,是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纲领,是为二十一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决定》中回答了农民担心的问题,明确了农村干部关心的问题,指出了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决定》中有四处直接对共青团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结合共青团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那么,怎样从总体上把明年的工作概括成一段话来动员全团、激励全团呢?也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今后国内任务繁重艰难,中国共青团1992年怎么办?我们的想法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政治信念,不换频道,突出重点,决心带领团员5600万,坚决听从党的召唤,使团的工作更加活跃,团的活动更加扎实,团的事业更加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四大的召开,迎接建团70周年的到来。

团的工作更加活跃

  活跃团的工作,是团的建设、改革、发展所致力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下发以来,经过团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艰苦努力,全团工作出现了日趋活跃的良好势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团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活跃起来。

  一、要稳中求新,保持连续活跃

  我们所说的活跃,不是变换花样、另起炉灶,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活跃离不开工作的连续性,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就有一个稳中求新的问题。稳是连续性的“基石”,新是连续性的"阶梯"。

  这几年,团的工作不断活跃,与我们全团连续抓“一条主线、三项任务”是分不开的。全团形成了共识,一以贯之,一抓三年,取得了实效,尝到了甜头。思想教育、劳动创造、社会监督,这三项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反映了团的性质和职能,符合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客观规律,目前已为全团所接受,得到党政领导的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并且有效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团的自身建设。因此,我们要扭住不放、连续不断地抓下去。

  当然,扭住不放不等于墨守成规,团的总体工作部署相对稳定也不等于一成不变。三年来,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作的发展,不断赋予三项任务以新的内容,不断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创造新的工作方法。1988年,我们根据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今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治理整顿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主要目标已基本达到。为此,我们学习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同志关于对经济建设这一条要始终扭住不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讲话精神,认为我们应该继续贯彻团十二大确定的工作指导思想,并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主线开展工作。强调三项任务不变,突出工作重点。

  二、 要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活跃

  明年落实团的三项任务的工作重点是:

  思想教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重点,着眼于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思想教育工作逐步向系统化发展。

  农村团组织要着重在广大农村团员青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遵循党的八中全会精神,按照当地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和团员思想实际进行。从前一段情况看,团组织另搞的,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大体同步,有分有合,体现共青团的特点。共青团在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思想教育,坚定青年信念;宣传党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组织突击活动,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健全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此项工作团中央将专门发出文件。企业团组织要在前一阶段开展“双基”教育的基础上,抓好对青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工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高校团组织要通过马列小组、业余党校和业余团校等多种形式,进行“一情两史”教育,即基本国情和近、现代史教育,使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团的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形势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长远之计。各地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突出“学雷锋精神,做四有青年”的主题,扩大学雷锋的渠道,坚持有效的学雷锋制度,壮大学雷锋的骨干队伍,完善学雷锋的各种责任区。最近团中央调查总结了近几年团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并将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推动学雷锋活动向纵深发展。

  团的思想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世界观的问题,而世界观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讲思想教育要向系统化发展,就是要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在教育内容上,要注意互相衔接,层层递进;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分类施教,有的放矢;在教育方式上,要注意动静结合,积极引导。要本着“热情爱护,严格要求”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劳动创造。要以组织青年向新科技革命进军为重点,着眼于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劳动创造活动逐步向科学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要求,明年劳动创造的重点要放在开发青年智力,提高青年素质,推动科技进步上,动员全团力量,动员各条战线广大团员青年,向新科技革命进军。我们将其概括为“中国青年科技行动”。它的主旨是:教育团员青年增强科技意识,鼓励团员青年学习科技知识,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科技实践,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青年科技行动”是“八五”期间共青团带领团员青年向新科技革命进军,开展劳动创造活动的主战场。团的各级组织要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为科技行动助威;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各个地区、各条战线的团组织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尤其要加强青年科技组织的建设,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排头兵”作用,为科技行动建功;明年全团要树立一批象青年工人发明家关广生、青年农民专家李登海、青年知识分子陈章良那样的先进典型,为科技行动引路;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维护青年科技发明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年科技成果的鉴定、推广、转让工作,为科技行动护航。

  “中国青年科技行动”是近几年来团的劳动创造活动的必然发展。以往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工“五小”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发明活动等都是“中国青年科技行动”的组成部分,要统一规划,完善制度,丰富内容,不断扩大新的领域,抓出新的水平。团组织要支持有条件的团员青年关注本地经济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参与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明年团中央将组织“青年科技服务团,深入国家重点特困县,进行科技服务;将组织青年技术能手示范表演,为迎接199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作好准备。祖国实现腾飞,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青年驶向未来,要用科技知识武装。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发展战略,希望各级团组织放开眼光看长远,决不要忽视这项工作,决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社会监督。要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重点,着眼于提高团员青年民主和法制素质,使社会监督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填补了我国青少年立法工作的一个空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成果。它的实施,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我们的社会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明年我们要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作为社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把开展文化市场监督作为突破口。举法律之盾,建监督之网,除文化糟粕,创文明环境。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党和政府有要求,社会上有愿望,青年中有呼声,共青团有相应的职能,也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把文化市场监督工作抓住了,抓好了,就能打开团的社会监督工作的局面。

  这项工作要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结合起来。一项重要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必须首先掀起一个宣传的热潮。“法贵必行”,宣传得广泛深入了,实施起来才能比较顺利有效,才能增强青年依法保护自身权益、依法参与社会监督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素质。这项工作要与全社会的文化市场监督结合起来,密切配合全国第二次“扫黄”战役,不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项工作要与共青团其它方面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团中央与国务院八部局联合开展的社会监督活动继续引向深入。各级团委要加强领导,建立队伍,分区建岗,形成网络,锻炼青年社会监督队伍,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加强和改善团的文化工作的内容。举报、扫黄,监督文化市场;比赛,调演,组织文化活动;送书,赠物,建设文化阵地。

  三、要具体深化,力求深层活跃

  贯彻12号文件和加强基层建设,是落实“三项任务”、活跃团的工作的“两项保证”,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完善内部机制、优化外部环境。这两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在团的全国基层工作会议上已经讲过。今天,想围绕着具体和深化,讲讲制定目标和分类指导的问题。

  完善内部机制的工作目标初步理出10条:

  (1)、根据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劳动组合方式的变化,调整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

  (2)、依据党的有关政策,健全和落实团干部配备、管理和培训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3)、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工作协作,形成领导核心。

  (4)、按照团内有关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加强团的民主建设。

  (5)、建立和健全以团员民主评议和团员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团员教育,严密团员管理,提高团员队伍的素质。

  (6)、明确团的各级委员会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7)、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落实团的三项任务,开展富于特色的独立活动,发挥团员模范作用。

  (8)、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

  (9)、努力争取和创造条件,建好管好对团员青年有吸引力的活动阵地,发挥活动阵地在活跃团的工作、丰富青年文化生活方面作用。

  (10)、依照法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辟稳定的经费来源,为团的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优化外部环境的工作目标初步理出6条:

  (1) 完善团的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争取党委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团的工作提上党委的工作日程,定期研究,加强领导。

  (2) 团建与党建紧密衔接,形成必要的工作制度,以党建带动和促进团建。

  (3) 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工作任务的落实。

  (4) 落实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政策和规定,解决团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6) 争取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工作的支持。加强协作,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我们对完善内部机制、优化外部环境勾画的这个初步的框架,今后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修正,使之具体、准确、可行,待确定下来以后,既可以作为开展工作的努力方向,也可以作为检查考核的衡量标准。各地不应等待,应着眼于搞活基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于分类指导,一方面是对不同地区的团组织,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研究、指导。基层工作在榆树会议明确了总的原则以后,接着在贵阳研究了城区街道团的工作,明年还将专题研究民族地区团的工作和沿海开放地区及经济特区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对不同档次的团组织进行分类指导,没有的,要帮助建起来;松瘫的,要帮助动起来;软弱的,要帮助强起来;较好的,要使其多起来。总之,一句话,分档帮助,活跃起来。有的地方的团支部,好差两头冒尖,更要加强分类指导的工作。

  四、要归纳提高,促进整体活跃

  这几年来,在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团的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各条战线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各具特色,工作比较活跃。这些都应充分肯定。但是,我主要想分析一下战线工作面临的一个归纳提高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们与党政领导座谈、与基层团干部交谈,时而听到这样的意见:全团抓三项任务,许多基层知道,党政认可。可是到一个企业、一个乡村,共青团到底抓什么?工业战线有“五小”发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爱岗创优、双增双节、促产扩销、生产突击、效益工程、为重点工程建设献青春等提法和活动,农业战线有科技工程、绿化工程、希望工程、东西互助、实用技术、扫盲、智力支边、青年星火带头人等提法和活动,如果再加上各地的那就更多了,这还不算综合部门的提法。他们感到不够集中,难以记住。

  应该说,青工、青农战线团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是比较清楚的,以上所点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不足之处在于内容比较单项,提法比较分散。这不是怪辛勤工作的战线部门的同志,因为,其中多项是我们主持制定的,或提出的。这是机关这个“加工厂”遇到的新问题。看来需要有一个战线工作的更高提法,尽量涵盖所有工作,并与全团的三项任务衔接。这种总结归纳,抽象提高,是工作形势和工作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团内团外的共同愿望。做这件事,一不是要改变、否定过去的提法,二不是要重新搞一个什么活动,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找出一个更概括的提法,放在上面,然后一抓数年,使基层明了,党政知道,社会认同。

  这种提法要能概括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含量要大一些,相对固定一些,不是一段文字,而是一、两句话,便于记忆。比如:干部的“四化”方针,抓住了中心,非常简明;“四有”青年,概括了内容和方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概括了当前的总体工作;“家庭联产承包”只六个字,却概括了复杂纷繁的现象。按照这个想法,团中央有关部门经过研究,并征求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提出青工战线团的工作,用“三岗位、三提高”来概括,即: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提高文化、技术、政治素质。青农战线团的工作,用“三个层次、两个服务”来概括,即:扫盲、实用技术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为科技兴农服务,为青年成长服务。书记处认为,这些提法虽然不十分理想,但总比没有强,我们可以骑马找马,先叫起来。请各地都动脑筋、想办法,以后有了好的提法再完善或者代替它。

团的活动要更加扎实

  关于开展活动的问题,我们过去在许多场合也曾讨论过。这次把活动单列一个问题来讲,并不是说基层建设不重要,也不是说团的活动搞少了,而是研究、摸索开展活动的规律,使活动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促进基层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 明确团的活动的主要作用

  通过活动来增添自身活力,显示组织威力,打开工作局面,是共青团的“拿手好戏”。首先,活动是开展团的工作的主要方法。这一方面是由团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青年的具体特点决定的。其次,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的重要载体。这是因为,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相统一,能有效地促进工作目标与工作效果相一致。第三,活动是推动团的工作的有力杠杆。就团内来说,活动开展起来,团员青年就能“动”起来,团的各级组织就能“忙”起来;就团的工作的影响来说,活动开展起来,社会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的各项活动,都要把讲实效与求影响统一起来。“轰轰烈烈是无数人用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团的活动如果组织得当,就能把“轰轰烈烈”与“踏踏实实”融为一体,成为推动团的工作的有力杠杆。

  二、 明确团的活动的主要类型

  从活动规模的角度上看,团的活动可以分为全团的、战线的、地方的和基层的四类。全团的活动,要求全团上下都要有所动作,强调广泛性。其中,团中央的责任尤其重大。战线的活动,是各战线部门为推动本战线工作而开展的,强调活动的部门针对性。地方的活动,是各地团组织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团的自身建设的需要而开展的区域性活动,强调的是局部创造性。基层的活动,与团员青年贴得最近,他们不支持、不参加,活动就无法开展,因此必须强调灵活性。

  从活动时效的角度上看,团的活动又可以分为常项活动、阶段活动和突击活动三类。常项活动体现了共青团工作的连续性,是团组织常年坚持开展的活动。这类活动延续的时间长,活动成果是逐渐显现出来的。阶段活动体现了共青团工作在某一时期的重点,是团组织为配合阶段重点而开展的活动。突击活动是团组织为完成某项具体任务而开展的。这类活动的特点是任务明确、目标具体、人员暂时集中、时间延续不长,为完成党政部门交给的急、难、新、重、险任务,组织青年突击队,深入进行诚实的劳动创造。最近,江泽民总书记为青年突击队题写了队名,这是共青团开展突击队活动的鼓励,也是向广大团员青年发出的号召。各地团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八中全会精神,带领团员青年,扬起队旗,奔赴重点工程和水利建设工地。

  从活动组织的角度上看,团的活动还可以分为团内单独开展活动、配合党政开展的活动、联合群团开展的活动三类。团内单独开展的活动,是指那些由共青团自己单独设计、组织的活动,在团的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配合党政开展的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尝试,应注意处理好“当配角”与“当主角”的关系。从工作管辖的角度看,我们是“配角”,要虚心请教、密切配合党政部门;从活动开展的角度看,我们又是“主角”,要利用团组织自身的优势,使活动呈现团的特色,为活动打上团的烙印。联合群团开展的活动,是共青团与其他群众团体共同牵头、通力协作的产物。共青团与其他群众团体,特别是工会、妇联组织,在工作对象上有所交叉,这就为我们联合开展活动提供了前提。

  三、明确团的活动当前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我们研究团的活动的主要作用和类型,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使团的各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对大多数团干部来说,搞活动可谓“驾轻就熟”,各级团干部为搞好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注重了活动的思想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两项拿得出、叫得响、质量高的活动。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认为还应注意防止和克服几个问题:

  1.有的基层团干部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眼小,线头多,实在“穿”不过来。这“千条线”中,有许多是上级团组织布置的活动。活动多门出台、频繁出台,相互"撞车",基层常常穷于应付,任务往往难以落实。究其原因,是我们把开展活动的“适当”、“适量”、“适度”的要求忽略了。如果我们选择适当的活动主题,把握适当的活动时机,那么基层团组织就会积极自觉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如果我们不过分迷信开展活动这一种方法,而是分清楚哪些工作必须通过开展活动,哪些工作可以采取其它方法,那么活动的数量就可能减下去,活动的质量就可能提上来,基层团组织的不必要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如果我们充分注意活动的层次性,把活动的规模和周期控制在国情、团情包括基层实情允许的限度内,那么基层团组织就能打好工作基础,发挥创造潜力,在参加上级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的同时,还能设计开展一些符合自己实际的特色活动。这样,我们就能较好地解决活动安排过满,基层难以承受的问题。

  2.各级团组织都要参加的活动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每一级在参加活动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这个统一的主题分解得更加具体、更有特点。这个步骤就像排球队里的“二传手”传出一个恰到处的球,就能为最终扣出好球创造有利条件。有些同志不善于当“二传手”,要么在手里停下来,要么原封不动地传下去,使“规定动作”没有了特点。因此我们提倡各级团干部都要积极想点子,出主意,使活动层次分明,各有特点。

  3.有的单位团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两个点上,上级团组织来人,一律往固定的点上领。从点上看,成果很显著;但从面上看,就难说了。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把典型变成“摆设”的不实之风,实现从“整盆景”到“搞绿化”的转变,由点心扩展到线,由线扩展到面,抓基层整体化的建设,要整体水平提高的效果。今后,我们应该提倡少沿着线在点上检查工作,要多连着片去检查面上工作,那里才反映了共青团工作的真面貌。

  4.一个活动临近收尾的时候,进行一下评比和表彰,本来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现在的问题是,在评比表彰方面比较混杂。表彰时层层分配名额的做法值得研究,弄不好这容易降低标准,一定要注意好中择优,再次挑选,不然,团中央的表彰就变成了团省委的,团省委的表彰就变成了团地委的。有的单项表彰不考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团县委墙上挂着十几个奖旗、奖状,基层却有百分之二十几的松散瘫痪。我们主张,团内表彰先进单位,要把基层建设作为主要条件之一来衡量,应给各级团的组织部门“一票否决权”,不能基层松散不变,奖旗却照扛不误。团中央准备尽快制定一个条例,来具体解决这些问题。

团的事业要更加发展

  工作要更加活跃,活动要更加扎实,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共青团事业的更大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我们讲的发展,是沿着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是在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是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总目标下,使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工作得到全面发展,是在团的建设、改革推动下的持久发展。

  一、共青团事业的发展,重在坚持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回顾了我们党70年来的奋斗历程,科学阐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为共青团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当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处低潮,国际青年运动出现转折,特别是苏东共青团解散的情况下,中国共青团之所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根本的在于:我们有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能够压倒、战胜一切敌人的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安定团结的局面,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此,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昭示我们: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青年的命运、青年组织的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党兴团必盛,党衰团必垮,党败团必亡。倘若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国家改变了颜色,共青团组织连存在都成问题,何以谈上发展。因此,在共青团的全部工作,乃至共青团事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在坚持正确的方向中,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一是要增强党的观念,听从党的召唤,始终不渝地接受党的领导;二是要增强群众观念,团结教育青年,一心一意地为青年服务。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党团关系,保持团的助手本色;善于处理团青关系,保持与青年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沿着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在增强党的观念、团的意识方面,建团70周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团中央起草了一个《关于开展建团7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吸收大家的意见修改以后。下发全团。从全团来讲,明年要搞好建团70周年纪念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连续播出优秀共青团员的事迹、组织以"伟大的党,光荣的共青团"为主题的建团70周年征文、演出、比赛等多种活动。内容可围绕着“七团”,即团章、团旗、团徽、团证、团歌、团员、团干部。各地团组织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团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团员的光荣感、责任感,有利于扩大团的社会影响,有利于发展团的事业的要求,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把纪念建团70周年活动的过程,作为对团员青年进行党的观念和团的意识教育的过程,力求搞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贵在发挥优势

  这种优势,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特殊的有利条件。翻开中国共青团追随党不断前进的历史,它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步发展都要凭借自己的某种优势。这些优势,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优势,就是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党有着共同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发挥这一优势,关键在于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统揽团的工作全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优势,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发挥这一优势,一靠作为、建树、贡献;二靠政策、制度、法规。要通过深入持久地贯彻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中办[1991]7号文件精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共青团工作和青年成长的政治、政策、法律、文化、舆论、理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组织优势,就是网络比较健全、工作体系相对完整。工作优势,就是围绕党的中心、照顾青年特点、开展独立活动的工作方法,以及便于广泛联系青年的渠道。队伍优势,就是分布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5600万共青团员。要把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好,并做好“双学双推”(学马列、学党章,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向党和政府推荐优秀团干部),使共青团成为源源不断地为党和政府输送新鲜血液的一池活水,成为培养坚定清醒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明年,中组部和团中央准备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人才、智力、年龄优势,就是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一代跨世纪青年。发挥这一优势,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质创造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舞台,为他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另外,我们有传统优势,比如“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朝气蓬勃、实事求是”、“议大事、管本行”、“开风气之先”等。

  三、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力度在深化改革

  近几年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原因可以找出若干条,但团的体制改革功不可没。从总体上看,团的体制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设想是可行的,试点是成功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发挥共青团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核心的三项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表达和维护青少年具体利益的机制和渠道初步形成;以民主选举为重点的团内民主建设开始向制度化发展;适应经济改革,灵活设置团组织,已经探索出多种模式;团的活动方式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团属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团的实力有所增强;团的内部机制日趋完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总之,改革为团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充分估计到改革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也要看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改革意识在一些地方一些同志身上有所淡化;二是改革措施还不够深入、不够配套。从某种意义上说,巩固改革的成果要靠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靠改革。要继续统一全团的认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停止甚至倒退是绝没有出路的;继续贯彻团十二大讨论通过、经党中央书记处原则批准的《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并按照逐条分解、逐级分解、战线分解的原则,制定出实施细则;继续抓好共青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从方向上进行指导,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从信息上提供服务,从规律上加以提炼,向面上进行推广;继续坚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基层。为了深化团的体制改革,我们提出一些课题,供各地从实际条件出发,在试点时选择。这些课题是:

  (1) 通过“互保”等签约形式,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目标责任制。

  (2) 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团员青年代表会议制度”,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拓宽维权工作渠道。

  (3) 在职代会中增加青年代表的比例,并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

  (4) 建立包括“青年律师事务所”、“青年心理咨询所”、“青年就业指导中心”等在内的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

  (5) 推行党、政、工、协和联席议事制度。

  (6) 试行基层团代会代表常任制。

  (7) 团属企事业对持团员证的团员实行优先、优惠,进一步开发团员证的功能。

  (8) 探索三资企业团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工作制度等。

  (9) 28周岁以下的团员入党后,过双重组织生活,在人员结构上增强团组织的先进性,并通过这些党员的作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

  (10) 在团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实行干部“双向交流”,提高团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11) 企业在职优秀团干部见习基层党政副职,农村团支部书记兼任科技副村长、副主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团干部成长的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制度。

  (12) 基层团委书记或班子所有成员实行团员大会直接选举。

  (13) 团的领导机关干部实行选聘制和社会招考。

  (14) 建立共青团工作协作区,形成战线间、地区间的优势互补。

  (15) 市、县团委掌握下级团干部工资或奖金的部分发放权,使经济利益与工作实绩挂钩,加强对团干部的协管。

  (16) 争取在党委和政府部门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在基层党支部中设立青年委员。

  (17) 建议在各级人大设立青年界别组,邀请人大、政协的代表和委员定期视察共青团工作。

  (18) 建立“重视支持青年工作奖励制度”。

  (19) 探索咨询、决策、执行、监督职责分工明确的团的机构设置。

  各地在选择、实施上述课题时,必须牢固树立建设与改革并举的思想。团的建设与改革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发展,在改革中全面加强团事业的建设,在建设中实现团的改革目标。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都要与党的建设有机衔接,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使团的体制改革既保持正确方向,又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后劲在物质依托

  团的工作能否有效运转,团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除了与上面几条密切相关,还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实力强,活力盛;实力弱,活力衰。”只是“赤手空拳”,团的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停滞不前,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

  增强团的实力,要有领导、有组织、有重点、有计划地发展团属企事业。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政策依据的,这就是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中的明文规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有关政策、法规。团属企事业要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团情出发,要有团的特色,要为团的工作服务,为团员青年服务。目前,全团已经形成了以青年报刊、出版、发行为主,集文、图、声、像为一体的舆论宣传体系;有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内的各级地方团校和各类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干部培训体系;建立了一批青少年宫、家、站,确立了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青少年夏令营基地。今后的任务是,要按照《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划要点》中提出的团属企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发展和精干团属企事业。各级团的领导要认清团属企事业在共青团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列入议程,加强领导,专人负责,管好经营方针,配好领导干部,严格财务制度,不断加强这支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团属企事业单位,要增强政策观念,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增强效益观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综合考虑,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五、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功夫在理论研究

  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不从共青团发展的历史长河和进程中,不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背景中,来认识共青团事业发展的规律,这种发展就缺乏持久的动力。因此,以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和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论述为依据,系统总结建团70年的经验,认真研究团学理论,是共青团理论研究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全团特别是团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任务。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研究,丁关根同志在工青妇工作理论讨论会上进行了系统论述,我在这里讲一下马克思主义团学理论研究问题。

  研究马克思主义团学理论,是共青团理论研究工作向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共青团的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的,共青团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团学是在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的,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前些年的工作理论研究,就没有现在的团学理论研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是一个进步,把理论上升到一门综合学科,又是一个进步。这后一个进步的任务是从理论建构阶段向创立学科体系阶段发展。马克思主义团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科学实践,以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为基本属性,系统阐述中国共青团性质、职能、地位、体制,尤其是共青团建设、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完善内部机制与优化外部环境并进、理论与应用统一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马克思主义团学理论,要瞄准团的工作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团学理论产生于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赋予它以生机和活力。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呼唤着团学理论的指导,团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赖于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认为团的实际工作中只有方法,没有理论,这是不对的。认为团学理论研究是纯学术研究,似乎离实际越远理论性越强,也是不对的。我们曾多次强调团的理论研究要向共青团工作靠拢,要接通理论与实践的“线路”,解决工作当中的急需,使团学理论生根于工作、立足于工作、服务于工作。我国的青年运动和共青团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经历70个春秋,积累了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许多观点,这都是团学研究的财富。

  研究马克思主义团学理论,要组建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共青团工作实践经验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应由三个方面的人员来组成:一是共青团系统内的理论工作者,包括团的各级调研宣传部门、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二是社会上热心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包括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已经转业的老同志;三是大批工作在第一线的团干部,特别是各级团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要改变缺乏整体规划、力量分散和低层次重复的理论研究状况,创造一个有更多的同志参加的、民主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团学理论研究的氛围。

  六、 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干部队伍

  团的干部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好的团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又经过改革开放的锻炼和复杂情况的考验,是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加强团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确保党的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考验,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正是从这样一个高度看,要把团干部队伍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教育我们的团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正因为这样,团中央书记处多次强调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强调我们团干部要更加成熟起来。明年我们还要找个机会,专题研究这个问题。现在之所以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因为明年面临着25个省级团委相继换届的特殊情况,能不能把换届工作做好,直接关系到团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和长远建设。团中央书记处希望有关的省级团委,对这件事要周密考虑,早作准备。要按照中共中央[1991]7号文件和中组部[1991]35号文件的要求,配合党的组织部门,选出一个好的班子;要按照中共中央[1989]12号文件和党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有关共青团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本地区团的工作的经验,写出一个好的报告。总之,要把换届工作做深、做细,要把团代会开好,开得鼓舞士气、振奋团威、团结向上,开得实事求是、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在这里,我们希望即将离开团的岗位的同志,要以对团的事业负责的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留下好经验、好作风,交个好班子、好机关;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的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学习、努力开拓,不负团组织的锻炼,不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我们也希望新选出的省级团委的班子,在上届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发扬拼搏进取精神,把一代又一代团干部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要以优异成绩,为党旗增添光彩,为团旗书写华章,向建团70周年献礼!向党的十四大献礼!

 
 相关链接:
团要管团与团结青年   1990/02/23
三月再掀热潮着眼贯穿全年   1990/02/12
贺军科、郑富芝同志在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闭幕会上的讲话和汪鸿雁同志在全国青联十三届一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2020/11/02
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3/10/31
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   2020/01/17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